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提顿斯(Johann Nicolai Tetens,1736—1807)在18世纪德国的哲学和心理学上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但由于受康德的大名所掩盖,他的著作当时未得人们应有的注意。
提顿斯先在德国北方的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和哲学。他后来在丹麦管理财政。
他的著作很多,对心理学有一些重要的见解。他博览笛卡儿、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孔狄亚克、波纳等人的著作,加以自己的意见,组织成自己的体系,有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意味。提顿斯对于心理学的见解见于他的《对于人性及其发展的哲学研究》(1777年)一书。
提顿斯是二元论者,相信有物质(包括身体),有灵魂。可是他认为物质与灵魂的真正性质是不可知的,我们只能知道它们的现象。在这一点上,他与康德的思想相类似。
与他这个主张有关系的,是他以为心理学作为科学只是观察心理现象,不必问灵魂如何,就是说,应该从经验来研究心理。
关于心身的关系问题,提顿斯以为心身交感论最可以解释心理事实,所以最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他认为交感论也只是一个假设,心身的实在关系如何是难知的。
提顿斯认为心有主动的作用,能对经验所给予的材料加以组织。空间是心对于感觉材料的布置形式,不是从对于外物的知觉抽象得来的。人时时刻刻有情感,情感作用自身含有时间形式,所以时间也不是从对外物的知觉抽象而得来的。在这一点上,提顿斯又与康德的主张相类似。提顿斯的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
提顿斯认为心理学主要用内省的方法。他所谓内省法是: 必须以经验为根据,从内部经验去认识心的变化;要从不同的情绪重复观察这种变化,注意这种变化的来源和发生它们的力量;要收集相当多的观察材料并加以分析比较,以求得这些变化中共同含有的单纯能力及其作用与相互关系。
现时人们对“内省”的了解很不一致。但是从上述说明看来,提顿斯关于“内省”的原义是指人对自己的主观经验的变化的观察。一般说来,把内省视为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直接的和主要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内省”,或称“自我观察”,是指对主观映象作分析的观察。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要认识人的主观映象与客观实在的各方面,如质和量的关系,一面必须认识客观实在,另一面必须认识相应的主观映象,才能够把二者对照比较,从而寻求它们间的关系,如色彩与光波的关系,乐音与音波的关系。认识客观实在是其他科学的任务;认识主观映象和它与客观实在的关系是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内省与一般所说的道德进修上的、精神生活上的内省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提顿斯初步地把实验法与内省法结合应用。他最早用实验法测量光的、声音的和触觉的持续时间,即尝试测量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终止后,残余的感觉作用还能保持多久。
提顿斯曾说到他所谓内省是否可能这个问题。这与内省是否可以作为心理学的方法那个问题是有区别的。有人认为内省有可能,因为主观的心理现象不像客观的事物那样可容人去观察而不妨碍它的进行,人要观察他自己的主观理象的变化,一定会妨碍它,使它不能正常地进行,因而观察不到它的真相。提顿斯认为内省不是指在心理现象发生那时刻进行观察,乃是指对它所遗留的“最初记忆”的观察,所以观察不致妨碍那个现象的进行。后来以内省为可能的人有同意提顿斯的这个论证的。
提顿斯以为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不应该把心理学变成力学或生理学。他的意思不是反对人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也不是低估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帮助,乃是主张必须先观察心理现象自身,然后才有这个现象的生理基础的问题。他曾假设脑质(纤维)会作一种缓慢的振动,借此解释记忆现象。
在提顿斯以前,孟特尔逊(Mendelssohn)已经认为人的心理作用除认识、意志之外还有感情。提顿斯则对于感情(愉快与不愉快)与感觉的关系讲得更加清楚明确。他认为感觉是对外物的表象,而感情则是感觉者自身的变化。感情不能独立发生,是附在感觉或别种心理过程上发生的。由是提顿斯把心理过程区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理解就是认识过程。他认为理解和意志是主动的,感情是被动的。他反对莱布尼茨和伏尔夫把一切心理过程都称为观念,而认为观念只是理解的事。
提顿斯对联想主义心理学表示不满意。他认为联想主义者把联想的力量说得过分。其实只是一个观念可能由于时间相接或有一些相似的关系引起别的观念,但不是必然引起。有些观念易于引起,有些则不容易。联想是被动的;但心有主动作用,可以不照原来顺序再生一系列的观念,甚至能以相反的顺序再生,对于中间环节的观念并且可以跳越过去,这是人心的想象力,它是有创造性的。
提顿斯注意到心理过程的某些发展方面,认为从后象到独立的观念是逐步发展的: 最初步是后象(即后感觉),再进一步就是在知感中作用的意象,这个意象不是独立出现的;最后才有独立地再生的观念。
人的动作也是逐步发展的: 最初的动作是本能的,无意志的,是事前毫无观念而由感觉直接引起的;到后来对于前此动作的情况的观念以及那个动作的后果的回忆会引起动作。由观念引起的动作,观念越明确,就越容易引发出动作。他举说话时的情形为例,就是说,对于语言的观念越明确,就越可能说出话来。
提顿斯说到注意是感受之前的心理准备,人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印象。这是不把现在所谓无意的注意——即人心被强光、巨响之类所吸引——认为注意。
提顿斯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他有不少看法与康德相似。但是有一点,他不同于康德,就是提顿斯比较重视实际观察。他的观察法偏向主观主面,但也看到一些事实。因为当时康德偏重思辨的影响很大,所以他的这些心理学观察不受人的注意。提顿斯的著作到19世纪后半叶才被人留意;所以被留意,是因为提顿斯的思想与康德的思想有关系,人要探究康德思想的来历,因此也就留意到提顿斯的著作了。 提顿斯依据经验研究心理现象,开始使用实验方法,明确感情与感觉的区别,作为心理三分法的根据。这些是他对于心理学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