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第一章数字文本与文学

一、文字处理器与桌面出版系统

<<上一页

  数字文学之前的一项革新是数字文本处理设备的诞生,即文字处理器与版面设计程序。因为没有关于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所以很难估计文字处理已经对文学形成的影响;我的意思是这项研究之所以被关注是在于,文字处理器的使用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参加过的某个研讨会上,一个芬兰出版社的编辑介绍说,80年代中期,他们收到的文稿数量显著增加,这与个人电脑的销量激增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种假设给予进一步支持的是,这些文稿大多数来自中年人、中层管理人员、男性作者的自传体写作。这与哪些人率先在他们的办公桌上安置电脑的情况是完全吻合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文字处理器或多或少降低了写作的门槛。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近日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他说他在阅读一篇文稿十页之后就能分辨出这篇手稿是否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因为用电脑写作太容易了,因此文本走得比思想快(Kettman 2000)。

  文字处理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文本的外在视觉方面进行操作的多种可能性,包括从字体类型到页面设计。最新的文字处理器与桌面出版软件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它们往往被实际运用于制作小型出版物上。另一方面,文字处理器有其局限性,超文本诗人吉姆·罗森伯格不满足于文字处理器的笨拙,把它们称为“文字压迫者”。而一个相反的例子是,作为一个极端前卫的作家,小说家雷蒙·费德曼(Raymond Federman)特别喜欢排版技巧,他的第一部小说《两个或者没有》(Double or Nothing)的240页都有特别的设计,没有任何一页符合那种常见的“从页面顶部到底部每行文字都均匀隔开”的设计。每一页都有独特的页面版式——借助打字机,费德曼用两年时间才完成这部小说!后来他彻底放弃了页面设计的实验,因为据他讲,文字处理器使之变得“太容易了”。

  还有,与使用打字机相比,使用文字处理器写作在文本视觉效果的处理上要容易得多——理查德·连汉(Richard A. Lanham)已在他颇有影响的《电子文字》(Electronic Word, 1993)一书中强调过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发生这种状况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在我个人经验当中,作为一名读者和搞文学研究的学者,我的兴趣被特别地引向了所谓的实验性写作——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固定在纸页格式中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忘记,18世纪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的《项狄传》(Tristram Shandy)已经使用了比目前大多数小说更加有效的页面设计。

  相对于文字处理,数字桌面出版系统在总体上对文学的影响更为深远。在PostScript[ZW(]PostScript是一种编程语言,适用于文本和图片的打印。——译者[ZW)]代码的帮助下它在文本的编辑方面比传统印刷出版更加有效、便捷和便宜。这种方式为小型出版社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事项,而这些小型出版社往往是实验文学与边缘文学最主要的、通常也是唯一的发行渠道。因此,桌面出版系统已经对出版业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有助于那些多少有些非营利性的、边缘性的文学的生存。

  毋庸置疑,通过页面设计处理器与数字印刷机,数字化已经不知不觉地溜进了文学之中。毕竟,有多少仍在烛光下用羽毛笔写作的诗人会意识到,他们送到出版社的手稿会被编码为数字格式呢?需要记住的是,许多人担心的数字化所导致的文学衰退——我在此会特别想起斯文·比克兹(Sven Birkert)的《古腾堡悲歌》(Gutenberg Elegies)——并未到来,这就证明了这些人的担心是错误的:如果他们指出的问题真的是由数字化造成的,那么问题早在10—15年前就应该露出端倪了(Birkerts 1994)。

[LM]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