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生活篇

价〓值

<<上一页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从泥土里挖出了一尊精美的雕像,这尊雕像虽然历史久远但是成色依然很好,做工精致。于是他把雕像运到了一个极其喜爱世间珍品的收藏家那里,这位收藏家以很高的价格买下了这尊雕像,两个人成交后就各自回到了自己家中。

挖出雕像的人拿着大把的钞票在家里一边数钱一边念叨:“这笔钱能给人带来多少的荣华富贵啊,怎么会有傻瓜以此来换取一块埋了千年的大石头呢?”就在此时,收藏家也在家中自言自语,他看着精美绝伦的雕像不解地说:“这是多么精美的雕像,多么美妙的艺术,它把千年前古人的文明再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怎么会有人愿意用如此珍品去换一堆破纸?”

同样的价值使得买卖合情合理地成交,但不同的价值观给不同的人带来了不同的快乐和不同的疑问,当人们用不同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人的时候,矛盾就产生了。有人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既然得失是相对平衡的,得到幸福的同时我们又将失去什么呢?如果突然有一笔巨款到了我们的账户,我们在没有花费任何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得到了它,金钱使我们变得富有,但此时我们失去的是什么?我想说,我们失去的是贫穷。猛听到我这个理论,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理解,因为很少人会用到“失去贫穷”这个词组,很少人觉得贫穷是有价值的,相反,“富有”则是很多人在追求的生活状态,因此,大多数人在遇到天外横财时会觉得是一种得到。

既然没有只得不失,快乐有时可以通过得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失去自己觉得没有价值的东西而实现,痛苦则反之。如果你认可这种理论,患得患失也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对价值过于敏感,或者是对事物价值高低的排序过于清晰、过于绝对的表现。当我们都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得到了喜爱的玩具而感到快乐,也时常因为失去它们而又哭又闹,因为当时的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看到东西好的一面或者是坏的一面,很难看到好与坏之间的联系,也很难从多个角度来看同一件事物,我们对事物价值的排序自然就很清晰很绝对。当我们渐渐长大,慢慢懂得看到同一件事物好坏的两面性,也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发现越来越多的联系,我们也就更难说出两个事物到底哪个比哪个更有价值,这样,我们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容易开心,自然也不那么容易感到难过了。假设有一个人能看到每个事物的每个面,好的面与坏的面达到了平衡,事物对他来说也就无好坏之分,这时他的内心世界便不会因为得失而产生任何变化,此时他的境界就好像是老子所说的“无”或者是“道”。

当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是不是价值观左右了我们,想一想我们的价值观给我们带来的是否是快乐大于痛苦。当我们不理解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别人跟我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当我们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的同时,是否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就像有时我们的父母把他们年轻时的梦想寄托在我们身上一样。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