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一个艺术推手会不遗余力地去推广他认为优
秀的艺术家,这之中,推手会先期获得被推广者的好处;之后
还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就像经纪人
与艺人的关系一样,艺人变成了明星,经纪人当然要获得利润,
这种运作方式无可非议。
毫无疑问,艺术大师珂勒惠支在中国深远的影响力与鲁迅
当年的推广密不可分,可是小老头儿不仅没有得到过所谓的好
处,还为此付出了金钱与精力。因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是
为利益而做的。
偶然在德国书店的目录上看到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
无辜的母亲被战争夺去儿子,其悲壮和愤怒生生地扑面而来,
小老头儿血往上涌,本不柔软的头发顿时像刺猬的刺一般直立
起来,他拿书的手有些颤抖,他被大师作品的张力所震撼、征服。
之后他便通过在德国留学的青年朋友徐诗荃购买多种珂氏的画
册,还委托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购买珂氏的版画原作。仅
1931
年
4月至
7月,小老头儿就两次购得珂氏版画
22件,价格不菲。
欣赏她的原作,小老头儿知道这位“民众的艺术家”和自
己的艺术主张竟然是那么一致,从此“一厢情愿”,把她看作
自己的朋友。他开始发表她的作品,宣传、推广她的艺术。如
成功的推手木刻│26cm×32cm│2013年
此热情地推崇一位外国女画家,在小老头儿一生中绝无仅有。后来珂
勒惠支知道中国有位伟大的作家喜欢和宣传她的艺术,她非常高兴,
请史沫特莱转达对远在异邦的粉丝的谢意。
珂勒惠支在德国曾享有盛誉,被政府授予“大家”的最高荣誉,
享有终生年金。世事如天上的浮云,变幻无常,希特勒上台后迫害她,
珂氏的人生一下子跌入低谷,暗无天日。也许是上天给予的补偿,最
后的日子里她看到了纳粹投降。
小老头儿宣传推广珂氏的艺术,除了自己喜欢的原因,也有出于
学术上的考量。他对身边艺术青年的基本现状一直很焦虑,尤其看到
他们带有人物的作品时,他总是深感他们“尤其不擅长刻画人物”,
认为从事艺术创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仅靠喊口号是不行的。他明
确指出,木刻是工具,但它终究是艺术。小老头儿收藏、展出、发表
珂氏作品,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中国的青年画家找到可以学习的榜样。
他说:“在珂勒惠支的作品中看见别样的人,他们虽然并非英雄,
却可以亲近、同情,而且愈看,心愈觉得美,愈觉得有动人之力。她
是劳动阶级有力的代言人。”鲁迅也有天真浪漫的时候,脑袋一热,
竟给珂氏写信,希望她能为中国苦难的大众作画。珂氏对待艺术极其
真诚和严肃,她回信说:“对于中国的事物并不熟悉,无法创作。”
一瓢冷水并没有浇灭小老头儿的热情。1935年,他精心选出
21
木刻局部木刻局部
件版画,并购买上好的宣纸,委托郑振铎在北平故
宫博物院用珂罗版精印。当
103套作品画页运抵
上海后,小老头儿与许广平席地而坐,把为了省钱
而在上海印制的封面、前言以及他亲自撰写的序目
和画页依次排序,再送往印制厂装订。画册装订完
成,小老头儿又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编号,并注明:
有人翻印,功德无量。其时是
1936年
5月,身患
重病的小老头儿在世还有区区百余天的时间。他抱
病把其中
30册寄往国外,包括画家本人,40册赠
送国内木刻青年、作家、朋友,另外
33册低价发售。
他还委托冯雪峰赠送毛润之先生
1册。
再之后,如了鲁迅愿,他自费印制的珂氏画册
启发了无数同胞。同时,也被多次翻印,直到今天。
2010年,我在珂氏故乡观看了许多她的杰作,
一位德国艺术家自豪地说:“现在,她已经被公认
是不带颜色的画家了。”也就是说,以前她的艺术
多被人误解是因为“革命的呐喊”而成功的,而今
人终于认识到,她的绘画本身就是杰出的艺术。
回首往事,我们不能不对鲁迅先生肃然起敬,
作为一个美术领域的“外行”,小老头儿竟能在
70余年前就准确地认识到珂氏的伟大,并不遗余
力地推广。而今她的画展不停地在中国各地举办,
人们在看画展、读画册时,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小老
头儿的名字,想起珂勒惠支的这位推广人。
访友不遇
木刻│24cm×30cm│2012年木刻│24cm×30cm│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