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才留学归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不久便发现那里派系斗争
很激烈,便辞职回家乡绍兴教书。堂堂的“海归”,竟然肯委屈自己在小城谋生,
殊不知,豫才也有照顾母亲和弟弟们的打算。哪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小心他
步入仕途,做了中学主要领导。他踌躇满志,一面抓教学,一面支持革命运动,准
备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大干一场。在国外留学时就与他熟悉的王金发恰巧率革命军来
到绍兴,豫才带领师生举行欢迎仪式,家乡似乎突然天高地阔,祥云缭绕,一个民
主祥和的理想社会正在向他们走来。
然而现实的阴影渐渐遮盖了豫才遥望美好生活的视野,昔日的革命者很快就与
当地的“房姐”、“房叔”们打成一片,他们个个装扮得像打了鸡血的老地主,没
多久就肥得流油了。豫才的犟劲儿来了,站出来揭发批判他们。这还得了,搞到“公
仆”头上了,他摊上大事儿了,领导不再客气,开始给他穿小鞋。
问题很严重,领导很生气,豫才也很生气,心想:我身为主人,难道批评几句
公仆就不行了?此处不留爷,爷去卖豆腐。也许他正要到工商局申请执照呢,却意
外收到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发来的短信,请他到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收到信
息,豫才顾不上回复就匆匆赴任。虽说那些年政局动荡,但豫才却从地方一下子被
成为鲁迅木刻│32cm×26cm│2012年
调到了中央,那是正统的国家公务员,想
报考的青年可多着呢,真是一步登天。
豫才当然高兴,踏进大衙门了,但
他也深知这里的水更深更险,怎么往前
蹚心里也没数。他读书,收集古碑帖,
研究拓片,思考着也彷徨着。毕竟是在
首都,可以读大量外国书籍,也有机会
接触各色人物,他开始血热、亢奋,进
而思考和质疑,终于发现“吃人”两个
字充斥社会的每个角落。怎么让更多的
人也认清这种现状呢?在当时的友人钱
玄同的鼓捣下,他试着用文章启蒙同胞,
在此期间他不仅创作出中国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狂人日记》,还写了大量针砭
时弊的“砸”文,“砸”向他看到的黑暗。
他还支持学生运动,保护青年学生,接
济共产党人。此后,无论在北京或到厦门,
无论在广州或定居上海,他用笔如舌,
著文如刀,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一文不
名的豫才了,他终于成了拥有成千上万
铁杆粉丝的鲁迅。
木刻局部木刻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