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美国佐治亚大学人类学家维克托·汤普森(Victor Thompson)开展的一项跨学科研究揭示了美国丘岛(Mound Key)几个世纪以来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丘岛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埃斯特罗海湾,紧邻迈尔斯堡海滩,历史上曾是卡卢萨王国(Calusa kingdom)首都。被称作卡卢萨人的当地居民以贝壳为原材料,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城镇。汤普森表示,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索委员会(Committee fo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资助的该项研究显示,人们为了适应佛罗里达州靠海的环境,建造岛屿以容纳大量人口;卡卢萨人由渔民和采集狩猎者等群体组成,他们集体对该地地貌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造。
丘岛主要是由贝壳、骨头和其他废弃的贝冢等材料构成,汤普森和同事曾于2013—2014年利用挖掘、测验以及碳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方式发现,贝冢从上至下的成分并不一致。一般来说,应该是挖得越深,材料的年代更为久远,然而丘岛的情况并非如此。汤普森及同事对材料样本进行碳同位素年龄测定后发现,其中一些炭化木材和贝壳排列并不按照通常的顺序,有些年代久远的材料甚至在新材料之上,顺序完全打乱。也就是说,因为各种原因,该地地貌曾被重新调整过。
汤普森表示,整座岛屿整齐对称,最高的丘堆约高出海平面10米,当地居民曾垒起大量的贝壳,后来又进行重建,工程十分浩大。对此,汤普森做出假设:该岛屿可能在形成早期就被占领,贝冢的堆积只是由日常生活丢弃物的简单堆积造成的。气候较冷时,海平面下降,鱼类减少,卡卢萨人便弃岛而去;一旦气候适宜,鱼类回归,他们又重新占领岛屿。卡卢萨人第二次占领丘岛期间才实施了大规模工程,形成该岛的最终地貌。
汤普森的团队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维特资助计划(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Waitt Grants Program)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下,于5月份重新返回丘岛,展开第二阶段的卡卢萨人相关研究。
该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
(王俊美/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