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经济评论
作者:顾佳峰
北京大学已故东方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可见,在他看来,个人的勤奋以及获得的良好机遇都是成功的前提因素。在家庭教育上,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够成为成功人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殷切夙愿。但是,不同家长对于什么是导致子女未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判断,因而会直接影响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方式。关于个人努力和外部机遇对于成功的作用,其争论由来已久。
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方程式,就是:W=X+Y+Z,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工作,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显然,在爱因斯坦看来,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个人努力。当然,把握机遇的能力也很重要。歌德曾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为了解不同父母的成功观念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ISSS)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urvey,CFPS)中,引入了相关问题,通过专业的抽样、问卷设计和高质量的调查执行,来系统性开展调查。在问卷中,列举出各种可能影响子女未来成就的因素,用0-10这11个刻度来描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家长给出的数值越高,表示此因素对小孩未来成就的影响程度越大,反之亦然。在2012年调查的有效问卷中,全国共有35729份成人问卷,8627份儿童问卷,13316份家庭问卷,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下是调查过程中的几个案例;
●2012年7月3日,安徽省宣城市N镇
李大哥今年38岁,初中文化水平,初中毕业之后就跟着亲戚在外打工,小孩读初中之后就在镇上开了一个杂货铺,卖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和零食干货,顺便也能照看家里和照顾小孩上学。我们到达的时候李大哥正在店里打扫卫生,由于我们到达的日期不是赶集的时间,所以还不是很忙。在说明访问流程和目的之后,我们便和李大哥按照问卷的设计聊了起来。当问起哪些因素影响小孩的未来成就时,李大哥说从自身的经历来看,觉得个人努力程度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应该是最关键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其次是教育水平的影响,李大哥说,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肯定不行;关于家庭背景方面的影响,李大哥说家庭经济和地位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肯定是越好越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很多富二代不成器的情况,所以还是要看人,看家庭教育了。当问到机遇对于小孩未来成就的影响时,李大哥说如果有好的机遇,对一个人的影响肯定很大,但是不奢求这种外在的因素。最后李大哥在个人努力、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机遇方面给出的分值分别是10、10、8、6分。
●2012年7月26日,重庆市Q社区
我们到达的时间是下午,黄大哥在公交站接我们,进到家里之后,黄大哥很热情地给我们泡茶、拿水果。在说明访问目的和流程后,我们便开始就问卷聊了起来。黄大哥今年34岁,本科文化水平,小孩今年7岁了,在读小学一年级。当问起什么因素对小孩未来成就影响大时,黄大哥说最主要的还是个人努力,这个应该算最关键的因素;教育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对于天赋和机遇,黄大哥说,这两个因素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机遇可遇不可求,天赋因人而异,这两个因素都很难把握,所以感觉相对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对于家庭地位和经济状况因素,黄大哥说这两个因素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家庭地位和经济状况间接地说明了父辈的努力程度和教育情况,这两个因素在家庭教育方面又起到很重要的影响,所以还是很重要。最后,黄大哥对于个人能力、教育背景、机遇、天赋、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给出的分数分别是10、9、6、5、9、10分。
●2012年8月6日,山东省日照市A村
张大哥的户籍是山东省日照市A村,但是张大哥和妻子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酒店上班,妻子在客房部,张大哥在后勤维修部。和张大哥约好时间,我们来到张大哥住宿的地方(编注:上海某酒店宿舍)。因为酒店上班都是包食宿,所以住宿环境还不错,干净整洁。在说明访问流程和目的之后,我便按照问卷问了起来。张大哥今年34岁,中专文化水平,有个小孩在老家读小学三年级,当问起影响小孩未来成就的因素时,张大哥说最主要的还是看教育背景,其次是家庭背景。张大哥说,自己在外打工明显感受到教育背景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只能干体力活、脏活累活,并且还不赚钱。而酒店里的高管都是高学历,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张大哥也说到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张大哥说如果家庭背景好,一方面将没有很多后顾之忧,不用为生计发愁,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很多出路。而对于机遇,张大哥说这个因素可遇不可求,并且有句老话说得好,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前面的那些因素有了之后才谈得上机遇。最后,张大哥对于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机遇因素给出的分数分别是10、10、5分。
美国西北大学劳埃德·谢夫斯基教授(Lloyd E Shefsky)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历时六年,采访了全世界200多位最具成就的企业家,完成了《企业家不是天生的》(Entrepreneurs Are Made,Not Born)一书。这个研究表明,从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奋斗,能够抓住机遇而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歌德曾写道:“人世间的惊涛骇浪,最能磨炼人的品性。”一个人后天性格的养成,往往与其父母的教育和期许分不开。为了进一步揭示不同背景家长对于成功因素的理解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期许,我们对于调查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居住环境、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三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机遇和个人努力成功的重要性。
一、居住环境的影响
总体来看,无论身处何种地区,家长对于个人努力重要性的认知明显高于对于机遇的认知。这说明,对于家长而言,普遍认为个人努力对其子女的成才比外部机遇来得更为重要。在个人努力程度对子女未来成功的重要性上,身处城市、城镇和农村家长的评价呈递减关系。城市地区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家长会感到庄稼收成的好坏与天气情况直接相关。遇到好的气候,庄稼容易获得好的收成。因此,可能会认为个人努力与庄稼的产出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弱。这种生产作业模式,容易导致农村家长的小农意识。这种小农意识,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会流露出个人努力不是很重要的想法。城镇居民主要靠自己做小生意来维持生计,因而城镇居民的辛苦程度和努力程度相对于城市居民也要大一些,但是生活质量和收入整体上低于城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居民对于努力程度的重要性评价也低于城市。
根据图1,强调个人努力的家长往往对于机遇的打分就低,反之亦然。所以,在个人努力和机遇之间,往往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机遇因素重要性的评价上,身处城市的家长要低于农村和城镇,因为身处城市的家长更加看重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对于外部机遇的重要性反而看得比较低。身处农村的家长对于机遇看得比较重,这是由农村的生产作业模式所决定的。古人说:望天打卦,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农民耕种各种农作物,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都和天气节令有关。一旦遇上狂风暴雨或者洪水泛滥,所有的辛苦耕耘都可能付之流水。所以,身处农村的家长往往有各种古老的祈祷仪式,期望有个好的气候,有个好的收成。这种祈祷,形成了农耕社会重要的文化。例如,我国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为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受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身处农村的家长相对更加强调外部机遇的重要性。我在哈佛大学访问时,和该校东亚系包弼德(Peter K.Bol)教授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是中国宋明史的专家。他认为,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从深层次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表明,即便在当下,中国悠久的基于农耕生产的传统文化依然会影响着人们的一些想法。
二、教育程度的影响
通过图2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努力程度重要性的评价逐渐增加,呈正相关关系。所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家长更加看重个人努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E.Gardner)博士研究指出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一方面对于个人发展的认知会更理性,另一方面对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的期望会更高,会在子女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对孩子的培养也会更加合理。在子女教育上,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则更加强调子女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如图2所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于机遇的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相对越低,呈负相关关系。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成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也不是唯一的因素。当一个人成功或成才时,如果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那么很明显个人不会把成功的原因归于教育因素而是归结于其他因素,比如机会、家庭背景等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成功会有更合理的认识,个人也将会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结果,对于个人努力的评价会高,对于外在机遇等因素重要性的评价会低。居里夫人说过:“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一个人的成功与成才有偶然机会,但偶然机遇被发现、被抓住却又绝非偶然。机遇不常有,努力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却是每个人可以自己掌控的。所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更加看重子女个人的勤奋与努力,对于机遇的期待则比较低。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
将2012年全年家庭人均收入按照分位数进行划分,得出不同家庭人均收入的家长对于影响小孩未来成就因素的评价。通过图3可以看出,努力程度的重要性程度随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家庭人均收入本身就代表着家庭成员劳动程度的报酬,同时也代表着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和职业成功等因素的报酬,因而收入越高的家庭的父母越可能把高收入归咎于努力程度,所以在评价小孩未来成就的因素时更偏重努力程度。勤劳、勤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晚清中兴大臣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就指出:“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把勤劳作为其个人成长成才的四大法宝之一,勉励后人,因而要想成才,自身的勤奋、努力是关键。所以,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勤劳致富,而不是消极等待机遇的降临。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有一双女儿,我在哈佛商学院时就问他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女儿的。他说,一切靠自己。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强调个人的勤奋和努力,都是一样的。
如图3所示,家庭人均收入处于10%~90%的分位数区间的家长对于机遇的重要性的评价逐渐增加,家庭人均收入最低的10%的家长对于机遇的重要性评价最低,家庭人均收入最高家庭的家长对于机遇重要性的评价仅次于最低人均收入的家庭,排名倒数第二。当收入低时,虽然渴望通过外在因素来改善收入状况,但是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接触到的机遇机会有限,把握机遇的能力也有限,因为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因而机遇对于最低人均收入的家庭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低人均收入的家长对于机遇的重要性评价最低。对于最高人均收入的家庭,由于机遇一方面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另一方面是不可控的偶然因素,因而实际上机遇是努力、勤奋的附属品,人均收入最高的家庭的家长应该更能切实体会到努力相对于机遇的重要性,所以来自最高收入的家庭的家长对于机遇重要性的评价并不高。而处于最低和最高人均收入之间的家庭,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或者把握机遇的能力比最低人均收入的家庭高,所以期望机遇的眷顾,因而他们对于机遇因素重要性的评价逐渐增加。
四、结论
机遇和个人努力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争论由来已久。我们调查发现,总体而言,中国的家长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强调和重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因此,努力培养其子女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努力奋斗的意志力。相对而言,生活在城市中、具有较高教育程度和较高收入的家长,更加看重个人努力,而对于外部机遇的期许较低。大部分家长都承认,孩子的思想和习惯是在挑战和挣扎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在子女教育上,家长会有意识地导入忧患意识,让其子女去学习如何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当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一旦机遇出现,才能够及时把握而获得成功。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持有这种价值观和成功观的父母,往往能够给予其子女适当的历练和挫折,进而培养出坚韧不拔的个性和意志。这些无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也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