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美国:高科技人才都上哪去了?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5-09-05

来源:社会科学报

作者:[美]安德鲁·海文/文 熊一舟/编译

  ◤近年来,微软等美国多个高科技企业频频向国会告急,提出高科技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一场真正的危机,敦促国会通过法律,增加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教育的投资,增加高科技技术人才签证数量。

  美国学界和企业界纷纷就此展开研究:著名学者米歇尔·特提尔波姆出版了《我们落后了吗:繁荣、衰败与全球科技人才竞争》;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了《职业展望手册:2014-2015》;微软公司发布了《国家人才战略》报告。7月9日,美国《纽约书评》杂志发表了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政治学教授安德鲁·海克的文章,对美国高技术人才现状进行了评析。

  稀缺与过剩的争议

  在如今的美国社会,处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美国在一场能够决定国家未来繁荣、权力与安全的全球‘人才竞争’中远远落后了。”在《我们落后了吗?》一书中,作者米歇尔·特提尔波姆反驳了这一说法。他认为,美国并没有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简称为STEM)落后。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美国必须面对以下这些现实: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中国出版研究论文的数量从第14位上升到了第2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将其最主要的研发部门部署在国外;去年获得美国专利权最多的10家公司中,只有4家是美国公司;在发达国家中,美国获得科学或工程学学士学位的人数占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仅排在第27名。

  10年前,游说组织“商业圆桌会议”督促美国政府“在2015年前使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数量翻一番”。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2015年,但获得这些专业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数量并没有翻番。最近,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一项十年计划,要求“新增100万名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与这些警告声音相反,《我们落后了吗?》认为美国拥有足够的高科技人才,或者至少是拥有美国经济所能吸纳的足够人才。作者特提尔波姆甚至指出“美国高校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培养的学生数量超过该领域所需的学生数量”。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证实了这一观点。国家科学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50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学士学位的获得者中,仅有540万人从事与上述专业相关的工作。经济政策与研究中心跟踪研究了2010年到2014年的毕业生,发现28%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和38%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要么处于失业状态,要么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

  特提尔波姆突出强调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事实:与众多专家委员会和圆桌会议提出的警告相反,可能雇佣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员工的政府或私人雇主并没有为拥有这些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以物理专业为例。美国劳工统计局在其最近发布的《职业展望手册》中预测,到2022年,美国经济将向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22700个非学术职位。但在从2012到2022年的10年中,全美大学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将达到49700名。令人倍感反常的是,那些鼓励更多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人并没有向雇主施压,以确保这些学生获得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正如我们看到的,雇主们往往雇佣外籍员工填补空缺职位。

  "去技能化"与专业人才的流失

  现代美国基本上是由工程师建立的,长久以来工程师都被看作是十分重要的职业。然而,美国劳工统计局预计,到2022年,工程师职位数量的增长率将仅为8.6%,低于整体劳动力职位数量10.6%的增幅。最令人震惊的是,对化工、机械和电子专业职位增长率的预测仅为4.3%,正好是整体劳动力职位增幅的一半。

  为什么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学生的预测说他们的技能为社会所急需,而实际上对工程师的需求量却那么小呢?多年来,通用动力和西屋这样的公司一直是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然而,他们雇用的工程师研发的设备和程序使这些工作不再需要那么多专业知识。保罗·巴齐和他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与约克大学的同事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去技能化”。

  人们普遍的认识是,我们必须接受更高层次的训练才能迎合我们这个时代日益复杂的要求,因此“去技能化”的出现令人非常吃惊。巴齐和他的研究团队指出,高技能员工已经从职业等级阶梯中下降,开始从事原本由低技能员工完成的工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刚毕业的工程师能够转而从事技工的工作。工程师的职位已经消失,他们已经不在被雇佣的员工名单中了。

  那么,是什么人取代了这些曾是佐治亚理工学院或普渡大学等著名学府毕业生的工作呢?布鲁金斯学会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职位都向没有大学文凭的员工开放。这些员工中有的获得了两年制文凭,有的获得了从业资格证书。但更多的是在工作实践中获得了技能经验的高中毕业生。

  美国经济是如何不当地对待拥有高科技的人才的?以目前的速度,全美的大学将在未来10年中授予76万个工程学学士学位。这一数字是美国劳工统计局预计的工程师职位需求增长量的5倍。因此,大量新毕业的工程师将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如销售和管理等。作为雇主的公司会发现,他们能够以年轻人能够接受的薪金水平雇佣毕业生。言外之意就是,公司不需要向他们支付更高的工资。根据劳工统计局2014年进行的一项样本调查,土木工程师的薪资中位数为71369美元,航空工程师的薪资中位数为96980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执业护士的薪资中位数为83980美元,而药剂师的薪资中位数为101920美元。

  在工程行业和计算机行业,那些开始建立家庭的员工倾向于向销售和中层管理转型。但许多人都转行到完全不相关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和护理,而另一些人则转而从事金融分析或安全顾问等职业。专业人才的流失可通过延长其职业生涯来扭转,正如法律和医疗行业那样。毕竟,多数工程师和软件专家五六十岁时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雇主们却并不认为有必要延长其服务期限,因为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薪资要求更低的美国和国外毕业生手持简历前来求职。

  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法

  美国面临“能够满足私营机构岗位需求的高科技人才严重的、不断增长的匮乏危机”,微软公司发布的《国家人才战略》对这一警告表示了赞同。这里所说的高科技人才并非具备良好表达能力或销售能力的人才,而是获得了完备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训练的人才。微软公司2012年对本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3400个研发和工程专业岗位未招到合适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微软公司提供了一个双管齐下的方法。

  首先是在国内,鼓励尽早开展专业训练。微软公司将鼓励所有高中支持其计算机科学培训项目。在目前的高中教育中,这些项目很少见,并且只占大学预修学分的不到1%。为提升这一比例,微软建议适当减少相关课程的课时和重要性,使计算机科学成为“核心类”数学或科学课程。如果美国公司想要赢得软件战争,就必须适当削减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分比例。

  这份报告指出,在美国高校授予的所有学士学位中,只有4%是工程学学位,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31%。报告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引用这一比例数字,但却暗示应设法缩小与中国之间的差距。其中一个方法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读大学,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他们选择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另一个方法是减少已就读上述专业学生的流失。此外,还应吸引大学生从人文学科和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转而学习上述专业。最后,应向中国的课程设置学习。

  《国家人才战略》提出的第二个途径是寻求“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用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微软公司支持通过移民引进美国短缺的高科技人才。微软公司认为的“最聪明”的大脑正是那些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知识的人才。微软呼吁扩大H-1B签证计划,使公司能够从国外招聘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职业”人才。此外,微软还呼吁修订联邦政府规则,允许保留“美国公司雇佣的那些专业的高科技人才”。一直以来,许多美国公司都认为其生死存亡取决于是否可以引入外籍员工。最熟悉的一个例子是,多数农业公司都声称美国公民无法接受雇主能够提供的薪酬。而今天,科技行业面临类似的困境,不同的是科技公司比农业公司需要更多的脑力技能。

阅读:3238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