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他还不是鲁迅

寻路

<<上一页

最初人类寻路用的是罗盘,后来卫星上天有了全球导航,找寻一条陌生道路也

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但是人生的路忽明忽暗、曲曲弯弯、坎坎坷坷,是一条最难

寻找的路,无论是罗盘还是 GPS都不能帮助大家,人们只有不断摸索、探求、反

复寻找。

青年豫才虽然思想活跃,富于幻想,曾数次放弃已学专业,但他并没有顺利找

到方向。即便如此,他也始终没有停止现有的学习转而去等待神灵启示,也没有静

候天赐良机,更没有指望从天上掉下现成的馅饼,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他始终在思

考和寻找。早年报考南京水师学堂,他想做一个“戎马书生”,因不满学校风气,

退学转到矿路学堂,他以为将来可以用实业报国。1902年元月,豫才以优异成绩

毕业,同年又考取了公费赴日留学。身在异乡,他仍努力学习,在采矿冶金与医学

的研习中寻找、比较,他认为医学可以救治同胞的疾病,比办实业更有意义,于是

改学医学。偶然在课堂上看到日本人砍杀中国同胞的记录画片,令他震惊,饱尝屈

辱,他逐步认识到人的身体再强壮也不能改变贫困落后的国家,精神的麻木远比疾

病更可怕,由此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专业的局限性。更何况他不愿意“为了个人赚

钱而用毕生的精力去疗治阔人的病痛” 。

就是这样反反复复、苦心寻求,终于在留日的第四年他顿悟了:唯有文艺,可

以唤醒大众、改变精神、改造社会。于是他又一次放弃,这也是豫才最后一次改变

寻路木刻│32cm×26cm│2013年

学习方向。他对许寿裳说:“我决计要学文艺

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治疗

的么?”

豫才从此心无旁骛,查阅名作资料、写作、

投稿、办刊,并翻译出版俄国小说,先后撰写

了《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

教篇》、《文化偏至论》等文艺论文。二十多

岁的豫才敏感、早熟,忧于当时新党思想的浅

薄,企图用文章唤起麻木的国民,“急于要造

出大群的新战士”。借聪慧和用功的光儿,他

很快在文学领域自由而快乐地飞翔了。

人非圣贤,事业的抉择并非易事,一定有

反复有迷茫有举棋不定。年轻的豫才徘徊、犹

豫,数易专业是为了修正人生道路。但是犹豫

不是优柔寡断,徘徊也非瞻前顾后,他是在调

整前行的方向。一旦锁定目标,便义无反顾,

始终不渝。正因为不断放弃,才让他最终选定

了自己喜欢的文学,找到了一生的方向,奏响

了事业的序曲。

木刻局部木刻局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