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第二部分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先出生更聪明吗——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影响的研究

<<上一页

人们很久以前就知道了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表明它的影响力。挪威研究人员所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第一胎往往比后出生的任何孩子都要聪明。和第二胎相比,第一胎孩子的平均智力商数要高3分。这也许是因为第一胎孩子对较年轻的弟弟妹妹们进行辅导教育,在帮助他们完成各自的任务中取得了智力提高。而第二胎又要比第三胎智商数高1分。虽然3分看上去没多少,但影响却很大。

一般我们都认为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儿童,不管是遗传还是环境,应该说都是非常相近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在一个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会有这样的差别?是不是有更细微的因素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呢?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桑琼(Robert Zajonc)及其助手马库斯(Gregory Markus)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平均智力的理论,用于解释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的影响,并对之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介绍

一、实验目的

研究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的影响。

二、实验过程

与其他实验相比,本实验的研究有些特殊,因为研究者既不接触被试,也不要求被试做任何事情。事实上,它的所有实验数据来自另一项研究调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荷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出生的孩子进行了一场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调查营养不良对儿童智力的影响。其中有一项研究是测量35万名年满19周岁荷兰男子的智力。伯尔蒙特和马罗拉(Belmont & Marolla)对被调查者的出生顺序与其在瑞文智力测验中的得分做了相关研究。

三、实验结论

被调查者的出生顺序与其在瑞文智力测验中的得分有显著相关。得分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而减少,且随着出生顺序的增加而下降。独生子女的得分仅相当于四个孩子的家庭中第一个孩子的得分。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同家庭规模中的不同出生顺序者的瑞文平均分数

实验应用

对于这个有趣的结果,桑琼和马库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影响的解释理论。他们认为,一个家庭的智力环境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平均智力贡献来计算。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能获得较多的智力刺激,那么他就能获得较高的智能。

具体地说,若一个家庭由父母和一个孩子组成,那么它的智力环境就由两个成人和一个婴儿组成。为了测量智力环境的确切分数,研究者给每位家庭成员都分配一个“智力值”。如成人的智力值为100,新生婴儿的智力值为0,他每长1岁,能给家庭贡献的智力值为5。那么对于刚有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它的家庭平均智力环境水平为(100+100+0)/3=67。67在这里不是IQ值,仅仅是一个任意的赋值。两年后,当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它的家庭平均智力环境水平为(100+100+10+0)/4=52.5。第一个孩子为家庭贡献的智力值为10分,家庭平均智力环境水平下降了。再过两年,当第三个孩子出生时,家庭的平均智力环境水平下降为(100+100+20+10+0)/5=46。从这种计算方法来看,显然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所处的家庭平均智力环境最好。

桑琼和马库斯认为,通过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的智力会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而变化。平均智力环境一开始是持续下降的,但随着第五个孩子的出生,又出现缓慢回升的趋势。当两个孩子的出生间隔足够大时,如20年,那么第二个孩子所处的家庭智力环境就会高于第一个孩子。当然,这样的事情发生概率很低。这也说明,对于第二个孩子来说,与第一个孩子间隔的时间越久越有利。

在荷兰的调查数据中,有两处特别的现象似乎与桑琼和马库斯的理论解释不符。第一个特别的现象是独生子女问题。按照他们的理论解释,独生子女的得分应该是所有孩子中最高的。然而事实上,独生子女的智力得分仅相当于四个孩子家庭中老大的智力得分。另一个特别的现象是,最后出生的孩子,无论其家庭规模如何,他的得分与前几个相比,下降幅度很大。对此,桑琼和马库斯认为,虽然独生子女与家庭最小孩子的智力环境相差很大,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永远成不了别人的“老师”。当孩子有问题时或是不明白时,他不可能去问最小的孩子。最小的孩子没有机会成为别人的“老师”,独生子女也同样。研究者相信,当“老师”对孩子智力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以上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智力环境来看,长子的智力环境往往优于其他孩子,有一定的优越性。我们可以想象,一对年轻的夫妇初次为人父母的时候,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他们对刚出生的孩子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和呵护,期望他健康成长,聪慧优秀。当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虽然父母也仍然给予他(她)爱和关怀,但与第一个孩子相比,父母的精力被分散,父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整个家庭上。所以,第二个孩子所处的家庭平均智力环境水平要明显低于第一个孩子。他的智力一般来说也会低于长子。但是,如果先后出生的孩子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后出生的孩子所处的家庭平均智力环境并不会比先出生的孩子差,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后出生的孩子更有利。

独生子女在桑琼和马库斯的理论中是一个特殊情况。尽管他们的家庭平均智力环境优异,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不高于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对此,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与幼子一样,他们在整个家庭中都是最小的,无法成为他人的老师,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智力的发展。由此想到我国的一项重大改变,即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在所有家庭类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相应的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也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父母说:“宝宝很聪明,学了很多知识,而爸爸妈妈对这些东西都不太懂,所以爸爸妈妈都要向你学习。”从桑琼和马库斯的实验研究来看,父母这样的言行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是相当有好处的。因为父母为独生子女创造了做他人“老师”的机会,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能够增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更对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有帮助。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