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名城镇远会馆如何保护利用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6-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吴正光

  历史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不仅是贵州省镇远府、镇远县所在地,还曾是贵东道、黔东道(又称镇远道)驻地,为贵州东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一度管辖镇远、黎平、思州(今岑巩)、思南、铜仁、都匀6个府,人称“黔东门户”“湘黔屏障”“滇黔锁钥”。明清时代,社会的发展给位于湘黔驿道上的镇远带来繁荣。操着不同口音、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群,大多是乘坐木船逆阳河而上来到镇远这个水陆码头的。镇远有码头20多处,从前,码头上树有旗杆,挂有彩旗,迎风招展,好不风光。随着人员往来的频繁、物资交流的畅通、商品经济的繁荣,各种会馆雨后春笋般在镇远生长。

  明清时代,大批江西军民纷纷涌入贵州。军人原为屯兵,尔后安家落户,与当地土民融合,有的变成了苗族,或是苗族变成了汉族。商人大多沿着QQ截图20160819105049.jpg阳河、清水江、锦江、乌江、都柳江、赤水河等逆水而上,深入贵州腹地,寻求发展机遇。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纷纷组织同乡会,集资修建江西会馆,习称万寿宫。镇远县城一度曾有两座万寿宫,至今保存完好的是位于中和山麓、阳河畔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中的万寿宫。这座万寿宫由戏楼、许真君殿、杨泗殿、文公(天祥)祠组成,经过维修,保存完好。前几年,非文物部门曾在许真君殿内雕塑许多菩萨(神仙),最近改为“许真君”塑像。

  在贵州省,有许多天后宫建筑,诸如镇远天后宫、遵义天后宫、毕节天后宫、黄平天后宫和赤水复兴天后宫等。在贵州高原的众多天后宫中,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远天后宫规模最大、工艺最精而且保存最好。由于天后宫发端于福建,故后来演变成福建会馆的别名。明清时期,福建客商除在沿海地区及南洋一带从事商业活动外,一部分人逆长江支流之一的沅江而上,来到苗族聚居的阳河畔镇远,很快就修建天后宫。经过多次维修,迄今保存完好,并在大殿内重新雕塑“天后娘娘”等塑像。

  镇远一度拥有“八大会馆”,即江西会馆(两座)、两湖会馆、两广会馆、江南会馆、四川会馆、秦晋会馆和福建会馆。它们分别是客居镇远的江西人、湖南人和湖北人、广东人和广西人、江苏人和安徽人、四川人、陕西人和山西人、福建人分别集资修建的。保护、研究这类乡土建筑,对于了解镇远历史上的交通状况、土特产品、物资交流、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笔者认为,与其在维修后的会馆内毫无根据地新塑菩萨(或神仙)像,不如利用已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业已维修的会馆古建筑群举办相关的博物馆或文物陈列室,展出上述种种内容。例如,利用镇远天后宫古建筑群,开办“阳河水上运输博物馆”,用富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的自然资源标本、民族民俗文物,展示武陵山区的土特产品、水上运输的民族风情、阳河水的历史功绩、镇远古城的文化遗产,让人从中感悟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文化遗产包括各类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阅读:1522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