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复微博
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以人为本”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遗余力地发掘、发现人才,将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通常,一名经理人如果不能将10%~5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么,他就无法让自己的团队获得持久的动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经理人。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说:“在21世纪,无论怎样渲染甚至夸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经济。拥有杰出的人才可以改变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市场甚至一个产业的面貌。”
既然人才对企业如此的重要,管理者怎样才能用好人才呢?用好人才首先就要重视人才。一个不重视人才的人,又如何能用好他们呢?
作为一名在职场中非常受欢迎的职业经理人,李开复的用人之道受到不少同行者的推崇。大家都十分希望探索其中的奥秘。其实,李开复“用人哲学”的第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重视人才。李开复认为,一名经理人如果不能将10%~5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么,他就无法让自己的团队获得持久的动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经理人。
李开复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和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时,雇用的人才都是刚刚毕业的中国大学生。他们非常聪明,很有潜力,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于是为了让这些未来的精英们早点适应工作环境,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李开复对他们采取的是“指导培养”的原则。
每一位新入职到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员工都会经历3个月的培训,而他们的培训课程都是由李开复亲自设计的。此外,李开复还会一节课一节课地为他们讲解各种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在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时候,李开复更重视的是对人才的培训。他设计的培训的时间更长:包括各种课程、到总部3个月的培训,甚至还制定了相关政策,让员工到斯坦福大学读硕士。
除了纯粹的课程学习外,李开复还要求新员工要尽快投入到具体的项目工作中。在员工刚加入的初期,优秀的领导者会尽量分配给新员工一些不是特别紧急的项目,并允许他们在项目中犯错误、积累经验。经过这种实践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培训,几乎每一位新员工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迅速达到了公司的要求。
李开复在《领导力是一种特殊艺术》一文中写道:“对于21世纪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业战略本身更为重要。因为有了杰出的人才,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管理者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管理者应有的价值。没有人才的支持,无论怎样宏伟的蓝图,无论怎样引人注目的企业战略,都无法得以真正实施,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李开复的成功哲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不遗余力地发掘、发现人才,将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可不幸的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人才的看法还是维持在20世纪的水平。他们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公司的战略是对的,无论用什么样的人,都能维持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这种不重视人才的观点,李开复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那些将员工视为企业这台“大机器”中的零件或劳动力,不愿意花大力气培训员工,生怕他们接受培训后就“跳槽”、“走人”的管理者是愚不可及的。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这种不重视员工成长的做法只会让更多的员工选择“跳槽”、“走人”。
说到底,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什么有的企业存活下来,有的企业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就因为重视人才的力度不同,储备人才的数量不同,人才的质量不同。李开复认为,重视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才会让企业基业常青。这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不遗余力去做的事,也是企业大展宏图、竞争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