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本人授权
作者:孙波
中国历史上的爱情故事有很多,一类是完全虚构或来自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如《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一类是源自真实的故事演绎,如《桃花扇》、《西厢记》……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论文学性、故事性、戏剧性的巅峰之作是虚构的《牡丹亭》,然而源自真人真事,又置身于真实宏大历史背景下,曲折动人程度能超越《桃花扇》的最佳爱情故事,却竟然不怎么为世人所知了。这故事若好好策划一下,足以拍成一部史诗爱情大片啊!
章台柳,
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柳》这首词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何故?我们往下看。作者韩翃,中唐时期人,被后人列为大历十才子,以诗才闻名,然在彼时还是落魄又不羁的书生一个,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爱情故事里才子佳人中的才子形象。京城富豪子弟李公子爱其才,和韩翃成为好朋友,常叫他来喝酒唱歌,吟诗作对。当时的富豪和官宦之家常在自家宅院中养歌女舞女,李公子家有一姬,姓柳,艳绝一时,还特别会说笑话,又能唱歌赋诗,绝对可人一枚。中国古代爱情故事里的才子佳人中的佳人形象往往不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就是色艺双绝的江湖奇女子,柳小姐的形象又完全符合。
善说笑话又通歌赋的美女实在难得啊。笑话、歌声咱是听不到了,她的诗却幸运地流传了下来,我们后面再提。
姬即不是妾也不是妓,与日本的伎有些类似,都是能歌善舞的女人,通常卖艺不卖身。但是日本的艺伎是由一个机构来培养,供有钱人消遣,与中国古代富豪官宦大宅里自家养的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真实地记录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在家中夜宴宾客,家姬歌之舞之的大场景。
柳姑娘闻韩翃其才,透过门缝偷看,以致暗生爱慕之情,对侍女说,韩先生绝非长久贫贱之人。柳姑娘的眼光在后来足以证明其精准。李公子闻之,慷慨愿做成人之美事,便撮合两人成就百年之好,还赠以三十万金。得美人的韩翃果然春风得意,第二年便中了进士,衣锦还乡。故事到此,已是落魄才子高中,与佳人美满姻缘大团圆的结局了。然而故事远远没有结束,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衣锦还乡省亲的韩翃将柳氏留在京城,然未及返京,便爆发了安史之乱,两人天涯相隔,难以相见。柳氏貌美,为避战乱带来的灾祸,遂削去青丝,隐匿于法灵寺。淄青节度使(相当于一个地区总司令)侯希逸幕韩翃声名,请他去做了幕府书记(相当于秘书),一个无甚权利的文官,但也好歹能在乱世中保全个性命。
这段时期的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悲欢爱情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安史之乱前,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造就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发生,玄宗避兵乱于马嵬坡,遭部将哗变,不得不赐死爱妃杨玉环,禅位肃宗,从此盛唐走向衰落;玄宗之后也郁郁寡欢,凄凉而死。白居易据此写下的《长恨歌》也名传千古,正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啊!这样的历史大剧在《章台柳》的故事里还只是插曲而已。
肃宗平乱后,韩翃找人带一锦囊碎金子去京城寻柳氏,还真是老天有眼,在法灵寺找到了她,柳氏捧囊而泣,打开锦囊,锦缎上赫然写着韩翃的这首《章台柳》,柳氏也有才啊,回赠词曰:
杨柳枝,
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因爱情悲欢离合,互赠诗词者最著名的莫过于陆游、唐婉的两阙《钗头凤》了,论词的知名度和艺术性,《章台柳》略有不及,但论故事的曲折传奇程度则是非韩翃、柳氏莫属了。
侯希逸平叛有功,加官进爵,要进京面见皇上,会带着韩翃去,韩翃大喜过望。故事及此,应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吧?然而,情节急转直下。
韩翃进京直奔法灵寺,然而寺在人空,柳氏已遍寻不着。原来柳氏是被番将沙吒利掳去做了妾,且专宠其一人。可见柳氏的美色即使剃去长发也掩盖不住啊。
韩翃失魂落魄,他一个小小文官又怎能和凶如虎狼熊罴,又因战功而耀武扬威的胡将相抗衡呢?即使是他的上司,官至左仆射(相当于宰相级别)的侯希逸也无能为力吧?要知道,当时平叛安史之乱,有很大的程度是依赖少数民族的武力帮助的,涉及到政治、军事与民族的问题,两个人的男女爱情又显得多么无足轻重、无力轻渺啊!
一天,韩翃踽踽独行,一辆拉着帷幕的牛车从他身前经过,帷幕中传来一声,“可是韩员外吗?”竟然是柳氏掀开帷幕,恰恰见到了韩翃。看,多么有戏剧性。柳氏不敢久留,告知自己的遭遇,并相约明日再见。韩翃此时的心情怕是开心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吧?一夜无眠,韩翃来到约定的地点,柳氏坐车翩然而至,然而她却没有下车,从车中递出一盒用绸子包着的胭脂,对他说:“我们从此永别吧,留做纪念,不要再记挂我了。”说罢,“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辚辚,目断意迷,失于惊尘。”(摘自《柳氏传》)
韩翃的心情再次跌入冰点,几乎难以承受这生命之轻,也是啊,谁能经得起这一忽儿兴奋至极,一忽儿跌入谷底的情感折磨呢?
故事真是一波三折。
侯希逸的部将们在酒楼喝酒,叫上了韩翃,韩翃在酒席上黯然伤神的样子引起了众将的发问,韩翃无奈将事情的经过说给他们听,其中一个年轻的虞侯叫许俊的站了起来,说:“这事交给我去办,你只要写几个字给我便是。”《水浒传》里面有个陷害林冲的陆虞侯,常被看戏听评书的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可是这个许虞侯可仗义了,拿了字的许俊换了胡服,牵了两匹马,来到沙吒利府前,待沙吒利出门后,过了一会儿,上前拍门大叫:“将军受重伤了,要见夫人最后一面!”家丁侍女们吓坏了,不知所措,许俊闯入内府,找到柳氏,把韩翃写的字给她看,随即拉上柳氏上马狂奔,绝尘而去,连马脖子上的带子都跑断了。许俊带柳氏来到酒楼,把柳氏交给韩翃道:“幸而未辱使命。”众将皆惊叹不已,继而欢声雷动。韩翃柳氏相拥而泣。
这下有情人该成眷属了吧?还没完呢。
沙吒利此时正受皇帝恩宠,骄横跋扈,气焰正盛,若是他恼起来、闹起来可就难以收拾,引发民族矛盾甚至战争也说不定。韩翃和众将心里也很明白,于是马上将此事报告老板侯希逸。谁知侯希逸听完诉说后一拍桌子,“怎么该我干的事情,让许俊这小子占了先去了!”马上上奏表给皇上,奏述前因后果,指责沙吒利,并自己承担管教不严的责任,请求皇帝降罪。哈哈,这老板真是够意思!肃宗也够意思,随即下诏,柳氏还给韩翃,并赐给沙吒利二百万钱以示安抚,将此事圆满解决。沙吒利也只能接受事实,皇帝都这样了,自己还能怎样呢?所以很多时候,办事要找到那个最终能拍板的人,事情便很容易解决,要不然累个半死也搞不成。
韩翃这下终于和柳氏厮守终身了。看,这个爱情故事是多么曲折动人而又真实美好。
韩翃因一首诗最终做到了中书舍人的官位(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主任),这也是柳氏当年眼光之精准的体现。史上最著名的曾官至中书舍人的是北宋苏东坡,这位置一是要能得到皇帝和宰相的信任,二是要能写。
还要继续加个彩蛋。德宗点名要诏韩翃做官,当时有个江淮刺史也叫韩翃,下面人问是哪个韩翃,德宗提笔写下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批曰:“与此韩翃”。意思是要的是写这首诗的韩翃。
韩翃一生最重要的两首诗词中都有这个“柳”字,可见他是多么爱柳氏。
唐宋真是属于文人的时代,韩翃以诗才得到佳人的青睐,得到豪门公子的礼待,得到将官的拔刀相助,得到上司的开明关照,得到皇帝的网开一面和提拔重用,造就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这一生,活得足够精彩。
这样的故事也只能属于唐宋这伟大的时代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