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周知道
作者: 金何
前段时间《上海壹周》宣布休刊的消息,我是从手机微博上看到的。那时候我正行走在大街上,人流中,右手微微抬起和胸部持平的动作比比皆是。号称上海最小资的报纸,最终在小资们的手机面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次反倒没看到多少报人长吁短叹,偶尔有媒体人或专栏写作者发出一篇祭文,也仅仅是在回忆过往和它的往事。圈内的人,似乎在有意回避报纸日暮西山的事实。但实际上,报人可能已经没有时间再对同行的凋零进行一番有仪式感的哭祭,因为死神会随即降临在自家身上。
离开,似乎是越来越多报人们下定的最后的决心。
本文不讨论离开的报人何以谋生,本文旨在给准备离开的报人提一下醒:报纸是否真的彻底咽气了?笔者的看法是,为时尚早。报纸还没到死的时候,只是该跟着自己原先的用户,换换风格了。
在讨论纸媒死亡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纸媒的受众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在新媒体强烈的冲击下,纸媒只是没有机会把年轻一代转化成自己的受众。
我,以及身边认识的同龄人都不看报纸,然而实际上,中国80后的庞大群体,甚至包括大部分的70后,在新媒体诞生之前,也不怎么看报纸。直白一点说,70后的这些年轻群体,现在不是报纸用户,之前也并不是报纸的用户。中国看报纸的人,如果仅以年龄段划分的话,是60后以上的庞大群体。他们年轻的时代还没有网络和手机,即使是有电视,报纸也还是他们的主要信息源。70后的人,由于电视逐渐普及,他们对报纸自然没有依赖感。及至到了80后、90后,网络新型媒体兴起,对报纸就更不会正眼相看了。
换言之,看报的人依旧还保留着看报的习惯,对报纸不感冒的人是因为新型的媒介转化了他们的思维,所以报纸的用户基数还是存在的。然而一些报人从一开始似乎就陷入到一种误区:想尽一切办法争夺更多的用户,却不去设法保住原有的用户。
如今纸媒真正的死亡威胁,并不是广告收入的减少,订阅用户的不增长。理解错了群体,定位错了受众,才会真正毙命。一些都市类报纸,目前竟然还有针对年轻人的情感版面,试想年轻人都抱着手机逛贴吧看微博和朋友圈了,谁会在报摊上买一张报纸呢?即使是你的版面做的再好,没有受众一样是死局。所以定位与否,对今后纸媒的生存至关重要。报人们应该彻底转变思路,摒弃全年龄段发展用户的方式。要明白,报纸和新媒体分庭抗礼的时代已经彻底远去,现在偏安一隅,保住原有的大部分用户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
因此关键点在于,随着报纸用户年龄的增长,报纸的风格也要随着发生转变。报纸已经不是在发展新的用户群,仅仅是在维持现状,而维持现状的第一要义就是用户至上。据统计,截至到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曾经是报纸最大的订阅源,他们的阅读习惯还是报纸式的,如果报纸的风格能够以这群人为中心,谈何殒命呢?
我们不妨愉快的畅想一番:设若给当今大妈们办一份报纸的话,她们能每天在报上交流炒股经验,也可以讨论老人是否变坏这个话题,当然,也能让她们发布广场舞的信息。总之,这张报纸将是彻彻底底的中老年风格,唯老年人的喜好而存在。虽然这是戏言,但报人们应该认识到,将报纸的受众群体从潜在的全年龄段,割化成唯老人年龄段还是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而且,新媒体虽然快捷方便,但它的节奏过快,并不适合老年人阅读,报纸原有的发行风格正好契合了老年人的慢生活节奏。
要彻底征服老年人用户,报纸的内容风格和广告风格必须要改变。既然是定位给大妈们看了,就不能使用新媒体化的风格和语言了。报纸大版面胡编乱造的那些情感类来信讨论可以停歇了;性病和汽车这类的广告也可以不接了,否则大妈们的脸迅疾就要变成黄瓜色儿了。
当下,很多纸媒并不是真的生存不下来,而是自己在作死。明明年轻的受众不存在,明明知道只有老年人偶尔才会翻翻报纸,却总是整版整版的新媒体化的风格,总是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广告。这样一来,年轻用户还是招揽不到,那些原有的用户,因为风格缘故,慢慢也会离你而去。
可以想象一下改版后的报纸新面貌:原有的资讯版面不改变以外,娱乐和体育版面会被边缘化甚至剔除;副刊版面生活类的、文史类的内容会增强;广告的风格,肯定是围绕老年人的消费观来投放了。这份新报纸虽然不再像过去那般高大全,但少精专的风格,是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
以年龄段来定位只是报纸存活的一种手段,根据风格的不同来定位,将是报纸变革存活的可行之道。不过以年龄来定位,应该是能获得最大用户基数,也能获取最大粘性度的方式。当然变革中还是会有一部分纸媒死去,但存活下来的,一定能够撑到报纸阅读群体彻底逝去的那一天。换言之,纸媒最终会死,但不是现在。如果要预言纸媒存活时间的话,那纸媒的年龄应该和当今这一整代中老年群体的年龄相当。
报纸现在已经未来三十年左右的定位就应该是:我还没死呢,年轻时候的叱咤风云都是过往云烟,不提也罢,是时候享受一番退休的悠闲了。我现在就想着安详的趴在老人手中,享受阳光、享受慢生活,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