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三、 太平天国的失败

<<上一页

东王令严,军民畏。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韦昌辉与石达开、秦日昌是大齐一心,在家计议起首共事之人,后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积怒于心,口顺而心不息。少怒积多,聚成患害,积怒仇深。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议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后北王杀东王之后,尽将东王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净,是以翼王怒之。后翼王在湖北红〈洪〉山,知到〈道〉京城害杀许多之人,在湖北红〈洪〉山营中,曾锦兼〈谦〉、张瑞〈遂〉谋狼NFDA8(狈)赶回京都,计及免杀之事。不意北王顿起他心,又要将翼王所杀。后翼王得悉此事,吊城由小南门而出,走上安省,计议报仇。[此时北王将翼王全家杀了。]后移红〈洪〉山之军下救宁国。[困宁国清朝帅将姓周,不知名字。此人后与侍王李世贤二人战,死在芜湖湾趾〈沚〉。]北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甚,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可(乃)定。后将北王首级解至宁国,翼王亲看视果是不差。后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说。主有不乐心,专用安、福两王。安王即是王长兄洪仁发,福王即王次兄洪仁达。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说。此人又无才情,又无算计,一味古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样之意见不差,押制翼王,是以翼王与安、福王三人结怒(怨),被忌押制出京,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忠王李秀成自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0—351页。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祗。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曾国藩:《讨粤匪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1辑:《曾文正公全集》(文集·卷三),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12685—12687页。

我自在天王殿下,与主面办〈辩〉一切国情之后,天王深为疑忌。京中政事俱交其兄洪仁达提理,各处要紧城门要隘之处,概是洪姓发人巡查管掌。我在京并未任NFDA2城之事。主任我专,政不能坏。我在京实因我母之念。见国中之势如斯,外城池概失,日变多端,主不问国中军民之事,深居宫内,永不出宫门,欲启奏国中情节保邦之意,凡具奏言,天王言天说地,并不以国为由。朝中政事,并未实托一人,人人各理一事。《忠王李秀成自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7页。

日封日多,封这有功之人,又思那个前劳之不服,故而尽乱封之,不问何人,有人保者俱准。司任保官之部,得私肥已,故而保之。有些有银钱者,欲为作乐者,用钱到部,而又保之。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分(忿),力少从戎,人心之不服,战守各不争雄,有才能而主不用,庸愚而作国之栋梁。主见失算,封出许多之王,言如箭发难收,又无法解,言(然)后封王俱为列王者,因此之来由也。然后列王封多,又无可改,王加头上三点,以为NFDA3字之封,人心格而不服,各心多有他图,人心由些两举而散无涯也。

《忠王李秀成自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页。

计开天朝之失误有十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青〈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青〈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杨家店清将,现今日久,不能记得姓名。]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主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忠王李秀成自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7页。

“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天父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84页。

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者斩首不留。

凡检点指挥各官轿出,卑小之官兵士,亦照路遇列王规矩,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伪文稿(下)·伪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三·贼情汇篡·卷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30页。

“良由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中最无知识之人。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而使其兵力转弱。盖此等无赖之尤,既无军人纪律,复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迨占据扬州、苏州、杭州等城,财产富而多美色,而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繁华富丽,固足以销磨壮志,而促其灭亡也。”

容闳:《西学东渐记》,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98—99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