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第三章政府经济与公共物品

第二节政府经济与公共物品供给

<<上一页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而如何生产、供给,采用什么方式生产、供给,则是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政府经济职能及其实现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国内外政府经济管理实践来看,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出现以后,各国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进行了大量探索,公共物品供给私有化、市场化改革风行一时,学术界也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不少问题还存在激烈争论,有些研究成果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1.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的标准

面对各种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政府如何作出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从各国政府经济管理实践分析,主要有效率标准和公平标准。

(1) 效率标准。是指供给方式要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努力做到在投入一定时,能够为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公共物品服务,不仅提高政府所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按照这一标准,如果公共物品由私人企业提供,比政府等公共组织提供效率更高,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为居民等提供更多优质公共物品服务,就应选择私人生产私人供给方式供给公共物品,大力推行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化改革;如果实践证明,某些公共物品采用公共生产公共供给方式比私人企业供给更有效,居民等服务对象更满意,则由政府等公共组织生产和供给,而不能盲目实行市场化改革。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大规模推行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将政府经营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出售给私人经营,从结果来看,既有效率提高、改革较为成功的案例,也有下效率下降、居民对服务不满意的案例,市场化、私有化改革,也不完全是解决公共物品服务问题的灵丹妙药。

(2) 公平标准。是指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利于为社会成员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缩小人们在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选择,不仅要提高供给效率,而且要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凡是可以通过公私合作,以市场化方式供给的公共物品,采用招标投标、服务外包等方式选择公共物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更有利于体现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以食品券、教育券等方式供给社会救济、公共教育等公共物品,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自由,也是公共物品供给公平的重要体现。与效率标准不同,公平标准是一定时期内人们心理上的一种价值判断,因而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需要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2. 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方式

根据公共物品特点,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性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主要有:

(1) 公共生产公共供给。即公共物品由政府等公共部门直接组织生产,为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如政府出资举办学校、医院、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直接为居民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物品服务,不需要通过市场采购等中间环节。公共生产公共供给,是传统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特别是纯公共物品,主要采用公共生产公共供给方式。与其他供给方式相比,公共生产公共供给可以发挥政府能够把握公共物品整体需求情况、管理预算资金,以及社会信誉较高等优势,可对一定辖区公共物品供给规模、结构等进行规划,可在较短时间内,增加某些急需公共物品供给,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不过,公共生产公共供给方式,也容易诱发管理上官僚主义盛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缺乏竞争机制,对公众需求反应迟缓,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使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大规模推行私有化、市场化改革后,有些公共物品如基础科学研究、航天航空等重大科技攻关、大型公共图书馆等仍然实行公共生产公共供给方式。

(2) 私人生产公共供给。是指公共物品由私人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组织生产,其具体商品和劳务由政府采购,再供给居民等服务对象的方式。私人生产公共供给通常采用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管理手段。在私人生产公共供给方式中,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是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商品交易的关系,即买者和卖者的关系。在这种供给方式中,一般要求至少有两家以上的企业生产同类产品,通过招标投标方法,利用市场竞争机制确定生产企业,以保证公共物品生产质量,因而需要有较为成熟的产品、技术和生产企业,有较为发达的市场及其管理制度。私人生产公共供给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企业间相互竞争,降低生产成本和政府采购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从而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因而不少国家运用这一方式供给公共物品,如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战斗机、导弹等国防商品;通过服务外包,由私人企业承担垃圾清运、环境绿化等公共物品服务,效果较好。但这种供给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私人生产公共供给需要有较发达的市场,有众多的生产企业,有健全的市场法律制度,否则,也会滋生行贿受贿、暗箱操作等诸多消极腐败行为。

(3) 政府等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生产和供给。是指政府等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通过共同出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共同承担公共物品供给责任。在这种供给方式中,通过有效管理,可以达到公私两利、合作共赢的效果。私人企业之所以愿意参与公共物品供给,是因为在和政府合作生产和供给中,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服务收费等途径,可得到比较稳定的收入和较为合理的投资回报。这种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广泛动员私人资本等社会资源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一方面克服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增加公共物品供给规模,另一方面,借鉴私人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其不足之处是,这种方式只适合于部分可以实行市场化经营、向服务者收取费用的准公共物品,且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良好的社会信誉等。经过各国政府的艰苦探索,与私人企业合作生产和供给公共物品方式出现了很多具体表现形式,如合资兴建公共企业、特许经营、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BOT方式等等。

(4) 私人生产私人供给。是指私人企业和志愿者完全自主、自愿地从事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的方式。这是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辅助方式。如前所述,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私人企业和个人不愿或无力从事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承担,资金通过政府税收、行政规费等方式来解决。但并不排除有的企业和个人自愿从事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且国家法律也不禁止企业、个人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私人企业以利润的最大化为其主要目标,为了达到此目的,也需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广大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同,因而也愿意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慈善扶贫、保护环境、弘扬民族文化等,这些都属于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的内容。而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认同利他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也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照顾老人儿童、清理社区垃圾、保护社区安全、救助生活困难者等等。这种供给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入公共物品服务,尊重他们的自由和选择。当然,这种供给方式也有明显的不足,单个企业、个人动员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其在自愿基础上参与公共物品,主要集中于慈善、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领域,只能是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的有益补充。

(5) 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生产和供给部分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应由私人企业通过市场来供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类市场发育程度各异,国内社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一些本应通过市场机制,由私人企业生产和供给的部分商品和劳务,却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此类问题。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情况,不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从各国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的实践分析,主要有以下具体情况: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需要政府干预。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的有农业保险市场不完善,一般商业保险公司不愿为农业提供保险服务,为了降低农业生产经营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农业发展,由政府出资组建农业保险公司,为农业企业和个体农场主提供农业保险服务,以增加农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的是资本市场不健全,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包括组建政府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公司,建设证券市场等等。第二,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如公共住房服务、收购生产经营不景气的私营企业等。以公共住房服务为例,从商品属性分析,住房基本接近于纯私人物品,住房可以通过价格和产权容易实现排他性,其效用是可以分割的,但有的国家为公务员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公共住房,主要是考虑到公务员队伍的特殊性,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体现社会公平。而收购生产经营不景气的私营企业,则是为了稳定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等政策目标,在条件成熟时政府往往又将这些企业及时出售。

二、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公共物品的供求关系,首先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单独分析某一种公共物品的价格和供求变化。

在私人物品供求关系中,由于其排他性和竞争性,私人物品效用是可以分割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私人物品的总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需求的加总,各个企业生产该私人物品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供求双方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时达到均衡。比如,有A、B两个消费者,在价格为P的情况下,A对某一私人物品的需求量为QA,需求曲线为DA,如图32(1)所示。B对这一物品的需求量为QB,需求曲线为DB,如图32(2)所示。则社会总需求为D=DA+DB,总需求曲线D与总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对这一私人物品的需要量为Q,Q=QA+QB,如图32(3)所示。

图32私人物品的局部均衡分析对公共物品而言,由于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其效用是不可分割的,在一定时期内众多消费者消费同等数量的公共物品,但每位消费者对公共物品效用的评价不同,愿意支付的价格(即税费)不同,因而总需求表现为在消费数量一定条件下的价格纵向加总。再如,有A、B两个消费者,消费同等数量Q的某一公共物品,如警察服务等,A对这一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为DA,支付的价格为PA,如图33(1)所示。B对这一物品的需求曲线为DB,支付的价格为PB,如图33(2)所示。则社会总需求D=DA+DB,总需求曲线D与总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这一公共物品的价格为P,P=PA+PB,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如图33(3)所示。

图33公共物品的局部均衡分析三、公共物品供给的一般均衡分析

公共物品的局部均衡只分析了一种公共物品在一类市场的供求情况,但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众多公共物品,以及不计其数的私人物品,还需要将分析推广到所有商品和劳务,以及各类市场,即一般均衡分析。

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参见邓子基:《现代西方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全社会只有A、B两个消费者,消费一种私人物品X、一种公共物品Y,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确定的,A、B两个消费者对私人物品及公共物品的消费偏好,是已知的。在图34中,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用A1、A2来表示,如图34(1)所示。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用B1、B2来表示,B的消费组合为XB的私人物品、Y2的公共物品,如图34(2)所示。T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如34(3)所示。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B1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于H、L两点。在H点,B消费Y1的公共物品、X1的私人物品,由于B消费了所有私人物品,A只能消费Y1的公共物品,在图34(1)表示为C点,同样可以确定E、D点,这样就能确定A的消费可能性曲线F,这是B在享受了自己所需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前提下,A能消费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组合,F在纵轴上的长度,就是从生产可能性曲线减去B1在纵轴上的长度。在图34(1)中,A的消费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点,这是B无差异曲线一定时,A所能获得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效用的最大点,即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图34公共物品的一般均衡分析对于公共物品消费而言,图34(1)中消费可能性曲线F在纵轴上的长度,等于图34(3)中生产可能性曲线T在纵轴上的长度减去B1在纵轴上的长度。当处于帕累托效率时,F在纵轴上的长度等于A1曲线在纵轴上的长度,这时两者相交于E点。这样,可以得出在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时的条件,生产的可能性曲线斜率=B1的斜率+A1的斜率。生产的可能性曲线斜率用边际转换率MRT表示,B1的斜率用边际替代率MRS(B)表示,A1的斜率用边际替代率MRS(A)表示,则有MRT=MRS(B)+MRS(A)。

四、纯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优供给规模

根据微观经济学一般原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纯私人物品的最优供给规模是,当市场供求关系达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时,市场供求实现均衡,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企业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对于A、B两个消费者消费X私人物品,接受同一市场价格P,则A、B的边际效用或边际利润是相同的,其市场均衡条件为:

MBXA=MBXB=MCX

对纯公共物品而言,也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的最优供给条件。如前所述,由于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效用是不可分割的,众多消费者同时消费同一数量的公共物品Y,其总需求是在数量一定条件下价格的纵向加总。在图33中,对于A、B两个消费者,当公共物品供求达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时,供求实现均衡,这时的价格是P=PYA+PYB,因而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或边际利润也表现为A、B两个消费者边际效用之和,则有MBYA+MBYB=MCY。

根据经济学原理,任何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和边际转换率都等于两种物品的价格之比,如A、B两个消费者在私人物品X和公共物品Y之间选择。对纯公共物品而言,MRSYX=PY/PX和MRTYX=PY/PX,设PX=1,则MRSYX=PY,MRTYX=PY,又MBYA=PYA,MBYB=PYB,PY=PYA+PYB,MCY=PY,可得MBYA=(MRSYX)A,MBYB=(MRSYX)B,MCY=MRTYX,这样,可得到公共物品最优供给条件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MRSYX)A+(MRSYX)B=MRTYX

∑(MRSYX)i=MRTYX(i=A,B)

上式表明,纯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条件是,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边际转换率。如∑(MRSYX)<MRTYX,则表明人们所愿意放弃的私人物品过少,不足以用来生产一个单位的公共物品。

如∑(MRSYX)>MRTYX,则表明人们所愿意放弃的私人物品过多,生产一个单位的公共物品会形成浪费。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纯私人物品的最优供给条件是

(MRSXY)A=(MRSXY)B=MRTXY

上述纯公共物品最优供给条件是在严格假设、简化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的公共物品供给之间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消费者能够准确表达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以及支付相应价格或税收的假设,在现实的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一定困难,“免费搭车”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不过,这种研究为公共物品供给管理提供了基本思路。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