资讯详情

独家报道:民间藏书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6-07-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我国有着悠久的藏书历史,有数万藏书家在保存文化、传承文明方面作出了贡献。近日,记者走近藏书家们,聆听他们藏书、爱书的故事。

  在民间延续文脉

  私人藏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郑玄、蔡邕等就以丰富的藏书著称。宋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兴起,私人藏书更是成为一时之盛。瞿氏的铁琴铜剑楼、丁氏的八千卷楼等至今仍芳名远播。从古至今,私人藏书在保存书籍、延续文脉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云楼:过眼烟云化作霞晖渊暎

  中国古代民间藏书楼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珍贵的典籍是通过藏书楼这一载体得以保存和流传。在清代,江浙私家藏书的数量和总体质量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其中,苏州顾氏过云楼走专而精的路子,以庋藏名家字画及典籍善本为特色,有着独特的文化地位,时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的美誉。

  楮墨馨香有余温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如今,随着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民间藏书事业逐渐走向兴盛,山东潍坊藏书家刘洪金就是众多民间藏书家中的一位。在刘洪金看来,古旧书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故纸堆里所得到的乐趣是其他任何事情无法比拟的,藏书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快乐读书人余三定

  《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是有名的“书痴”,先后两次建楼藏书。他的家庭于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书香之家”。

  推进公藏与私藏的共存互动

  私人藏书与图书馆的公共藏书都为书籍的保存、传播和利用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公共藏书与私人藏书的互动也不断加强。2015年7月,国家图书馆举办了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首次将海内外私人藏家所藏的珍贵古籍集中展出。未来公藏与私藏应如何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

  浅论中国学西文书籍的公私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愈加显现。关于中国学的西文藏书,现形成以公共藏书为主体、私人藏书为补充的格局,典籍收藏和研究利用并举,机构和民间研究互补发展。

 

 

阅读:1391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