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化产业导刊
近几年来,影视界翻拍改编经典电影和电视热播剧,或是中西方经典电影互相翻拍蔚然成风,中国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自1924年香港民新影片公司拍摄的梅兰芳版《黛玉葬花》开始,到2010年李少红版的《红楼梦》、2010年鞠觉亮版《新水浒传》,2011年高希希总投资将超过4亿的电影版《三国·荆州》、2011年张纪中3D电影版《西游记》等影视作品的翻拍一直未停止过。同名电影《小兵张嘎》、《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龙江颂》、《杜鹃山》、《红日》、《红岩》等红色经典影片几乎已翻拍个遍。《手机》、《神话》、《风声》、《画皮》、《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等近年热卖影片已被拍成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武林外传》、《奋斗》等电视热播剧也翻拍成电影。美国经典爱情悲剧片《罗米欧与朱丽叶》,同样被翻拍不下20次;《安娜卡列尼娜》也被翻拍了10多次。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艺术是相通的,不仅冯小刚的《夜宴》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改编自美国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均取得成功,就连美国好莱坞电影人也凭将香港制造的《无间道》翻拍改编的《无间道风云》,拿下奥斯卡多个奖项…如此反复翻拍经典影视剧,导致同类题材影视作品扎堆撞车的现象比比皆是。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即将上映和正在拍摄或筹拍的影片,共有5个关公舞动青龙郾月刀、4个孙悟空腾云驾雾、3个穆桂英挂帅、3条白蛇缠着许仙、3场鸿门宴等着观众…这种反复翻拍改编同类题材影片扎堆撞车的现象十分令人担忧。为此,笔者将近年影视界跟风翻拍经典影视作品,造成题材重复撞车的现象来个粗略解读,以供鉴。
电影翻拍同名电视热播剧水火两重天
今年春节、情人节档票房超2亿元的《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两部卖座影片,翻拍自近10年来同名电视热播剧。而将热门电视剧改编成同名电影的风潮背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要将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的电视剧改编成2小时内缩微版的故事并非易事。同样翻拍同名电视热播剧的《我的美女老板》、《奋斗》、《玉观音》、《马文的战争》等片却没有那么幸运。
纵观这些翻拍改编电视热播剧的影片,如果要取得票房成功,剧情一定要有新意,且还要讲好故事让观众看懂;其次是主创阵容的票房号召力不能忽视。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内容并未简单地复制电视版,而是将现实社会婚姻、家庭现状的缩微版,以三段式情感走势呈现给观众,引发经历了60、70、80后,甚至90后等不同人生情感阶段观众的共鸣。电影版《武林外传》结合当代“房产问题”,新增一个古代搞房地产的官商裴志诚。主演闫妮除在电视版《武林外传》成名外,还主演了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票房261亿元),有了“谋女郎”招牌,使其人气急速上升;另一主演姚晨凭借《武林外传》和《潜伏》火遍大江南北,又与古天乐、章子怡、范冰冰、葛优、舒淇、孙红雷等大牌演员,合演了《家有喜事2009》、《非常完美》、《非诚勿扰2》等热卖影片,特别是在《非2》中成为取得5亿元票房的“冯女郎”后,更是被广大观众熟知和热捧。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黑猫警长》、《虹猫蓝兔火凤凰》同为翻拍同名电视热播剧的动画电影,票房收入则是水火两重天。《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无论是同名电视剧,还是同名动画电影1-3部都一样受观众欢迎,票房收入部部超亿元,分别以1亿元、127亿元和15亿元不断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主攻2010年五一档的《黑猫警长》,也只收1200多万元;而与《喜羊羊2》相隔一周上映,占尽春节档天时、地利、人和的《虹猫蓝兔火凤凰》,票房收入只有150万元,与前两相比几乎相差10倍和100倍之多。
由帅哥何润东、美女景甜主演的《我的美女老板》,票房收入才1000多万元;由李晨主演的《奋斗》只有550万元;由赵薇和谢霆锋主演的《玉观音》当年被戏称为“票房毒药”。电影版《马文的战争》,女主角由姜宏波顶替电视版宋丹丹,与2008年24集同名电视热播剧,荣获第三届东京国际电视剧节特别奖,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演员奖,名利双丰收相比,电影版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首轮上映可统计票房只有几十万元,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档期一日游”影片。
电视翻拍经典影片难超前作且诟病多
电视剧翻拍经典、卖座影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翻拍上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经典影片和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香港经典影片,已到了无经典不翻拍的地步,且不少经典被翻拍了无数次。《白毛女》、《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姐》、《烈火金刚》、《保密局的枪声》、《铁道游击队》、《冰山上的来客》、《51号兵站》、《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影片,都先后完成了从银幕经典向电视荧屏的转换。《精武门》、《审死官》、《甜蜜蜜》、《东成西就》、《金枝玉叶》、《半斤八两》、《英雄本色》等经典港片,也先后被翻拍成电视剧。近年票房大卖的《手机》、《神话》、《山楂树之恋》、《画皮》、《风声》等影片相继改拍成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也正筹划拍摄电视剧版…虽然翻拍经典、卖座影片的电视剧都能吸引媒体和观众的关注,赢得一定的收视率,但作为一般“剧二代”的导演、编剧和演员等主创的功力还欠“火候”,远不如原经典“一代”作品,不仅在质量上难以超越原作,且大多数都难赢得观众口碑,不少还被观众戏称为“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作,诟病多多。
1959年王家乙导演的《五朵金花》,片中插曲和5位性格各异的“金花”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且还先后在46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创下当时国产片发行的最高纪录,并荣获在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奖,主演杨丽坤还被埃及总统纳塞尔特邀前往埃及领奖。2005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活动中,《五朵金花》被评为十大影片之首。尽管之后有同名黄梅戏版、越剧版《五朵金花》,以及电视剧1990年版《五朵金花的儿女》、2009年版《新五朵金花》,翻拍改编版的声誉难超原经典电影版。1962年,王为一执导的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红透粤港地区;1973年由楚原执导,沈殿霞主演的港版《七十二家房客》风靡全港;2007年林书锦导演将一部90分钟的经典影片拉长到120集,2008年在南方卫视播出,反应一般。
2003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版《手机》,一举打败了《哈利·波特与密室》、《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3》和《指环王:双塔奇兵》等进口大片,以5300多万元夺得年度票房冠军(当时全国年票房不足10亿);电视剧版《手机》虽然从开拍就备受关注,但在北京、东方、浙江、深圳4家卫视首播收视平平,远低于预期。另一部被称为“中国首部谍战大片”的《风声》,在2009年国庆档上映,累计票房2.31亿多元;改编成谍战大剧的《风声传奇》后,首播收视也不太理想,加之因老鬼李宁玉(电影片老鬼为顾晓梦)在第二集过早揭底而引争议引来骂声一片。
《青春之歌》、《智取威虎山》、《野火春风斗古城》《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和《秘密图纸》等红色经典影片经久不衰,曾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参与主演经典影片的孙道临、谢晋、王心刚、王晓棠、田华、秦怡、于洋等老电影人,至今仍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不少中老年观众按图索骥去看翻拍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时,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一种剧情,竟然找不到昔日老电影的丝毫痕迹。如电视剧《林海雪原》,把原作中那个智勇双全、正气凛然的剿匪英雄杨子荣改编成了言行粗俗爱喝酒的一介伙夫,还虚构了一段与土匪老婆槐花的恋情;土匪头子座山雕却是一出场就在读“四书五经”,书卷气颇浓的高人,观众不接受是顺理成章的事。翻拍的电视剧版《苦菜花》,对1965年版同名电影进行了大量情感戏扩充,其中最让人意外的是革命母亲冯大娘与特务王柬芝之间的情感纠葛。这些情节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中没有的,老观众怎能接受?2000年陕西电视节目中心的《西游记后传》,讲述如来佛祖圆寂后三界大乱,孙悟空早已不是保护唐僧和徒弟降妖伏魔的莽汉,而是深得人间美女青睐的谈恋爱高手……如此翻拍的同名电视剧,能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并不多,更不用说影响几代人了。
此外,2011年由黄海冰饰毛泽东、张萌饰杨开慧、蒋勤勤饰宋庆龄、陈建斌饰李大钊、靳东饰周恩来、汤灿饰宋美龄…的同名电视剧《开天辟地》,能否超越1991年版由王?饰毛泽东、郭伟华饰周恩来、邵宏来饰陈独秀、孙继堂饰李大钊、曹力饰董必武、常蓝天饰李达…的同名电影版的良好口碑还是个未知数。
影视作品反复翻拍导致同类题材扎堆撞车
名著是经过时光考验的作品,具有钻石般的品质,是摹写中国人的最感性也最理性的教科书,从中可以找到中华民族的心理密码和精神源流。传承名著就是弘扬民族精华,品味名著就是重返精神家园。《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和与霍元甲、陈真和咏春拳等相关的经典影视作品至今仍被翻拍不休。据不完全统计,不同版本的《西游记》被翻拍多达30次、《水浒传》20次、《三国》15次、《红楼梦》5次,《神雕侠侣》12次、《精武门》8次、《倚天屠龙记》7次、《射雕英雄传》6次、《天龙八部》4次……
1960年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神话彩色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由杨小仲、俞仲英导演,六龄童主演,在1961年上演时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并发行到世界72个国家和地区。上影厂1962年绍剧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美厂1961年、1964年动画版《大闹天宫》(上、下集);以及60年代邵氏公司摄制的《西游记》、《盘丝洞》、《铁扇公主》、《女儿国》等片,在特效制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5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最具特色,对原作进行了颠覆性的游戏改造,运用戏拟、反串、拼贴、断裂等一系列的后现代表现手法,前世今生来回穿梭,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孙悟空形象……1982年的25集电视剧《西游记》,在“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基础上对小说《西游记》进行了概括和提炼,1987年春节播出后好评如潮。在2000年春节播出由原班人马补拍的16集《西游记》续集,在叙事上对原著进行了较大改动,增添了孔雀公主等新人物;虽然在技术上采用了最新的电脑三维特技,但观众失望大于期望,非议颇多。2009年浙版52集电视剧《西游记》2010年,也未曾引起观众热泪盈眶议…由1987年版《西游记》原班人马六小龄童(分饰吴承恩与孙悟空两角)、马德华、刘大刚主演,号称全球首部3D46集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主创耗时5年、投资1亿元成为目前中国电视史上花钱最多的电视剧,在2010年播出,口碑仍不如原版;2011年,张纪中全力打造3DIMAX冒险动作片《美猴王》,并邀请《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参与影片制作,对于外国人拍《美猴王》,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主要是因为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早已深入人心。至于《美猴王》能否成为中国的《阿凡达》,还需经过市场检验。
1998年陈紫函版电视剧《春风得意猪八戒》,引发翻拍“春猪”系列跟风潮。由范小天执导、2001年播出的徐峥版《春光灿烂猪八戒》,根据民间有关猪八戒的种种传说,编造了猪八戒在去西天取经前由猪变人又变神的过程,塑造了一个新版的猪八戒——“情痴神仙”。此后,有2003年黄海波版《福星高照猪八戒》,2004年高泓贤版《喜气洋洋猪八戒》,2006年李宗翰版《春风得意猪八戒》,2010年动画版《春光灿烂猪八戒》,2011年陈乔恩版《春光灿烂猪九妹》…组成了怪诞离奇的戏说版“猪八戒系列”。2011年4月,同为范小天导演的彩炫版电影《春光灿烂猪八戒》在昆山开机,这部云集两岸三地强大制作团队,投资1.5亿元的“猪八戒”真可谓是只“足金春猪”,能否如开机宣传那样创造中国电影史上的新神话,观众拭目以待。
1972年,李小龙版的《精武门》中,陈真的人物形象作为清末武术家霍元甲弟子初次跃上大银幕,从此这个虚构英雄开始叱咤风云。1976年,成龙通过在《新精武门》饰演陈真一角,找到自己的定位开创了喜剧动作片辉煌篇章;梁小龙先后在1981年的《大侠霍元甲》、2001年《陈真后传》等影视剧中饰演陈真,尤其是主演的1982年版《陈真》和1984年版《霍元甲》两部电视连续剧,使其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世界武打影视明星。1994年,李连杰主演《精武英雄》后,所饰演的陈真这一角色获得空前关注,也因此晋升世界巨星行列;甄子丹分别在1995年版30集电视剧《精武门》和2010年电影版《精武风云:陈真》中饰演陈真,电视剧版使甄子丹成为妇孺皆知的陈真,电影版在内地取得1.4亿多票房。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李小龙、成龙、梁小龙,还是李连杰、甄子丹,都通过在影视作品中饰演陈真,以及各自对陈真这一人物形象的诠释,都使他们走向自己演艺事业的巅峰。
少林嫡传武技之一的咏春拳,1994年由杨紫琼、甄子丹主演的《咏春》(又名《红粉金刚》),成为香港观众热捧的经典火暴功夫动作片;2006年山西厂翻拍成40集电视剧《咏春》,均表达了对咏春拳创始人严咏春的喜爱与敬仰。2008年,首部有关李小龙师傅的叶问题材影片《叶问:李小龙恩师传奇》,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引发翻拍跟风潮。2010年《叶问2宗师传奇》、《叶问前传》、《李小龙我的兄弟》、《功夫咏春》、《截权道》等多部与叶问师徒和咏春拳相关的影片争先恐后地跃上大银幕。除由甄子丹主演的《叶问2》系列取得2.3亿元票房和正在后期制作、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章子怡主演的《一代宗师》的票房还是个未知数外,其余的跟风“山寨版”遭遇滑铁卢,票房收入都没达到预期,有的甚至成为咏春题材撞车的炮灰。
不仅历史名著、名人被翻拍后在现代大银幕、小屏幕打内战,且现代的爱情、喜剧题材影片也喜欢下“双黄蛋”、“多黄蛋”,成为人造多胞胎兄弟姐妹,导致同类题材影视作品严重撞车。由古天乐、吴彦祖和高圆圆主演的爱情喜剧版《单身男女》,打出“十年来最好看的爱情喜剧片”口号。从看影片的名字看,难免使人联想到杜琪峰另外两部经典影片《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影片除了名字之外,还套用了经典“两男一女”的三角关系,剧情均为一个女人被两个男人深深爱恋难于取舍的故事。再进一步联想有关男女之间的感情故事的影片,《饮食男女》、《隐婚男女》、《选择男女》、《宅男总动员》……也无法统计同类、同名影片有多少次被搬上大银幕。打开电视、网络,或在影院新片预告上的影片排期,片名雷同和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比比皆是。
由于翻拍改编同名、同类题材影视作品过多、过滥,自然会使观众产生逆反心理和审美疲劳。当同名、同类题材在市场上扎堆撞车时,肯定有胜者也有败者,因受市场放映空间所限,相信败者会占多数,这是市场法则。一而再、再而三重拍中外影视作品的老题材、老电影或是跨界改编重拍某部戏剧,不少中外经典影视作品被翻拍改编了N遍,有的甚至从不同角度翻拍了几十次。无论是翻拍改编,还是借鉴、效仿和“抄袭”,带来的结果是题材重复,类型撞车,在导致观众审美疲劳的同时,也给投资商和创作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就连大导演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冯小刚的《夜宴》这样取得高票房的影片,也难免不遭“烂片骂名”。
如此种种是造成一些题材雷同影片扎堆上映,导致票房收入难达预期,市场口碑差的原因所在,甚至无法进入市场,被“锁”在仓库里的也不少。为此,呼唤原创、独辟蹊径、题材与内容创新,才能赢得观众、赢得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