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壹学者
作者:荆卫东
内容摘要:
以Web2.0互动媒体技术为平台,借鉴MOOC、翻转课堂等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树立课程与教材开发的新导向,拓展课程与教材开发的新思路,丰富课程与教材开发的新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创建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的电子学习档案,为高职高专特别是师范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改革活力。
关键词:
世界教改潮流 教材建设 能近取譬 MOOC 翻转课堂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召开的第三批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工作会议上,侯风波教授作了题为《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报告。报告提出教材建设需要跟踪世界教学改革潮流,谈到了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及教学效率提高的问题,翻转课堂与教材建设及资源建设的问题,MOOC与教材建设及资源建设的问题。
一、MOOC视野:课程与教材开发的新导向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近年来日益受到瞩目。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 、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
1、MOOC特征
(1)、最具显著的是学生选择教师、学生选择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的权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喜欢的老师进行学习。
(2)、自由取得丰富资源: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不需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
2、MOOC的教学应用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上线,可以说是拉开了中国MOOC的序幕,目前通过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从2011年首批推出20门视频公开课,至今已经推出21批,几百门课程。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要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
还有在网易提供了国外名牌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国际名校公开课(http://open.163.com/ ),逐步形成了中国MOOC,大规模、开放式、在线网络课程。
3、我的教学应用案例:
爱课程大学视频公开课网,展示出全部公开课视频目录,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一门课程开始观看,在笔者所承担的课上,每次上课,都要选择一集课程内容,观看10---15分钟。例如:
陈洪,《六大名著导读》;王洪,《中国诗歌艺术》;姚小玲,《演讲与口才》等等。
国外著名大学视频公开课,《幸福》《公正》等。
企业名家讲座,李强、刘一秒、翟鸿燊、高贤峰、曾世强等数十位著名企业家课程,学习型中国论坛视频,笔者在每次上课播放10分钟,一上课就调一个视频开始播放,看10分钟视频,到时候停止播放,这个时候同学们还想看,我就说,大家感觉好,可以自己在网上找去,还有比这视频更好的、大家更想看的视频。
为此,教材的开发应该关注和应用世界教育潮流动向,使得教材具有时代的生命力,让教材彰显出时代的气息,记录时代的声音。笔者在编著《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时,及时的把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国外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影响与启示,写入到教材中。作为数字视频教育教学资源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研究。
二、翻转课堂:课程与教材开发的新思路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近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反转课堂)”,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很快传入国内,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
简单的说,就是原来的教师面对学生讲,学生听,再让学生做作业。翻转为,教师先把课程制作视频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观看,上课时老师进行答疑和学生讨论。
1、翻转课堂的特点
(1)、教学视频短片
视频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明确教学问题
直入问题,通过不断地书写一些解决问题的符号,并缓慢地配合整个屏幕。教师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
(3)、重构学习流程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2、翻转课堂的实践意义
(1)、要树立教育改革的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
(2)、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
信息时代,教师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信息产品都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大多数的教师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只是一般的应用。如果教师制作教学视频等系列的操作还需要一个过程。
(3)、“翻转课堂”的关键点更新教育观念
“翻转课堂”视频的制作是一个技术问题,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教师需要吗?教育需要吗?究竟为什么要翻转课堂,不翻转行吗?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我的课堂教学案例:“三段论”课堂教学PK翻转课堂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靠教师制作大量的视频是不现实的,翻转课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精神,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笔者将“三段论”教学写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教材。
三段论教学或三段式教学法
第一段: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指定教材内容(例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每次课指定一个学习理论进行深入研读,联系思考问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回顾反思和发现问题。
第二段: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分组、指定组长,明确职责,开展合作。
分组,根据传统班级授课4---6人为一组。指定组长负责。轮流值课,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组长负责召集组员,主持合作学习,记录每个同学的交流发言内容,负责报告本组学习情况,引领本组学习,指定同学引领本组交流。
第三段:引领学习、集体分享,在经历了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进行的全班集体的合作与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和经验,以小组为代表进行个人代表的集体引领学习。
每个合作学习的小组选派2名代表,在全班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集体分享学习成果。每组选派的2名代表,一个人主讲本组的学习过程经历和学习的发现和心得体会,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本组代表讲述的核心观点和关键词,随后还可以补充本组的观点。
三段中的每一段,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习内容的多少等由教师把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段可以在一节课45分钟内完成,可以两节课完成一段教学内容,也可以三节课连续完成一段的内容,完全由教师和学生灵活自如的执行,在每一段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求观看视频,上网搜索信息,运用各种学习工具、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引领学习。总之,通过三段论的教学形式,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使得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精神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案例教学、能近取譬:课程与教材开发的新内涵
在教材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准备出版高职高专教材《数据库技术应用》老师,介绍到他的教材特色时说道,他的全书选用的案例以本校教师开发的学籍管理系统为例,实际训练案例是以他们学校教师自己自主开发的图书管理软件系统,每项操作以命令操作与窗口界面操作想相并行,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笔者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案例,全部选用笔者自己在本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现代教育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一定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技术,为教师教学的技术,为学生学习的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不只是用来说的技术,也不只是用来讲的教育技术,是为了做的技术,为了用的教育技术,为了教师教学的教育技术,为了学生学的学习技术,为了教师做教育、做教学的技术,为了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做学生、做学习的技术。笔者引入Web2.0技术和手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同类教材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只是说说、讲讲Web2.0有什么功能,有什么特色,而是充分利用Web2.0互动媒体技术平台和手机技术应用展示,笔者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的互动案例信息。充分运用了Web2.0的特色进行教育教学并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为什么选用自己学校老师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作为全书案例?2为什么选用自己的教学案例?笔者在学习和研究中,从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得到了证实:“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以笔者理解,譬,可以理解为譬如,我们也说例如,即可说明,可以指案例、例子。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无论什么学科、什么专业都需要举例来说明问题,这句话,能近取譬,就是说,我们能以最近的、就近的找到案例、找了例子说明问题,才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的教师能用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案例来说明、来证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就是最好的案例、最好的例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中有自己的形象和影子,有自己学生的形象和影子,也有自己的声音,还有学生的声音都原原本本的记录在电子学档中,是一份完整的教育教学电子档案。
我们通常说的真、善、美,我们的教材中的案例,选用本校的学籍管理和图书管理案例、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都是体现了“真”,真实的,看的见的,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真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有善和美,才能善和美。选用我们所熟悉的案例,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其中。为此,我们不论是在教材编写中,还是在教育教学中,还是需要大力倡导运用自己的案例来证明和说明问题,才更具有教育价值。
MOOC和翻转课堂等都是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不是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合作学习精神才是最终的目的所在。开发教材是为学生学习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发的教材即“学材”,是学生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师学习的材料,学生和教师是同一个学习共同体。为学生开发学材,应当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跟踪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教材或称学材的职能,如同教师的职责一样,第一职能是教学生立德树人,怎样做人修养,完善自我,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和做事,第三才是传授知识和学习技能。这样开发的教材才具有真正的现代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MOOC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87188.htm?fromId=8272025&redirected=seachword
2、百度百科:翻转课堂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5501.htm
3、荆卫东著,《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http://www.crup.com.cn/Item/118454.aspx 现代教育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公共课系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荆卫东,点击学术名片,可与作者在线交流;壹学者观点集萃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yixuezhe@rucdm.com,点击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