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亲黄尊素被录取为新科进士时,黄宗羲刚刚7岁。这一年,母亲又生下二弟宗炎。对于黄家而言,真可谓双喜临门。次年,父亲被授宁国府推官职,年仅8岁的黄宗羲便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在父亲的任所读书识字。天启二年(1622),宗羲13岁,为了参加郡城绍兴的“童子”考试,他从安徽宣城回到余姚。次年应试,以成绩优秀补为仁和县“博士弟子员”(县学秀才)。这一年,父亲奉调入京,任山东道监察御史。14岁的黄宗羲又跟随父母前往北京的御史官邸。当黄尊素携妻带儿开始其坎坷而险恶的宦海生涯时,少年黄宗羲也就从小培养起关心国事、分辨忠奸的强烈政治意识。他一面刻苦读书,一面从父辈的政治生涯中领略人生的道理,以求将来成为经世应务的有用之材。
《梨洲年谱》“天启四年甲子,公十五岁”条记载说:
时逆奄窃政,党论方兴。杨忠烈涟、左忠毅光斗、魏忠节大中诸公,与忠端公为同志,常夜过邸寓,屏左右论时事,独公在侧,故得尽知朝局清浊之分。((清)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卷上,《黄宗羲全集》第12册,第20页。)
然而,东林党人得以经常聚会、密室论政的时间并不长久。天启五年(1625)三月,黄尊素即因上疏弹劾魏忠贤与皇帝奶妈客氏而被撤职削籍,回到余姚。而且祸不单行,时隔一年,即天启六年(1626)三月,阉党大兴冤狱,将高攀龙、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李应升、黄尊素等七君子陆续逮捕押解京城。高攀龙不甘受辱,投水自杀。其他正直官员均被严刑拷问,折磨致死。黄尊素就是在诏狱里被阉党指使狱卒害死的。当时,尊素年仅43岁,宗羲年仅17岁。
当父亲在郡城被捕押解京城时,宗羲满怀悲愤,到绍兴送行。当时被削籍在家的黄白安好友蕺山先生刘宗周也赶来送别,并在萧寺为之饯行。临别时,父亲谆谆嘱咐儿子拜刘蕺山为师,刻苦攻读经史,以了解古今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成为国家有用之材。宗羲牢记父训,依依惜别亲人。不料泣别之日,便成永诀之时。
不久,黄尊素被害的凶信传到余姚家中,全家老少悲痛万分,宗羲的祖父黄曰中(号鲲溟公)愤怒写下“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八个大字贴在墙上,激励孙儿为父报仇雪冤。
天启七年(1627),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即位,改元崇祯。崇祯元年(1628)正月,黄宗羲满怀对祸国殃民的魏忠贤阉党集团的深仇大恨,身藏尖锐铁锥,写下奏疏,离家赴京,为父伸冤。但当他跋涉数千里到达京师时,政局已经起了很大变化。崇祯帝为巩固政权,已于正月底下诏罢了阉党魁首魏忠贤、崔呈秀的官,迫使他们自杀,并宣布其罪状,戮尸示众。二月,平反了天启朝的冤案,恢复被诬陷诸臣的官爵,抚恤死难诸臣家属。黄尊素被赠以太中大夫、太仆寺卿(三品)官衔,赐葬银300两予以祭葬。但阉党余孽尚存,还有可能死灰复燃。宗羲于是上书崇祯皇帝,请求诛杀许显纯、崔应元、曹钦程、李实等阉党余孽。崇祯下旨,命令刑部“作速究问”。五月,刑部会审许显纯、崔应元等,黄宗羲出庭作证。在威严的刑部公堂上,黄宗羲突然取出长锥猛刺许显纯,刺得这个当年不可一世的奸臣遍身血污,狼狈不堪。但他狡辩说,自己是万历皇后的外甥,根据法律可以减刑。黄宗羲义正辞严地驳斥说:“显纯与阉党难,忠良尽死其手,当与谋逆同科。夫谋逆则以亲王高熙、宸濠尚不免于戮,况皇后之外亲乎!”审讯结果,宣判许、崔两人死刑。黄宗羲当众痛打了崔应元,拔了他的胡须,来祭祀先父的亡灵。宗羲又与死难忠臣周宗建之子廷祚、夏之令之子夏承一起抓来当年直接害死忠臣的凶手狱卒,将他们乱棍打死。宗羲又在与阉党分子李实对簿公堂时,愤怒揭露李实对他行贿以求免死的罪恶行径,并再次锥刺阉臣。
审判结束后,黄宗羲与死难诸家子弟一起,在诏狱中门祭奠忠魂,哭声如雷,声震内廷。崇祯帝知道后,叹息说:“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清)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鲒亭集》外编卷十一。)
黄宗羲入京讼冤、锥刺阉党的英勇事迹,轰动了整个京城,也传遍朝野上下。“当是时,先生义勇勃发,自分一死,冲仇人胸。赖天子仁明,念忠臣遗孤子,不加罪。会审之日,观者无不裂眦变容。当是时,姚江黄孝子之名震天下。事定还里,四方名士无不停舟黄竹浦,愿交孝子者。”((清)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三,《遗献黄文孝先生传》。)年轻的黄宗羲,给人们留下了大智大勇大孝大义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