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第 八 章近代西方心理学(六)〗——18世纪的德国

第 八 章近代西方心理学(六)〗——18世纪的德国

<<上一页

18世纪的德国社会是17世纪末期莱布尼茨所处的时代的继续。德国的经济和政治仍然比英国法国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全国还是分裂成好多小国家;这种高度的割据局面,使经济方面也分散不能统一。各地区的王侯专制制度压在人民头上。资本主义在这种封建主义束缚之下只能极端缓慢地发展。因此,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只希望开明的王侯做一些自上而下的改良。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启蒙思想曾一度影响德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使他们向进步方面靠近。法国革命在开始之时,德国知识分子也表示很大的同情。可是一到革命实际展开之后,他们又害怕而后退,回到保守立场,直接或间接地为封建制度和警察国家辩护了。

18世纪的德国还流行着经院主义的教育。学术,一般说,不及英国法国那么发达。在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之下,科学也渐渐发展。在18世纪后半期,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就以调和科学与宗教为己任。

上文(第五章)叙述17世纪德国一般情况的时候,曾经指出,全欧思想的发展在德国也有所反映。到18世纪的后半期,由于自然科学,如宇宙生成论、地质学、比较解剖学等学科内新发现的关于万物发展的事实,就使德国思想家提出含有辩证法因素的理论。可是由于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也由于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软弱,这种思想还是在唯心主义的框子里提出来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