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模拟法概述
情境模拟法是营造一个由主试安排的、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情境,将前瞻记忆任务植入这一模拟的情境中,从而对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进行考察的方法。实际上,前述Loftus的被公认为前瞻记忆的第一个实验研究就使用了这一方法。另外,情境模拟法还特别适合没有能力完成实验室任务的儿童的前瞻记忆的考察,如Kvavilashvili就设计了一个让儿童为一个名叫Morris的玩偶避开动物的故事情境,让儿童在图片命名时,完成遇到动物图片就将其放入一个盒子中的前瞻记忆任务(Kvavilashvili,2001)。在诸多情境模拟法的研究中,Kvavilashvili研究前瞻记忆中前瞻成份与回溯成份关系的实验设计堪称经典。在实验中,第一位主试先对被试进行了一些无关测验后,让被试到另一个房间去找第二位主试接受其他测验,当被试起身准备离去时,主试叫住被试,让他见到第二位主试时顺便问一下“昨天Kandibadze 收集的数据”。当被试进入第另一个房间告诉第二位主试这个信息后,第二位主试决定先开始测试,并让被试在测试结束时提醒他关于“Kandibadze 收集的数据”这件事。研究者根据被试能否记住“Kandibadze”这个不常见的姓氏和是否记得提醒第二位主试,来确定被试在任务的回溯部分和前瞻部分的成绩,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并无关联(Kvavilashvili,1987)。
值得指出的是,有研究者还对情境模拟法进行了范式化的探索。Kliegel等人认为,前瞻记忆的实验室范式中的任务与日常生活中个体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同时面临一系列前瞻记忆任务的情境相去甚远,因此,他们发展了一个更接近日常生活前瞻记忆情境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介绍、安排任务计划。包括安排一个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中的物品取回任务,介绍将要完成的复杂前瞻记忆任务的要求等;接下来是第一次的延时,被试完成一个工作记忆测试。二是计划回忆,由被试回忆第一阶段所安排的计划任务。随后是第二次延时,进行Stroop任务等认知测试;三是启动和执行前瞻任务。前瞻记忆任务共六项,嵌入在单词搜索、数字运算和图片命名等当前任务之中。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范式中的任务不仅更接近日常生活实际,而且还包括了对计划形成、计划保持和计划执行各环节的考察(Kliegel,McDaniel,& Einstein,2000)。
2.标准化的前瞻记忆情境模拟测验
情境模拟法的缺点在于,不同研究所模拟的情境差别很大,这就使研究结果之间没有可比性,不能相互参照。另外,情境模拟的过程也较费时费力。为此,一些研究者设计了标准化的前瞻记忆情境模拟测验,使不同研究中的情境模拟达到一致。这些测验主要有(按设计制作或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
(1)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
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是由Wilson,Cockburn和Baddeley于1985年制作并发行的评估病患者记忆功能的测验。虽然RBMT制作者的初衷是针对“日常记忆”,而非针对前瞻记忆,但测验中包含了诸多测量前瞻记忆能力的项目,并且从现有文献看,它已成为涉及前瞻记忆的应用最广泛的测验。
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共包括12个项目:
①记名字(呈现一张面孔照片和姓名,要求被测者记住名字)
②记得取回物品(将被测者的一件个人物品收走并放置在看不见的地方,要求受测者在测验结束时要回自己的物品);
③延时回忆单词(要求被测者在20分钟后铃声响起时,说出一些单词);
④对象再认任务(呈现10张物品图片,一段时间后让被测者从20张图片中再认出这10张图片)
⑤面孔再认任务(与对象再认任务类似,不同之处为从10张面孔图片中再认出5张识记过的)
⑥⑦要求被试记住房间周围的路线图并实地行走一次(分为立即完成和延时完成两个任务)
⑧⑨送达信息任务。当完成路线图任务时,被试须将一封信放在指定地点,(也相应分为立即完成和延时完成两个任务);
⑩.回忆一个小故事(分为立即完成和延时完成两个任务)
.方位和日期问题(Wilson,Cockburn,& Baddeley,1985)。
2003年,编制者对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进行了修订,发布了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新版的改进之一是面孔记忆任务中的面孔照片改为包括多种族的面孔;改进之二是对路线记忆任务的评分进行了优化(郭华珍,恽晓平,2007)。
从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的任务构成可以看出,差不多一半以上的任务为前瞻记忆任务,或包括了前瞻记忆任务的成份。
(2)前瞻记忆筛选测验
前瞻记忆筛选测验(Memory for Intentions Screening Test,MIST)由Raskin和Buckheit于1998年制作发表,该测验是专门为评估疾病患者的脑功能状况而设计的,它要求受测者在30分钟内完成8个前瞻记忆任务,这些任务有着不同的线索(基于时间的和基于事件的)、不同的反应方式(以动作反应和以语词反应)以及不同延时时间(2分钟和15分钟)(具体任务见表3-1)。
表3-1 前瞻记忆筛选测验的任务内容与类型
任务
类型
1. 15分钟后,告诉我休息的时间到了。
基于时间、以语词反应、延时15分钟
2. 当我给你一支红色笔时,将你的名字写在纸上。
基于事件、以动作反应、延时15分钟
3. 2分钟后,向我询问今天的测试何时结束。
基于时间、以语词反应、延时2分钟
4. 当我给你一张明信片时,请将自己的地址写在上面。
基于事件、以动作反应、延时15分钟
5. 当我给你一张问题记录表时,请把你的医生的名字写在上面
基于事件、以动作反应、延时2分钟
6. 15分钟后,将你现在正在服药的数量写在单词搜索测试纸上
基于时间、以动作反应、延时15分钟
7.当我给你一盒磁带时,提醒我要倒带。
基于事件、以语词反应、延时2分钟
8. 2分钟后,告诉我最近一周以来你所忘记做的两件事。
基于时间、以语词反应、延时2分钟
测试时,主试依次将8个前瞻记忆任务布置给被测者,而被测者的当前任务则是完成任一系列单词搜索测验。每个前瞻记忆任务的评分方法为:做出了正确反应得1分,做出反应的时间正确(误差15%以内)或对线索的反应正确得1分,否则得0分。例如,如果受测者在3分钟后才询问测试结束的时间(按要求应在2分钟后询问),则这一任务只能得1分,再如,如果受测者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而不是任务要求中的自己的地址,也只能得1分。
前瞻记忆筛选测验也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特异性。Woods等以67名正常人为对象的测试表明,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70(使用Spearman-Brown系数),单个项目的项目间信度较低(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475),而这一系数在6种任务类型之间则达到了0.886(Woods,Moran,Dawson,Carey,Grant,& The HIV Neurobehavioral Research Center Group,2008)。
虽然前瞻记忆筛选测验与自陈测验的相关很低,但却与日常生活中如服药之类的工具性行为关系密切(Woods,Moran,Carey,Dawson,Iudicello,Gibson,et al.,2008),也与学习能力、工作记忆等实用能力相关显著(Twamley,Woods,Zurhellen,Vertinski,Narvaez,Mausbach,et al.,2008)。
前瞻记忆筛选测验发布以来,在临床测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HIV感染者、脑损伤者、多发性硬化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帕金森症患者等以及正常人,都曾在使用这一测验的研究中作为被测者(Raskin,2009)。
(3)虚拟一周
虚拟一周(Virtual Week,VM)是一个模拟日常生活情境的桌面游戏,是由Rendell和Craik为研究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而设计的。它所使用的工具由一个类似飞行棋游戏的棋盘、一叠“任务卡”、一只骰子和一个计时时钟组成(见图3-1)。在游戏中,被试通过掷骰子获得点数后,让棋子按点数沿着木板上代表一天中时间的方格前进,在前进到表示特定事件或时间点的方格时,完成已布置的前瞻记忆任务。
图3-1 虚拟一周的设备
具体地说,在测试开始前,主试向被测者宣布虚拟的一天中的前瞻记忆任务,如“购物时将衣物送去干洗”、“12点给银行打电话预约会面”等。游戏开始,受测者根据投掷出的骰子上的点数沿棋盘上的格子前进。当棋子经过或前进到标有“E(event)”的方格时,被测者要领取一张指定的“事件卡”并阅读,事件卡上写有一天中经历的一个事件,并有一个关于事件的选项供选择。例如,被测者取到的关于“早餐”的事件卡上除了写着:“你正在吃早餐,同时还在看报”外,还列出一个有三个选项的选择题:你喜欢的早餐是:(a)吐司和咖啡;(b)培根和鸡蛋;(c)吐司和水果。受测者的选项不同,接下来前进的规则也不同,例如,选(a)就按掷出的任意点数继续前进,选(b)则按掷出的第一个奇数点前进,选(c)则需要掷出一个6点后再继续(这一规则在受测者做出选择后再宣布)。
以上的投掷骰子、做出选择并前进的任务,即是当前任务,而前瞻记忆任务则是当游戏过程中特定事件出现(如购物)或经过特定时间(如12点)时,说出测试开始前主试宣布的计划中要执行的任务,即“将衣物送去干洗”或“给银行打电话预约会面”。除了在游戏开始时布置的前瞻记忆任务外,有些前瞻记忆任务还植入到了游戏中,例如事件卡中会出现“早上一位邻居请你替他到图书馆还书”的描述,在后面出现“在图书馆”的事件描述时,受测者应记起替邻居还书的计划(Rendell & Craik,2000)。
在“虚拟一周”中,设计者为每天的活动安排了三种不同类型共10个前瞻记忆任务,其中4个为周期性任务,如每天早晚服药等,4个为非周期性任务,如寄信等,另有2个为单纯的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被试需要通过查看时钟,在特定的时间点停止游戏转向指定的另一任务。三类任务中,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各占一半(Rendell & Henry,2009)。
有研究者对“虚拟一周”的信度进行了探讨,根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使用的结果,其分半信度为0.74(Henry,Rendell,Kliegel,& Altgassen,2007),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这一测验在诸多研究中(特别是对特殊人群前瞻记忆的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例如,测验的制作者在对摇头丸、冰毒等毒品使用者的前瞻记忆研究中运用了此工具,发现毒品使用者的前瞻记忆成绩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Rendell,Gray,Henry,& Tolan,2007;Rendell,Mazur,& Henry,2009),也有研究者对酒精滥用者(Leitz,Morgan,Bisby,Rendell,& Curran,2009)、中度认知缺陷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Thompson,Henry,Rendell,Withall,& Brodaty,2010))的前瞻记忆进行测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4)前瞻记忆视频程序
Titov和Knight认为,一个好的前瞻记忆临床测验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灵活性,可以操控任务的不同属性,如任务内容、提取线索的性质等,以控制任务的难度;二是足够的长度,这可以保证测试的信度,适合不同水平的被试,避免了天花板效应;三是可接受的效标效度,即能真正预测真实情境中类似任务的表现;四是生态效度高,任务和刺激能真正体现日常生活中的记忆行为。
基于以上考虑,Titov和Knight制作了前瞻记忆视频程序(Prospective Remembering Video Procedure,PRVP)这一工具。它要求被试观看一个视频,视频呈现的是一个人穿过商业区,完成一次购物之旅的过程。视频中的镜头主要呈现的是不同的商家,和一些行人、交通状况的画面。被测者所接受的每个任务都包含两部分:一是行动任务(购物),二是线索(启动行动的信息,即指定的商店)。如行动任务“买汉堡”的线索为“麦当劳店”。为了增加测验的难度,研发者还设计另外两类项目:“执行”项目和“问题”项目。执行项目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位置做出特定的行为,如“寻问保险公司的营业时间”,问题项目则要求被测者针对特定线索回答相关问题,如“Edinburgh News Shop是否开业了?”
测试时,主试交给被测者写有前瞻任务项目的任务单(卡),被测者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并记忆后,即开始测试。每当视频中出现任务单中的项目的线索时,被测者应在答题纸上写下这一位置和应实施的行为。根据试用的结果,正常的被测者往往能正确完成多达25个以上的项目。
为考察这一测试工具的一致性效度,研发者以35名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分别完成前瞻记忆视频程序中的任务、在拍摄视频的真实情境中的前瞻任务,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中的前瞻记忆成绩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71。另外,研究者还发现,视频中情境的熟悉性对前瞻记忆有显著影响,即对视频中的环境越熟悉,前瞻记忆任务就执行得越好(Titov & Knight,2001)。
由于研发者遵循了灵活性原则,所以前瞻记忆视频程序并不存在标准的视频内容,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拍摄制作并设计前瞻任务和当前任务。McDermott和Knight的关于前瞻记忆年龄效应的研究(McDermott & Knight,2004)、Seed等的饮食障碍对日常记忆影响的研究(Seed,Dahabra,Heffernan,Robertson,Foster,Venn,et al.,2004)以及Heffernan等的关于酒精滥用对青少年前瞻记忆影响的研究中(Heffernan,Clark,Bartholomew,Ling,& Stephens,2010),就制作并使用了这一工具。
(5)剑桥前瞻记忆测验
剑桥前瞻记忆测验(Cambridge Prospective Memory Test,CAMPROMPT)由Wilson等人于2005年制作发行,它的硬件部分是一个工具包,包括25张记录纸、刺激卡、计时时钟、两个数字厨房定时器和使用手册。
该测验由六个前瞻记忆任务构成,其中三个为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三个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测试时,让被测者完成时长20分钟的构词或常识测验等分心任务(当前任务),同时记得完成前瞻记忆任务,在此过程中,受测者可以自由使用记事贴等方法辅助记忆。在三个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中,两个可由计时器来提醒时间,分别为在测试结束前7分钟提醒主试不要忘记杯子或钥匙,以及在测试进行到16分钟时,主试会提醒受试者“离结束时间不到7分钟”,受试者应停止当时的任务而转向下一个。第三个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由钟表时间作为线索——受测者要在特定的时间(如11点10分、开始测试后5分钟等)提醒主试给接待处或停车处打电话。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为:一,当在常识测试中回答到一个关于电视剧“东区人(EastEnders)”的问题时,将一本书还给主试;二,当主试提醒还有五分钟结束测试时,要归还一个写有口信的信封;三,当主试宣布测试结束时,要提醒主试带走在测试开始时放置的五件物品。
剑桥前瞻记忆测验的计分方法为:如果在没有帮助情况下成功完整地完成一个前瞻记忆测验,则计6分,如果在主试一次提示下能成功完成,计4分,如果同一提示重复两次,计2分,如果还需要追加新的提示才能完成,则计1分,提示后也没有完成计0分。这样,就能得出受测者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分数,每种前瞻记忆最高可得18分。分数越高,表明前瞻记忆能力越强(Wilson,Emslie,Foley,Shiel,Watson,Hawkins,et al.,2005)。
剑桥前瞻记忆测验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例如,一项以脑外伤患者为对象的研究发现,患者的口述语义联想测验成绩、创伤后失忆的时间以及剑桥测验中策略的使用能很好地预测剑桥测验的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成绩(Fleming,Riley,Gill,Gullo,Strong,& Shum,2008)。
(6)前瞻记忆生态测验
前瞻记忆生态测验(Ecological Test of Prospective Memory)是一个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以视频播放软件呈现的前瞻记忆情境模拟任务(Potvin,Rouleau,Audy,Charbonneau,& Giguère,2011)。它实际上是一个20分钟的电影,影片会使被试产生在城市中驾驶汽车、并经过商业区、居住区和工厂等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被试要完成这些情境有关的10个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和5个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由在不同商场的一系列行动构成,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则为在特定的时间为一个生日晚宴(版本A)或假期(版本B)做准备。在程序进行过程中,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由影片中的线索引发,而被试可以通过键盘调出时间信息,使之显示在屏幕的下端,作为完成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的依据。
由于这一标准化的情境模拟测试近期才出现,所以除编制者外,目前尚无其他研究使用和检验这一工具。
(7)阿尔弗雷德王子前瞻记忆测试
阿尔弗雷德王子前瞻记忆测试(Royal Prince Alfred Prospective Memory Test,RPA-ProMem)由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的Miller等在2011年主持编制,用以测试脑损伤病人的前瞻记忆能力。
该测试由四个行为任务项目构成,包括了基于时间的和基于事件的、长时的和短时的前瞻记忆任务,其中每种行为项目包括三个类似的测试,由主试在使用时选择其中一个。测试的记分使用三点记分的方式(具体项目与计分方法见表3-2)。
测试开始时,主试布置前瞻记忆任务,让被测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完成,并告诉被测者可以使用任何可用的方法辅助完成。随后呈现两个短时前瞻记忆任务。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被测者身边都有一个时钟用以掌握时间,也可以用数字或符号记下任务的内容。被测者表示明白任务要求后,即正式开始任务。而此测试并没有统一规定当前任务的内容,主试可灵活使用诸如完成问卷之类的活动作为当前任务。
当短时前瞻记忆任务结束时,主试会布置给被测者长时前瞻记忆任务:给被测者一个电话号码和贴好邮票的明信片,要求被试在特定时间内打电话和邮寄卡片,并确认被测者明确了任务要求。
表3-2 阿尔弗雷德王子前瞻记忆测试的项目与计分方法
测试项目
记分方法
第一部分(基于时间的短时任务)
1.请在15分钟后告诉我到了茶歇的时间
2. 15分钟后请停止手头的任务,并告诉我你今天吃过了什么食物
3. 15分钟后请提醒我去移车,以免被罚款
3分:正确反应,时间误差在2分钟内
2分:正确反应或反应有误,时间误差在2—5分钟
1分:正确反应,时间误差在5分钟以上
0分:错误反应且时间误差5分钟以上,或没有反应
第二部分(基于事件的短时任务)
1. 测试结束时记得问我要一张关于记笔记方法的材料
2. 闹钟响时,记得从我这里取回你的东西(一件个人物品,闹钟订为半小时后)
3. 当我的手机铃声响时,记得从我这里取走一杯饮料(铃声订为半小时后)
3分:能及时正确地反应
2分:及时但反应错误,或正确反应但有120—300秒的延时
1分:正确反应但延时长于300秒
0分:反应错误且延时长于300秒
测试项目
记分方法
第三部分(基于事件的长时任务)
1. 今天回到家后,记得打我的电话,在语音信箱中留言,告诉我今天的天气
2. 今天回到家后,记得打我的电话,并在语音信箱中留言。
3. 今天回到家后,记得打我的电话,并在语音信箱中留言,告诉当时的时间。
3分:在正确的时间打电话且留言也正确
2分:打电话时间正确但留言错误或时间错误但留言正确
1分:打电话时间错误且留言也错误
0分:两天内没有打电话
(注:正确时间是指和预计时间误差两小时的范围)
第四部分(基于时间的长时任务)
1. 一周后将这张明信片写上你的名字和单词“HAWAII”并寄回
2. 一周后将这张明信片写上你的名字和对当天天气的描述并寄回
3. 一周后将这张明信片写上你的名字和当天你晚餐的菜单并寄回
3分:寄出明信片的时间正确,书写的内容也正确
2分:寄出明信片的时间正确,书写内容不正确,或寄出明信片的时间不正确,但书写内容正确
1分:寄出明信片的时间不正确,书写内容也不正确
0分:没有寄出明信片(两周内没有收到)
(Radford,Lah,Say,Miller,2011)
阿尔弗雷德王子前瞻记忆测试的编制者对20名正常人和20名脑损伤疾病患者的测试表明,该测试的评分者间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达到0.90,其三个版本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也较高,延时替换信度为0.71。测试结果对脑损伤者前瞻记忆的下降也较为敏感(Radford,Lah,Say,Miller,2011)。
3.情境模拟法的优势
很多使用情境模拟法测量前瞻记忆的工具最初是为了确定一些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而设计制作的,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研究者发现,这类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在生态效度和实验过程控制性上存在的两难问题。所以他们在一般的情境模拟方法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和改进,力图发展更为理想的前瞻记忆研究技术。如Kvavilashvili(1992)认为,如果模拟情境中植入的前瞻记忆任务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即让被试不觉得这种任务是刻意安排的(例如,让被试在完成问卷后,在问卷指定的地方签名就是自然的任务,而画一个与问卷无关的特殊符号就是人为的任务),那么,这样的研究在控制性、避免天花板效应、平衡被试动机、生态效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研究方法。
由于兼顾了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近年来使用情境模拟法的前瞻记忆的研究呈现增多的趋势,打破了实验室实验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如在前述Carey的研究中,研究者还模拟了一个心理测验的情境,并向被试布置了诸如“向主试询问测试何时结束”、“15 分钟后提醒主试测验结束”等前瞻记忆任务(Carey,Woods,Rippeth,Heaton,Grant,& the HIV Neurobehavioral Research Center Group,2006)。正如Kvavilashvili 所料,这些情境模拟法的实验研究都没有天花板效应的出现。
不仅如此,情境模拟还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在生态效度和精确性两个维度上灵活调节,因此它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如果实验目的是探索日常生活中前瞻记忆的表现与特点,可以将情境的模拟更接近真实的生活场景,同时又能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而若要对前瞻记忆完成过程中被试各项活动指标如反应时间、错误种类等进行精确测量,以确定前瞻记忆的心理机制,可以把情境的模拟调节到更接近实验室实验的情景,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实验的生态效度。所以,近年来,非标准化的情境模拟工具或对标准化情境模拟的灵活改进,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实验研究中。如Loft等在研究中使用了一个“空中交通控制模拟”任务。该任务的界面是一个雷达画面,标明飞机飞行的轨迹以及请求信号、高度、速度、机型等信息并不断更新。被试的任务是担任一位空管员,避免飞机航线的冲突(如飞机高度不够或两架飞机距离过近)。并使飞机到达目的地。因此,在这一任务中,当前任务为监视航线冲突的情况,以及安排飞机降落和起飞;前瞻任务是安排屏幕中新的目标飞机(Loft & Remington,2010;Loft,Smith,& Bhaskara,2011)。这一模拟任务可有效地控制研究当前任务和前瞻的负载、前瞻任务的辅助线索等变量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所以,与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情境模拟法是一种较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近年来得到较多的关注与使用,体现了研究者们克服现存研究方法的不足,积极发展新的研究方法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