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慈禧太后棺椁中有多少珍宝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4-12-11

来源:当代文萃

作者:徐崇玉

  据记载,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慈禧太后开始为自己选择“万年吉地”,兴建陵墓。陵址勘定后,她乘坐轿子,亲自从北京到200多里外的遵化县普陀峪去察看“风水”。当时,她很满意,就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手腕上佩带的稀世珍品——精美的珍珠手串儿,投入地宫“金井”中,当作“镇陵之宝”,妄图用以避邪驱祸、永享安宁。随后,一座规模庞大的“地下宫殿”——普陀峪定东陵(慈禧陵)便开工兴建,工程历时6年……

  22年以后,即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年(公元1895年),中国面临割地赔款和全国大旱的灾难。慈禧太后全然不顾国库亏空和百姓生活饥苦,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将普陀峪定东陵已经完工的三座大殿拆除重新建造,使之更加富丽奢华、金碧辉煌。

  慈禧太后的这座陵墓,占地2200平方米,连拆带建,前后长达35年之久,直至她死前方告竣工,仅材料费就耗用白银230万两。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公元1908年11月15日),73岁的慈禧太后因患病身亡。从此,她又把人世间大量的财富带入地下。在慈禧太后的棺椁里,聚集了她一生中巧取豪夺来的珍宝——数量之多,价值之大,世界罕有。然而,1928年7月,大兵痞孙殿英将这座“地下宫殿”盗劫一空。以后,其棺椁中有多少珍宝,世人就不得而知了。

  当年,慈禧太后入殓时,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参加了棺椁装宝仪式。李莲英在《爰月轩笔记》中散乱地记述了那时的所见所闻。经过归纳、整理,可见慈禧太后入殓时的衣著、服饰及随葬的珍宝:“老佛爷”身穿金丝福字上衣,平金团寿缎褂,外罩串珠彩绣长袍;头戴用珍珠串成的凤冠,上面最大一颗珍珠如同鸡卵,重约4两;胸前佩带两挂朝珠和各种各样的饰品,用珍珠800粒、宝石35块;腰间系串珠丝带,共计9条;手腕佩饰一副钻石镶嵌的手镯,由一朵大菊花和六朵小梅花连成,精致无比;脚蹬一双金丝彩绣串珠荷花履……

  另外,慈禧太后口中还含有一颗十分罕见的大夜明珠。把孙殿英盗墓后自供说:“这颗大珠子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起来能透出绿色的光亮,百步之内可以照见头发。”

  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上三层绣花褥子和一层珍珠,厚约一尺:第一层为金丝串珠锦褥,面上镶有大珍珠12604粒,红蓝宝石85块,祖母绿2块,碧玺、白玉203块;第二层为绣满荷花的丝褥,其上铺撒五分重珍珠2400粒;第三层是绣佛串珠薄褥,用二分珠1320粒。头部安放一片碧绿欲滴的翡翠荷叶,重22两5钱4分,脉络清晰,天然长就;脚部放置一朵粉红色的玛瑙大莲花,重36两8钱,妩媚娇艳,光彩夺目。尸体入棺后,头枕黄绘堆绫芙蓉枕,身盖用各色珍珠堆绣的大朵牡丹花衾被。身旁摆放着金、玉、宝石、翡翠雕琢的佛爷,各27尊。腿的左右两侧各有翡翠西瓜一个、甜瓜2对、白菜2棵,用宝石制成的桃、杏、李、枣200多枚。那西瓜是绿皮、红瓤、黑籽、白丝,甜瓜一对是青皮、黄瓤、白籽,另外一对是白皮、粉瓤、黄籽;白菜全是绿叶、白心,上面伏着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叶旁落着两个黄蜂。尸体左侧,放一枝玉石莲藕,三节白藕上雕有天然的灰色泥土,节处有新绿的叶片生出,一朵莲花开放正浓。尸体右侧,竖放一株玉雕红珊瑚树,上面缠绕青根、绿叶、红果的盘桃一枝,树梢飞落一只翠色小鸟。这些珍贵的雕塑艺术品的各种颜色,均系天然生成,绝非涂染和描绘,其用料就极为难寻,更不用说构思雕琢之匠心。另外,棺中还有玉石骏马、十八罗汉等艺术品700余件。棺内的空隙,使用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宝石填充。4升珍珠之中有八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

  入殓以后,“老佛爷”的尸体又覆盖上一床精美绝伦的捻金陀罗尼经被,其上还织缀着820粒珍珠……

  这满满的一棺珍宝,价值多少呢?

  经过反复统计、估算,不包括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私人馈赠,仅皇家有帐可查的,就值白银5000万两以上。其中,那床捻金陀罗尼经被就花费白银16万两。至于这些珍宝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就实在无法计算了。

阅读:64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