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徐州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建设一批高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知名的智库。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
中国社会科学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王炳林: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要遵循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发展这四条原则。从深化智库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要重点深化智库研究体制、经费管理制度、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等四项重点改革;从健全智库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来看,要重点做好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建立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等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网: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目标,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王炳林:中国有一句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建设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在加强对智库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智库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智库建设作为推进科学执政、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做好整体规划,加强对智库建设的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有关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负起管理责任,建章立制,立好规矩,制定具体明晰的标准规范和管理措施,确保智库所从事的各项活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其次,充足、稳定、可持续的经费来源是智库建设的基本保障,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智库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根据不同类型智库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支持办法。落实公益捐赠制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资助智库建设。
最后,智库建设归根结底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规划,一方面推动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推荐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智库人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加强智库专家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智库专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保密纪律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网:怎样充分发挥各类智库功能,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王炳林:当前智库的种类很多,如何划分智库种类的方法和标准也很多。发挥好各类智库的功能,重在尊重实际,分类指导,分类推进。从当前的实际看,就是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促进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社会智库、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等多类别智库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各展所长、各取其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赵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