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他已经是鲁迅了

文豪的跨界

<<上一页

艺术同源,很多文学家喜欢造型艺术,致力于推广自己喜欢的画家。比如傅雷,

曾不厌其烦地写文章推介黄宾虹,还为他策划画展、卖画,自己也不间断购买收藏

他的作品。傅雷还曾专门印了一张“美术批评家”的名片,引得钱锺书暗自笑话。

萧乾在域外买了大量英国木刻珍藏,还曾出版过一本收藏专集,他在前言中盛赞英

国人的木刻技艺,呼吁中国同仁学习。

这些作家或收藏某一门类的作品,某一画家的画作,宣传和推广也都局限在自

己的小范畴。而鲁迅与他们截然不同,他力促中国木刻获得新生,关乎民族传统艺

术的命运,这种超乎寻常的作为在中外美术史上是罕见的。

小老头儿喜欢古版书里的木刻插图,曾颇费时间和金钱复制出版了《十竹斋笺

谱》。对于木刻的热爱、推崇、推广,大概也缘于他对一成不变的传统中国画的反感,

他认为那些甜俗的画作于民族于大众没有什么益处,与时代没什么关系。对于山水

画他曾经说过:“牛屎式的山水太多,看起来不很令人愉快。”

有位开书店的朋友,弟弟是日本小学木刻教员,小老头儿就请他办了一个学习

班,自己当翻译。小老头儿不会想到,他创办学习班的那一天,成了中国现代版画

的诞生日。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这些年轻人的作品为当时抗日救国、

民族解放事业摇旗呐喊,成为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宣传利器。

以后的日子里,写作、讲学、翻译、编书,无论多么繁忙,他都不曾忘记推广木刻,

就像一位忙碌在田间的农夫,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他长期与 50余位木刻青年往来,

为他们寄书籍、买刻刀、送宣纸,自费出版这些青年的木刻作品集。小老头儿认真

版画的导师木刻│32cm×26cm│2011年

地点评青年们的新作,教他们借鉴外国优秀木刻,让他们学习中国

传统古版画,牵着他们的手前行。同时,依靠自己的影响力,联络

报馆、杂志、书商,发表这些稚嫩的作品。

看到稚嫩的幼苗长大变高,他就打叉、扶正、施肥浇水。小老

头儿在信中对广东青年李桦多次予以批评,认为他的木刻人物比例

不准,画面的构图不完美,并说:“木刻是一种作某用的工具,是

不错的,但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它之所以是工具,就是因为它是

艺术的缘故。”当年李桦读了导师的批评信曾作何感想我们不得而

知,但他日后终于成长为中国现代版画的一代名师,为新兴木刻做

出卓越的贡献,开启新中国版画事业、版画教育事业新的篇章却是

不争的事实。

小老头儿当时是极不受当局欢迎的作家,请来的授课者仅仅是

一名小学教员,参加者不过是一些喜欢木刻的无名青年。没有大师

莅临,更没有什么“学院”和“美协”支持,但是,他们创造了历史。

回到俗世,我们如果按今天的各类“高研班”、“大师班”、“名家班”

的收费价格换算,小老头儿也该是胡什么榜的前几富了吧?然而,

他培养的是民族的脊梁,创造的是文化的奇迹,多少金钱能换呢?

卓越的人所以不凡,皆因他的非凡业绩,一位文豪的跨界义举,

成就了民族艺术,同时也创造了另一个领域的非凡,令人油然而生

敬意。

小老头儿收藏了

2000余幅

20世纪

30年代青年画家的木刻作

品,以及

2000余幅外国版画家作品。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

吃饭和保命最为重要,收藏木刻作品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雅事。

如今,他所收藏的

4000余件版画珍品安静地躺在博物馆柜子里,

或悬挂在展厅中,它们与鲁迅的著作、与鲁迅精神一样,共同构筑

起了人类巨大的精神丰碑,穿越时间,永存于世。

观注

木刻│26cm×32cm│2013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