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前言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是当代高等师范院校和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师范教育转型和教师教育内涵提升的时期,如何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是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将关系到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本书就是从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化学教师,完成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培养目标而编写的一套系列教材。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是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研究中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教学的原理、过程、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研究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挖掘和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实施化学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但是化学科学的基础,而且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化学学科的根基是实验,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是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一种教学形式。实验对于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在知识的建立与巩固(认知)、实验技能的掌握(技能)、逻辑思维的培养(思维)、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方法)、优良情感的塑造(情意)等领域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目标、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对于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本书共分八章,其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如下图所示:

全书以案例嵌入式为编排结构,以彰显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为主线,并力图体现如下特色。

(1) 系统性。在内容体系上,秉承化学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要求,全面介绍中学化学实验与实验教学的原理、过程、内容和方法,力求结构完整;从呈现方式上,注重方法指导与案例诠释,突出“学材”定位,用新理论、新视角阐释中学化学实验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方便阅读与使用。

(2) 时代性。跟踪最新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新教材,内容选取贴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对教材中新增的实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增加了中学化学新型实验技术的应用,引入了化学实验发展前沿领域的一些课题,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融入教材之中,增强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感。

(3) 实用性。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竞赛大纲》出发,阐述了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性质、内容与要求,总结了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了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的选材及趋势,凸显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4) 实践性。教材中精选了一百多个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典型案例,加强了实验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指导,注重实验的探究性,强化实验改进与创新指导,利用[案例]、[案例研讨]等栏目进行互动式教学,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突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加强师范生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培养。

本书的主编单位是华中师范大学,参编单位及作者有福建师范大学(胡志刚)、合肥师范学院(姚如富)、湖南师范大学(吴鑫德)、湖北大学(李娟)、河南师范大学(袁振东、刘玉荣)、江西师范大学(姜建文)、四川师范大学(万莉)、西华师范大学(文丰玉、高成)、山西师范大学(苑乃香)、西北师范大学(魏艳玲)、贵州师范大学(时少坤)、长江大学(童金强)、温州大学(陈迪妹)、湖北师范学院(张小菊)、信阳师范学院(沈久明)、赣南师范学院(张世勇)、黄冈师范学院(杨一思)、新疆师范大学(满苏尔·那斯尔)。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李佳、张文华、曾艳、王世存、孙建明、邓阳等老师。全书由王后雄、李佳负责体例设计并进行审稿和定稿工作。

本书的出版得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出版社于娜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校化学教育研究所部分研究生为书稿的校对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编写时参考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书中的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