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四 宇宙、世界与世界观

1. 何谓宇宙?何谓世界?

<<上一页

“宇宙”这个概念,无论从中国或从西方传统观察,都显示了很有趣的理论问题。它可以说是既具体,又抽象的。汉语“宇宙”一词,最初是指房子的屋檐和栋梁,但后来引申之下,却可解作“天下”、“四维”、“时空”等。高诱高诱注《淮南子》中有“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之说,便是最好的例子。此中最重要的是,这种引申意义的“宇宙”再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一高度抽象的概念。(王先谦王先谦解庄子时即对所谓宇宙有如下说法:“有实而终无处所者,处乎四方上下之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虽有长而不见本末者,以古往今来之宙为之本末也。”)这意义的宇宙,我们摸不着、指不出,但却隐然自觉生存于其间。

同样地,“世界”一词与“宇宙”可谓不相伯仲。今日所谓世界,笼统地说是全球所有地方的统称。查古汉语本无“世界”一词。“世界”本是佛家用语,所指的正是抽象意义的时空。《楞严经》里便有“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的说法(见《楞严经》卷四)。由此看,“世界”其实和“宇宙”同样都是那些似真实幻,叫人难以捉摸的概念。

从一个实用的观点看,吾人使用语言,最基本的作用是要对明确的事物加以指谓,如说“牛耕田”、“马曳车”之属。而就这一个要求而言,“世界”和“宇宙”等概念,骤看起来便显得“不实用”,因为严格而言,它们都没有实际的指涉。然而,经验却告诉我们,“世界”和“宇宙”等词汇几乎在我们已知的语言中都被言及,他们作为“对象”而言意义虽不明确,但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以前的航海家如是,今日的太空物理学家亦如是。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世界”和“宇宙”这等难以明确指谓的概念到底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它们与吾人的语言、认知等问题有何关联?这些问题,长久以来,都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所极为关心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