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原创]王方:我所看到的农村——从“回家第一顿晚饭就分手”事件说起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6-02-16

来源:壹学者

作者:王方

  最近各大公众号都在刊载关于“回家第一顿晚饭就分手”事件的讨论,事件原委不再赘述。个人觉得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做出的价值判断以及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就会不同。所以姑娘想要分手可以理解,男生不吵不闹安静喊车送姑娘离开也是够爷们儿。我们不是当事人,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只能做到尽量客观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包容借鉴,思考遇到类似事件如何让自己做的更加完善,同时祝福两位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在众多公众号刊发的文章中,陈宗鹤先生的那篇《回家第一顿晚饭就分手:这不是嫌贫爱富,是文化差异!》中观点独到,评价客观,但里面提到“或许这种外人看似的贫穷对他们来说早已变成安逸的生活。穷与富是对比出来的,由于整个村都很穷,男方父母对此并不觉得困难。每天规律地做做农活,只要没有自然灾害,有的吃有的睡,平时在太阳底下磕磕瓜子唠唠嗑,生活在村中也过得很惬意。因为那里的物价也低。”这让我不由得想要说说我看到的农村。

  1、交通道路的改善

  笔者老家在河南周口市的一个农村,前几年村里的主要街道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要是谁家的车再走个来回,那整条路就是坑坑洼洼,出村都要趟着走。这两年,政府出资一大部分,村里有人自愿出资一部分再加上每户均摊的一些钱,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修好了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村里人别提多高兴了,人人都很爱惜这宽阔的道路,当成自家院子进行清洗打扫。村与村之间连通的道路是政府出资,路畅通了,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就方便太多了。“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2、生活条件的便捷

  我小时候在家生活用水要从压水井里打出来,往往一桶水里七分是水三分是沙,下雨时候更甚。所以需要在水缸里沉淀之后才能用。现在每家每户安装了自来水管道,随时用随时取。虽然偶尔停水,但会提前通知以便村民做好准备工作。沿着公路的村头每隔一两个就会有综合超市,村民购买日常所需再也不用等到乡镇的集市日了,而是随时缺啥买啥。当然存在的问题就是,好多生活用品仿冒的太多,质量参差不齐,而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孩子在家,他们对这些产品并没有很好的辨识力。这方面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好好把关。

  3、住房质量的提高

  我现在的村子里是大片楼房中夹杂着部分的低矮瓦房。一方面,村里的青壮劳力出去打工几年回来首先想到的是盖房子让自己住的更舒服;另一方面就是农村的习俗现在已经变成娶媳妇儿必须要有楼房才可以。所以大片楼房崛起,不说多有设计感和格调,但家具配套设施齐全,厨房浴室都有。好多家里还买了汽车,日子真的是越过越有味儿。

  4、认识水平的提升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极力进行反腐工作,老虎苍蝇一起打,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更加直接有力。农民从中获得了切实的利益,党和政府也收获了农民的积极拥护和更多的认同。虽然现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不止一条,但进程务工的青年村民们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更加支持子女们读书深造。尤其是80年代之后出生的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当然,在与现代化社会接轨的路上,农村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虽然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而言,很多村民的消费娱乐方式还很单一,对于精神世界的建设和心理健康的维护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所以进程务工的村民免不了会受所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思想行为的变化。他们在农村旧有思想和社会先进思想的碰撞中焦虑挣扎无所适从,也会从中汲取营养来提升自己积极改变生存现状。至于有些人说农村的淳朴乡风不再,我觉得应该辩证来看,国家一直在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村民们所处的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他们一直勤勤恳恳的耕耘,和城市里的人们一样,在为生存发展奔波,既会受先进思想的引导,也会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蛊惑,我们更应该看到和思考的是如何帮助他们建设与现代化接轨的思想,真正实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作者王方,点击学术名片,可与作者在线交流;壹学者观点集萃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yixuezhe@rucdm.com,点击联系编辑

阅读:7686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