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教育市场化的手莫伸得太长

75万学者已加入 壹学者2016-03-2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温才妃

  在大学里,挂科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平常”事。但近日,中原工学院亚太国际学院的学生反映,该院多名学生在毕业时因课程补考未过须重新学习,而学校却要求交一整学年的学费,也即1.6万元。对于如此天价的补考费,该校解释说是今年出台的新规定。

  如此新规定是否合理,还必须拿国家规定作参考。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改按学分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须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但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显然,国家并没有允许学校收取的补考费“按一个学年缴费”。

  此事也引起了校园中的吐槽,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补考费(二次补考,按国家规定,对于挂科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初提供一次免费补考)。按学分收取的补考费,在不同省份、学校都不尽相同,从每一学分收取几十元至几百元均有。类似补考交上千元费用的事,在山东、海南等公立高校中均出现过。

  对于每月生活费仅数百元的大学生而言,二次补考成为了他们“不可承受之重”。那么,有必要用经济的杠杆去约束这类补考行为吗?

  不可否认,昂贵的补考费会督促学生重视课程学习。重新学习一门课程所收取的学费,也是对老师劳动成本、学校设施使用等的报偿。但是按成本计算,重修一门课至多也不过数百元。有人说,民办高校没有政府拨款使得上课成本增加,听起来似乎合理,但也不至于上万元。更何况,校园里还有“蹭课族”,他们和补考学生所差的不过是一场考试,却从未听闻学校向蹭课学生收费的。

  对学生收取天价补考费,实则反映了一些高校办学思想的钱本位,是教育市场化的恶劣表现。它打着政策许可的旗号,但实际上给学生带来的是后续发展的诸多不便。曾有天津某高校学生因补考未过,延毕后因交不起学校规定的高达万元的“换证费”,至今未领取毕业证,影响到求职、公务员报考。对于校方荒谬的规定,学生、家长应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更应提醒的是,高校的教育者切莫将补考费当作生财之道。

阅读:4379


评论

字号

收藏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