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忆往谈旧录》出版 梁漱溟用细节记录民国往事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6-01-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分类:历史地理

  著者:梁漱溟 著

  定价:45.00

  出版时间:2016.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书品牌:世纪文景

  书号:978-7-208-13407-2

  开本:16开 165*242

  字数:316千字

  页数:330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后,为何会有军阀混战?

  抗战胜利后,为何不能和平建国?

  一代真儒亲历,用可信的细节,再度审视民国。

  回顾一个民族的挣扎与奋斗;品味一个时代的壮阔与叹息。

    内容简介:

  《忆往谈旧录》为20世纪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的结集,记录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经历,例如,作为记者,他亲眼见证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作为学者,他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都有交集;作为社会改造运动者,他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与阎锡山、李济深、韩复榘等人建立了情谊;作为爱国人士,他与国民党“军神”蒋百里惺惺相惜,多次请教并探讨抗日时局;作为民盟秘书长,他亲自参与了国共和谈,与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有近距离的互动……,由于是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且涉及诸多大人物、大事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初版以来,深受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代序)

  上编:抗日战争时期之前

  回顾家世与生平并试作检讨

  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

  民国初年的见闻杂记

  有关民国初年政史的见闻纪实

  忆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双十节”

  沈钧儒先生与政学会

  访章行严先生谈话记

  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

  记彭翼仲先生

  怀黄远庸

  张公耀曾生平及家世

  纪念蔡元培先生

  纪念梁任公先生

  回忆李大钊先生

  略谈胡适之

  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

  忆蒋百里先生

  怀念卢作孚先生

  我国锑矿开发的先驱者

  追记广州往事

  读《李济深先生略历》书后

  记十八年秋季太原之行

  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下编: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

  访问延安

  一九三八年陕甘边区的人口

  记一九三九年敌后之行

  敌后游击区域日志

  统一建国同志会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我参加国共和谈的经过

  过去和谈中我负疚之一事

  过去内战的责任在谁?

  回顾为全国团结统一抗敌与民主建国而奔走的十年

  美国马歇尔将军对我的印象

  一个英雄两个恶人

  我所了解的蒋介石

  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

  国共两党和谈中的孙科

 

  附录 梁漱溟年谱简编

  编后记

阅读:1422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