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览
来访者为一位中年男士,自营生意。来访者读小学的女儿近一个月来突然有不想上学的念头,回到家里总是哭泣,让来访者感到很不解。通过问询我们了解到,小孩的变化是从上个月来访者回老家办事情开始的,为什么来访者短暂的离开就让小孩产生了不愿上学的念头呢?小孩提到害怕语文老师,究竟老师又有什么可怕之处呢?
咨询实录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讲讲你的困扰吧!
来访者:我的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学,回到家就哭。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我一直也没惯着孩子。
张医生:你的孩子多大年龄了?上几年级?
来访者:上四年级,十岁。
张医生:你说突然是指的多长时间?这个星期?这个月开始的?
来访者:从上个月下旬开始,我回家去了一天半的时间,孩子就打电话给我,说“爸爸我特别想你”,就在那哭。
张医生:在这之前都没发生过不想上学的现象,是吗?
来访者:没有。
张医生: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来访者:女孩。
张医生:你刚才说你回家去,你和孩子平时不住在一起吗?
来访者:不,我们住在一起,我是回老家去办个事情,到了老家,孩子就给我打电话,我跟她讲我第二天就回来了,结果回来之后她就不想上学了。
张医生:你的太太在家里,是吧?
来访者:在家。
张医生:唯一让小孩有变化的就是你回老家了,那为什么你都回来了她还不想上学呢?
来访者:我问过她了,她也说不出什么,我觉得孩子还是有点事。
就在今天,她又有些反常,坐在家里哭,说不想上学,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怕语文老师,我问老师是不是批评你了,她说没有,就是见了语文老师心里发憷。
张医生:她是害怕语文老师哪个方面啊?是老师人特别凶,说话凶?还是体罚她了,或者是当场提问给她难堪了?
来访者:她说她怕留到学校,背诵、默写什么的。
张医生:这个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让大家默写、默记,她表现不好,是这样吗?
来访者:她也不是表现不好,我问过语文老师,老师讲她的记忆力很好,而且这两次测验也都考了九十多分。
张医生:那蛮好的,看起来她并没有因为怕这个老师而影响成绩,那她到底怕这个老师的哪个方面?是老师人比较凶还是教学方法让她不喜欢?就比如怕老虎,是怕老虎的叫声、体型,还是什么?
来访者:哦……她就是怕老师留她。
张医生:怕老师把她留下来?训她?
来访者:每天下午放学后,哪些孩子没有默写、背诵好的就会被留下来,她就怕这个。
张医生: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实际上她会被留下来的概率有多高呢?
女儿突然拒绝上学33来访者:嗯……不是太高。
张医生:就是她大部分情况下没有被留下来,但特别担心被留下,是这样吗?
来访者:对。她总是在周六的时候去想象周一的事情,担心做不好。
张医生:那我听明白了,呵呵。在家里,她好像比较黏你,你离开两天她就受不了了。她黏妈妈吗?
来访者:不,不黏妈妈,她六岁之前都是我照顾的。
张医生:你以前出差或是临时离开,她都会不好受,看到你就会好了,是这样吗?
来访者:对,对,就是这样,她白天在家什么事都没有。
张医生:因为她知道你会下班回来,是这样吗?
来访者:对,我的工作一般是上午完成,中午我就到家了。
张医生:就是她每次到家的时候,你已经在那了,对吗?
来访者:对,对。
张医生:我听明白了,你能遇到问题及时求助于心理医生,这非常好。你的孩子出现了焦虑的状态,已经接近临床诊断标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你一离开,她就害怕,这是分离焦虑;第二,总是担心被老师留下来,这种担心和事实是不符合的,所以焦虑的人总是把这种担忧放大,明明知道爸爸很快回来,知道自己不会被留下来,还是忍不住担心。
来访者:哦,哦。
张医生:那现在怎么去帮她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你的小孩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来访者:有,跳绳。
张医生:好,那你现在就让小孩一个星期内至少有3—4次去做这项体育运动,每次不少于15分钟,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她的34焦虑。当然,在这里要注意不是饭后立马运动,那样容易得阑尾炎,也不是睡前一小时运动,那样容易睡不着觉,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时间段,你带着她,督促她去运动,还可以多找一些小伙伴过来,给她制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来访者:嗯。
张医生:第二,你有没有注意小孩平时喜欢听哪些音乐,能让她放松下来的?
来访者:有。
张医生:哪一种?
来访者:就是流行音乐吧。
张医生:哪一个歌手的,或是哪种类型的?
来访者:这个我倒不是很清楚。
张医生:这里面,你要注意帮助小孩去筛选一些歌曲,保证里面的内容是正向的、积极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降低她的焦虑,不能是那种负性的、颓废的歌曲。这样在保证小孩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她每天在路上,或是什么时间,至少听上半个小时。上面咱们说的就是体育和音乐治疗,来降低她的焦虑,通过两三个月的时间来观察焦虑水平是否降低,然后再做进一步评估和干预。
来访者:嗯。
张医生:所以你的小孩的焦虑症状很清楚,还没达到疾病的程度,但是需要赶快来治疗,这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是可以治好的。同时这跟小孩从小的抚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温室里的花朵”容易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过度保护就容易让小孩黏人了。现在关于小孩的症状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你清楚了吗?
来访者:清楚了,非常清楚了。谢谢您!
张医生:不客气,再见!
张医生点评“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雨父母如果过于溺爱、过度保护孩子,使得孩子过于依赖自己,孩子就很容易变成“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独立,并且遇到问题时抗压、抗挫折能力变弱。
这样的小孩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父母就会难过、焦虑,甚至影响上学;久而久之还会泛化成其他的问题,如表演焦虑,难以在陌生人面前表达、演讲,课堂上不敢发言,等等。甚至有些小孩演变成了“未雨绸缪”的情况,对于没有发生的问题,或者原来自己可以处理好的事情也感到恐惧和紧张,总是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这些恐惧、紧张都是和焦虑有关,是焦虑的不同表现形式。
遇到类似的情况,家长不可再继续溺爱、过度保护小孩,而应逐渐“淡化”自己的作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学校里的老师也可对这些孩子多加鼓励,增加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科学认识身心问题与疾病,及时就医随着人们科学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身体健康,注重身体检查与治疗,然而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认识和了解还知之甚少,更多的时候是用愚昧的思想去解释人们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同本案例中来访者女儿的问题,有些家长可能会不以为然,有些家长可能会鲁莽处之,而很多学校也未必能有科学的认识。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校园里、职场中,抑或是家庭中,因为未能科学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逐渐演变成疾病和悲剧的并不少见。
心理疾病如同身体疾病一样,越早重视、越早治疗,治疗的效果也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