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王树国:倡导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6-03-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我国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等院校是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能够为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人才驱动。“大学作为文化创造的思想库,科技创新的发源地,社会变革的引领者,必将为各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必将在时代进程中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代表团驻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自从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在西方产生以来,大学就成为文化传承、传播、创造的中心,科技创新、整合与转化的基地和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它对科学技术开拓性的研究和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转化成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借助科学与理性 倡导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化同步”的发展路径。王树国认为,大学教育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定位出发来思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进程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大学不仅应成为国家强大的智力资源,而且应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善良意志和精神灯塔。” 王树国表示,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秉承着人类文明的重要传统。我们必须借助科学与理性的力量,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大力弘扬、倡导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极促进、实施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尺,更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催化剂,以其独到的价值理性的导向功能和工具理性的实效功能,梳理探索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提炼升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理念,滋养培育着人类自身的发展方向。”王树国说。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意味着大学造就的是德、智、体、美、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残缺不全、工具化、碎片化的人。“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就要求大学教育塑造的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宽阔的胸襟、远大的目光、丰富的知识、善良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应该具有强劲的创新创造能力,更应该拥有正确运用这种能力的德性。” 王树国说,大学特色发展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和胸襟,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浸润着人文精神的素养与情怀。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论内涵发展还是外延拓展方面,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更离不开人文情怀的滋润。

  实施创新教育 提升创新水平

  “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变化将改变未来人类发展的轨迹--全球由三维空间扩展到四维空间--互联网及虚拟空间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和生活方式。教育、科技乃至未来社会发展形态都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学要做时代发展的引领者,要在构建与创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对一些最重要的核心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其次,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在研究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上作出突出贡献,特别是要提出有扎实学理基础和严谨事实根据的方案,切实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再次,要进一步拓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视野,把中国的理论和主张输入国际主流话语体系,在国际学术文化领域掌握与中国实力和地位相称的话语权。” 王树国说。

  在实践中,我国的一些大学教育存在重知识传授、技能模仿,轻知识创新、技能创造,培养模式重标准化、轻个性化的问题,这不利于高校在教学、科研、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必须注重高等教育的创新,要通过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适应科技强国战略的需求。王树国提议,应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创新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王树国介绍,“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作为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的国家级项目,是西安交大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西安交大将大学与社会有机融合,发挥大学社会引领作用的积极探索。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瞄准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世界科技前沿,依托“创新港”,西安交大将重构学科建设组织架构,设立“基础与交叉学科、工程学科、生命医学学科、人文社科学科”四大板块,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大数据、环境保护、医药健康等重要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建设23个研究院,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建设,为国家重点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将在‘创新港’与世界500强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通过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创客空间等,像美国硅谷一样激发原始创新不断开花结果。创新港将集成台湾新竹工研院定向支持大企业、重点行业的经验,汲取美国硅谷自由创新的经验,打造出培养高端人才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将较早地进入到需求牵引的科技创新模式中感悟社会,从而能在走出校园后很快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王树国强调,西安交通大学坚持学术导向和国家目标,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目标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基础建设,努力使学校处于国际学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为破解国家面临的科学技术创新瓶颈作出应有贡献。

阅读:2131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