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散文

旬儿与小萱——名字的故事

<<上一页

“旬儿”与“小萱”都是我的名字。“旬儿”是父母由我的正名黄旬而生出的昵称。“小萱”是我的别名苏小萱的简称。黄是随父姓,苏小萱因母亲苏应萱而得名。儿时,长辈们都亲切地叫我“小萱”,稍长后大家叫我“黄旬”。而从父亲因工作远离家乡给我的第一封信开始,就深情地称我为“旬儿”,之后这称呼一直出现在父母的笔下,直至一家人不再需鸿雁传书。对这两个名字我都十分喜爱并有着如生命般的眷恋。

记得幼时大人们问我叫什么名字,我总会脆生生地回答“苏小萱”。当时虽然年幼,但不知怎么总觉得“小萱”既好听又比别的女孩名字出众。而我对文化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听到别的女孩儿们“芬”啊“芳”啊“秀”啊“珍”啊地叫着,小心眼里硬是觉得“小萱”比别人的名字高雅独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得知了“萱”字的含义。原来我的外祖父、曾外祖父都是读书人,据传还是苏轼后裔。因而外祖父在为自己的四个子女取名时,颇含深意地从先秦伟大诗人屈原的著名作品《离骚》中挑选出蕴含美好、高洁品格的四种香花香草名,分别为儿女们取名“应萱、应荃、应荷、应菘”,希望自己的子女秉承先人的高尚品格,保持美好情操。而“萱”则是深居幽谷、香远益清的一种兰草,原来“小萱”还有这样深的含义。母亲将这个名字给我,应该也饱含着她对外祖父的无限追思和对我的殷殷期盼吧。之后随着我一天天长大,长辈们逐渐都叫我的大名“黄旬”,“苏小萱”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这个名字却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底——她不仅珍藏着我对童年岁月的美好回忆,珍藏着我对母亲及先辈们的无比敬重,同时也包含着我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抵御诱惑,始终追求人格的美好和品行的高洁。

而“黄旬”这个名字却另有一段故事。本来当人们都叫我黄旬时,我已渐渐生出自豪,因为它不仅独特,而且是单名。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双名。我的这个极为鲜见的单名“旬”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听到我的名字时不少人会好奇地问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而一些看上去很文雅的叔叔阿姨还会加以赞赏,这让少不更事的我很引以为自豪。不过有时也有一点小小的烦恼,那就是一些婆婆孃孃总也咬不清这个她们很少叫过的“旬”字,不是叫我黄“迅”就是叫我黄“群”。为此,我曾多少次认真纠正过她们,其结果当然是徒劳。而真正对这个名字产生深厚感情却是在我知道“旬”字的来历之后。

在我十来岁时,母亲因病住院,我去看望她。同病室的病友问起我的名字并对“旬”字十分好奇。在我印象中很少谈及自己过去的母亲在病友的一再追问下,讲了一段往事。原来我的父母在他们十几岁时以全县一二名的优异成绩一同考入原四川省遂宁师范学校。他们不仅成绩好且模样漂亮。父亲是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典型的白面书生;而母亲生得娇小玲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个才貌出众的女子。这对郎才女貌的校友有着许多共同的爱好:学校的音乐室里常能见到他们你弹我唱的倩影,如毯的绿茵场上更少不了他们奔跑投球的英姿。他们在一起吟诗诵词,又在一块儿绘画练字……在反饥饿、逐校长的遂师学潮中,他们共同组织并勇敢参与,父亲为此被关进国民党集中营一年,母亲虽保住了学籍但也被上了黑名单。多姿多彩的学生时代培育了父母纯洁而浪漫的初恋,更促成了他们厮守终身的爱情。在相识相恋十年后,他们结婚生下了我。为纪念这相识相爱并开花结果的十年,他们选择祖国文字中代表“十”的“旬”字作了我的名。原来“黄旬”还有这样一段传奇来历。后来我还知道了母亲出生于书香世家,其叔父时任射洪县县长,而父亲的父亲当时只是一个在嘉陵江上跑船的船工。家庭出身的悬殊没能阻挡这对青年相恋结合的决心,在恋爱十年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先前只知道父母在遂宁师范读书时相识,却不知他们经历了这样长久而曲折的恋爱。这中间所经历的花前月下,所遭遇的困难反复虽已尘封在父母的记忆里,但一个“旬”字却传递出这其中的许许多多。

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之后,我对“黄旬”这个名字更加珍爱。特别是在父亲把他对最爱的女儿的无限关爱、不能给年幼女儿照顾的深深歉疚,都透过“旬儿”这一深情的呼唤传递给我后,我更将这一名字与对父亲的情感紧紧相连。这种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益加深,日益浓酽。当我懂事后每次给父母回信都会深情而工整地落下“旬儿”二字,而在父亲去世后我又让儿子为我刻下了“旬儿一印”小章一枚,以作永恒的纪念。

[TPT3.TIF;%125%125,BP#][TS(2][JZ][HT5”K]四岁时与父母于重庆北泉荷花池[TS)]

“黄旬”和“小萱”是我的名字,更是父母恋爱的结晶,同时也折射出他们对美好、高洁品格和矢志不渝爱情的毕生追求。从遂宁师范学校毕业后我的父母都走入教书育人的行业直至退休。虽然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对平凡的男女,在他们的夫妻生涯里没有荣华富贵而且聚少离多,少了卿卿我我却更多为生活琐事的摩擦碰撞。但他们以自己的朴实无华手牵手走过风风雨雨五十年人生路,用他们独有的经历写下了一个永恒的“爱”。今年是父母结婚的第五十周年。然而深爱着母亲和子女的父亲却在去年十月病逝。临终前他深深地拥抱了我的母亲并字迹歪斜地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爱的绝唱:

[ZK(] [HTK]青天高,秋阳照,

云儿渺,风儿飘,

我和同学去逍遥,前面红旗飘,

蒙师后面育新苗。

青天高高,太阳照照,

应萱唱,我和好,

好似遂师楼前第一遭。

五十载伴侣乐陶陶。

八十光阴瞬间过,

人生如同梦一道,

但愿婵娟久,与此共终朝。[HTBS][ZK)]

母亲在追念父亲时也凄然写下:

[ZK(] [HTK]一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日安葬热泪洒千行。

儿孙友人同祭拜,献鲜花,燃心香。

归来卧榻神思恍,

遗像前,苦冥想,

阴阳两界谁与话凄凉。

料得年年断肠处,小楼上,龙台岗。[HTBS][ZK)]

每每捧读这两首小诗,我都会热泪盈眶,为我的父母深深感动。啊,我长眠于地下的父亲和八十高龄的母亲,是你们给了“旬儿”与“小萱”以生命,并以自己的平凡谱写了“旬儿”与“小萱”的绚丽,谨让女儿以此文表达对你们的深深敬重和无比爱恋吧。

[JY][HTK]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初稿

[JY]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四日改定

[LM]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