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世界篇

惯性定律和刻舟求剑

<<上一页

惯性定律是牛顿提出的,刻舟求剑是中国的成语故事。要把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写在一起,是因为直到现在这两个词都时刻影响着我看事看人的方式。

惯性定律:牛顿的思想远远高出绝大多数的人,他的一个定律解决了许多物理学上的问题。而且我认为它不仅仅是解决了许多物理学的问题,还是一个很深的哲学道理,一个万事万物都得遵守的最根本道理。我可以用它来解释很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惯性”这个词所蕴含的哲理远远超出了它在物理学中的定义。美国也许是目前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明年它还是最强大吗?至少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下个星期或者下个月它也许还是最强大的。我们可不可以说强大是有惯性的?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不可能经过几代人新老交替就消失在新一代中国人的脑子里,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惯性?人要改变某种习惯是要花费一些力气的,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习惯就不会被改变?那么,这种习惯是不是人脑思考问题的惯性?规律又从何而来?如果不是万事万物都有惯性,还有规律可寻吗?

举一些最简单的例子:在人前说别人的坏话是不好的事,人们都应该避免自己去做这种坏事,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当有人想拉拢和你的关系,在你面前说一个跟你有矛盾的人的坏话,或者是告诉你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的秘密,有时你很难察觉到这个人是在做一件坏事,还可能因这个人的这种坏行为而信任他。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忽略了牛顿的惯性定律:如果没有什么外力去改变这个人的习惯,某一天他就很有可能在另一个人面前说你的不好,或者是你的秘密。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例子,一个男生为了追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是我的好朋友)而甩掉了自己的前女友。此男英俊潇洒,温柔浪漫,这个被追的女生很快就坠入了爱河。我曾提醒我的这位女性朋友,此男见异思迁的毛病你一定得用力给他改改,而此女却不以为然,结果此男的这个坏习惯在没有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他又去追了另一个女生。分手后,我的这位女性朋友十分难过,写了许多表示不相信爱情的文章,然而,没过多久,她又傻傻地毫无保留地恋上了另一个男人。看来“伤害”这个外力并不足以改变此女遇到爱情都缺少思考的惯性。这是一些十分浅显的例子,要研究惯性这个东西,还远不止这些。除了分析问题之外,还要知道怎样利用惯性来改变生活,就好像要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可以说是在利用人思想的惯性。

另一方面,惯性定律的运用虽然广泛,但不能滥用,它也许得和刻舟求剑这个典故一起用。

人做坏事有惯性,那么犯人就不能改过自新了?显然犯人是可以改过自新的,他只是需要一些外力来改变坏习惯原有的状态。所以惯性定律只能适用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忽略了水的阻力,我们就会刻舟求剑。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散步碰到了妈妈一个很久没见同事,妈妈的同事说:“小伙子长高了,以后要多听妈妈的话,不要和妈妈争吵了。”她说这话是因为她看到过我曾经叛逆的时候和妈妈争吵。我反问她:“难道我这几年仅仅只长了个头?”

无论是惯性定律还是刻舟求剑我举的例子都十分浅显,可能浅显得有些不恰当,但事实上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恰当的地方试用惯性定律而又避免刻舟求剑却是非常难的事情。即使一个有了很多社会经验的成功人士在这点上也很难达到完全正确,因为用惯性思考问题时很容易就刻舟求剑了。但反之,如果不用惯性思考问题就不会刻舟求剑了吗?恰恰相反,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事情:

小海曾经跟我的一个朋友小刘学过摄影,以前学习的时候小海总是很苦恼,总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水平还是不如小刘。几年过去了,小海偶然联系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小海与我和小刘都没有任何联系),小海发来了他最近照的照片,他的摄影技术的确比以前进步了许多,不知道是他自学刻苦还是又遇到了某个“名师”,可以说现在的他超过了小刘几年前的水平。于是他让我告诉小刘,他是如何得到进步,小刘曾经有哪些技术上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而我并没有转达他的话,只是发给他一些小刘近期的作品。小海大吃一惊:原来小刘已到如此高的境界了!

我的行为有可能打击到了小海由于进步刚刚找到的自信,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忘记了进步也是有惯性的,误认为我的朋友小刘在过去几年的某一天就突然停止了进步,这就是刻舟求剑了。换一句话说,要合理看到事物的惯性,同时避免刻舟求剑。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