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管理的内涵
1管理的定义
不同的学派对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同的观点。
1)泰罗的观点
管理就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如何提高工厂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他领导进行的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都是试图找到一种最好、最经济的完成工作的方法。
2)法约尔的观点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享利·法约尔(Henry Fayol)是组织管理理论的突出代表人物,他首次把管理活动分为五大职能,也成为以后管理学教材常用的一种划分管理活动的方法。
3)詹姆斯·穆尼的观点
管理就是协调。基于自身在公司中的经历,詹姆斯·穆尼(James Mooney)对组织的本质和原理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理论研究。1931年,他和赖利(Larry)合作出版了《工业,前进!》一书,该书被学界视为组织理论的经典之作。在书中,他们提出了3项组织原理,即协调原理、等级原理、职能原理,从这3个原理中确立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
4)赫伯特·西蒙的观点
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是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第十届(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认为管理的过程就是做决策的过程,只不过侧重点、影响面不同而已。
5)哈罗德·孔茨的观点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这一定义强调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设计组织的内部环境从而保证组织的高绩效。
6)史蒂芬·P·罗宾斯的观点
史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或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7)本书观点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或和他人一起,通过协调各种资源,执行各项职能活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特别提示
“有效”包括效率和效果两层含义。效率(efficiency)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是一种低浪费的资源利用,即正确地做事(方法、程序、过程)。效果(effectiveness),是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是一种高成就的目标实现,即做正确的事(目的、方向)。小思考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哪个更为重要?2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管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管理就会存在。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活动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具体来讲,所有的管理活动总是要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也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之中存在着组织,管理才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
(3)管理的对象是各种相关资源。管理的对象包括原材料、设备、土地、资金、人员、顾客以及信息等。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能动的,也是最重要的。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资源是有限的,使用任何一种资源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因此,在资源有限的限制下,将资源配置到最合适最有效的位置上当为管理的第一要务。
(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组织要有产出,就必须使各种资源发生关系相互作用。一般来说,这些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组织中的任何事都是由人来传达和处理的,所以不管是人与物的关系还是物与物的关系,最终仍将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任何资源的相互作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仅靠个人无法实现的。
知识链接
组织的基本特征
现实中的组织千差万别,但都具备四大特征:明确的目的、特定的结构、有限的资源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组织的具体形式包括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112管理的职能
1职能概述
研究者发现,管理者往往会在管理活动中采用一些具有相似性的程序或具有某些共性内容的管理行为,即所谓的管理职能。具体来讲,管理职能是指对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最早提出管理职能论,他认为所有的管理者都行使着5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两位高校教授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和西里尔·奥唐奈(Cyril ODonnell)在教科书中,把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并以此作为全书的框架。之后,世界上流行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以管理的职能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只是目前的教科书基本上都将管理的职能压缩为四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本书也将按照管理的四大职能来安排体系,下面先简要地对管理的四大职能进行介绍。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案表现出来的,具体来说,计划就是决定一个组织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去实现这个目标。计划工作的时间长度和范围会随着管理层级和管理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例如,高层管理者的计划可能长达10年,但基层管理者的计划可能只涉及当日的活动或次日的工作日程。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的。它包括创建一个有助于目标达成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这些任务如何分类组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个层次确定等。组织结构设计的宗旨是创造一个促使人们完成任务的环境,而人员的配备则是为完成任务物色合格的人选。
3)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管理者带领和引导组织中所有人同心协力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往往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领导工作是一门影响人们自愿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的艺术,它涉及如何做人的工作,以及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包括了激励的方式、领导的方法,以及与他人的沟通等工作。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励和引导他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领导职能也包括鼓励必要的变革和创新。
4)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是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规范组织的活动,以保证组织实际绩效与预期的标准和目标一致。控制职能试图预防问题,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控制工作离不开精确、可靠、切合实际的标准,最佳的控制是确保工作按计划标准去实施。
2各职能之间的关系
(1)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首要职能,它领先于其他管理职能,并为其他管理职能奠定基础。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3)各项职能活动在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明显界限。
小思考
为什么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113管理的性质
1普遍性和特殊性
1)普遍性
管理在组织中具有普遍性。作为管理人员,不管他在何处,其履行的职责都是一样的,无论他是一位高层经理还是一位基层监工,是在营利性的组织还是在公共服务部门,是在跨国的大公司还是几十个人的小企业,也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在北京,他都要做决策、设立目标、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雇用和激励员工、从法律上保障组织的生存,以及获得内部的政治支持以实现计划等。
2)特殊性
管理的普遍性仅仅是针对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而言,而且是经过抽象化的分类(管理的职能)。换句话说,脱离了管理者的工作职能,管理的普遍性将不复存在。
现实中的情况是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和外部的经营环境,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管理案例
“员工参与”是当下比较受大家推崇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但并不是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奏效。例如,甲企业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员工熟悉企业状况,关心企业利益,让普通职工参与管理这样的办法就比较容易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而乙企业职工流动性大,也没有参与企业事务的强烈要求,员工参与的办法就不一定奏效。2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
因为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故管理的自然属性也被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一种不随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客观存在。这种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客观存在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它是一种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加以整合与协调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它是社会劳动的必然要求,资源的整合利用与人的分工协作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有着很多客观规律,管理活动只有尊重和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取得成效。
2)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是一种只有在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中才能进行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的中心问题是“为谁管理”的问题。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力,它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既是一定社会制度的体现,又反映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制度,其性质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因此,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叫做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3科学性和艺术性
1)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一系列的基本规律,人们通过从实践中收集、总结、归纳,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其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
2)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实际上是强调其实践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的技能和诀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公式是不能保证管理活动成功的。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体。这种特性要求管理学习者和实践者既要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
小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如何体现的?4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管理学受到很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对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影响的一些学科。
1)人类学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躯体结构、文化发展的学科。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它对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研究,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组织中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不同,从而更好地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政治学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学科,它关心政治环境中的个体、群体行为,内容涉及权力、冲突等。
3)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科,两者的区别在于经济学的着眼点在于宏观层面,而管理学是研究在微观环境中如何最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4)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而核心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能够读懂人的心理活动对提高管理有效性大有裨益。
5)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科学。与心理学相比,社会学更多地关注群体与社会行为,能够帮助管理者提高激励、领导、沟通和团队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