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时候我们都一样,凭着最直观的感受去体会这个对我们来说崭新的世界。长辈们给予我们照顾,让我们远离那些我们不能认清也无法承受的危险。高兴的时候我们笑一笑,不高兴就又哭又闹。我们能认识的事物很少,我们的要求只是食物和陪伴。但是每个人出生时又不一样,人们有不同的长相,不同的身材,不同的智慧。每个人出身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照顾和教育。这样,起初看起来相似的小孩开始变成越来越不一样的个体。人们会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学习不同的专业技能,服务于不同的工作岗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特殊性,以至于我们可以把他和其他人区分开,在这些人当中,有些可以成为朋友,有些可以称之为敌人,有些人之间好像很难产生什么联系。有着同样特性的人比较容易成为朋友,亦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比较容易擦出火花,物以类聚或异性相吸,同和异总是与聚和离存在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不同的个体可以聚合成目标统一的团队,同一个个体也能分离出不一样的多面性格。人们的成长过程是由同向异还是由异向同?哪种成长过程更容易让人活得快乐?哪种路线更容易让人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电视上有人讲述自己的成功的经验,很多人试着追随他的足迹。还有一些人专门教人们如何成功,他们所传授的理论叫做“成功论”。取得成功可以借助于某种规律?成功的人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这种理论听起来有些道理。
我大学学过一门课叫“领导能力”,书里面分析了很多使人成为组织领导者的特质,好像是说某个人如果拥有的这些特质越多,他就越容易在一个组织中成为领导。关于成功好像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暂且不讨论“成功”这个词的定义(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概念)。在当今社会为人们所知道和敬仰的伟人们,他们似乎绝大多数都具有同样的特质,比如忠实、勤奋、勇敢等。普通人如果具有这些特质就能表现得比其他人优秀。有人称这些特质为“优点”或者“好的个性”,也有人把这些特质当做一个“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塑造自己或者教育他人。从这方面来看,走向成功是一个求同的过程,把一些不一样天分不一样出身的人,变成具有某些一样的特质的超人。
还有一句关于成功的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并不取决于他多大程度地弥补了自己的弱点,而是取决于他多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想一想,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很多成功的人或者伟大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或者是弱点,比如有不善于交际的科学家,个性孤僻的武林高手,也有生活邋遢愤世嫉俗的艺术家。这些人各有各的缺点,也各有各的长处,他们之间可能互相欣赏、友谊深厚,但不可否认,他们是彼此很不相同的一些人,张扬的个性使他们在我们心中形象鲜明而又印象深刻。这无疑是求异发展的结果,就像那句话所说,他们极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而他们天生的长处各有不同,因此最后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看来以上两种理论,第二种理论与第一种理论态度正好相反,一个主张求异一个主张求同。于是有人会想: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如果两种都有道理,怎样消除这其中的矛盾?其实不用担心,表面上看起来这两种观念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矛盾背后的统一。第二种理论主张人们成为不一样的人,发挥属于每个人不一样的长处,其实这也是在求同,因为,即使每个人的长处再不同,每个人发展自己长处的结果相差再大,他们也都是一样的人,他们是一样的懂得发展自己的优势、不随波逐流的人。也可以说那些个性鲜明成就突出的人们,他们是一样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