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談談放馬灘簡的一組時稱

<<上一页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程少軒

内容提要〓放馬灘簡乙種《日書》簡179-191存在一組時稱,共有二十多個。這些時稱與式占相關,皆應與特定的五行、五音、數字、方向對應。由於在放馬灘簡式占中時稱和星宿關係極爲密切,可推測這套時稱共有二十八個。參照周家臺秦簡式圖等材料,可復原出這套時稱,它們依次是:1.平旦、2.日出、3.蚤(早)食、4.食時、5.安(晏)食、6.莫食、7.東中、8.日中、9.西中、10.日失(昳)、11.【餔食】、12.市日、13.夕時、14.夕市、15.日入、16.昏時、17.昏市、18.莫(暮)食、19.暮市、20.人奠(定)、21.【夜未中】、22.夜半、23.過中、24.大辰(晨)、25.前鳴、26.中鳴、27.後鳴、28.【毚旦】(其中餔食、夜未中、毚旦爲擬補)。

關鍵詞〓放馬灘簡〓時稱〓式占〓《日書》

放馬灘簡乙種《日書》簡179—191第四欄、第五欄有一組將時稱與數字、五音、五行搭配抄寫的文字,釋文如下:以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放馬灘秦簡》(北京:中華書局,2009)爲底本,據程少軒、蔣文《放馬灘簡〈式圖〉初探(稿)》(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1月6日)、陳劍《放馬灘簡釋文校讀筆記》(未刊稿)、趙岩《放馬灘秦簡日書劄記二则》(簡帛網,2009年10月10日)、程少軒《放馬灘簡所見式占古佚書的初步研究》(《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83本第2分,2012)校讀,有所修訂。

〓〓

第四欄:平旦九徵木;179d日出八□□;180d蚤(早)食七栩(羽)火;181d莫食六角火;182d東中五□土;183d日中五宫土;184d西中九徵土;185d昏市八商金;186d莫(暮)市(?)七羽金;187d夕市六角水;188d日入五□□;189d昏時九徵□。191d

第五欄:安(晏)食大辰(晨)八;179e□食食□七;180e人奠(定)中鳴六;181e夜半後鳴五;182e日出日失(昳)八;183e食時市日七;184e過中夕時六;185e日中日入五;186e□□□□□;187e安(晏)食大晨八;188e夜半後鳴五;189e莫(暮)食前(?)鳴七。190d

其中第四欄抄寫的平旦等十二個時稱,配以數字、五音、五行;第五欄是將兩個配數相同的時稱抄在一起并標明所配數字(簡190第五欄内容誤抄入第四欄)。兩欄共出現了二十多個時稱,與其他文獻中所見時稱組合不完全相同。藉助其他與時稱有關的材料,我們嘗試將這些時稱按時間順序排列,并討論其性質。爲方便討論,我們將這段文字稱爲《時稱表》。

周家臺秦簡《二十八宿占》中繪有一幅抄寫了一圈時稱的式圖,如下所示:

周家臺秦簡《二十八宿占》式圖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01,綫圖一(簡156—181),107頁。

圖中時稱是28個,且與二十八宿一一對應,它們從平旦起按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

1平旦、2日出、3日出時、4蚤食、5食時、6晏食、7廷食、8日未中、9日中、10日過中、11日失、12餔食、13下餔、14夕時、15日毚周家臺秦簡整理者已經指出這是“日毚(才)入”的省寫或漏抄(見《關沮秦漢墓簡牘》,109頁)。、16日入、17黄昏、18定昏、19夕食、20人鄭、21夜三分之一、22夜未半、23夜半、24夜過半、25雞未鳴、26前鳴、27雞後鳴、28毚旦。

懸泉遺址中發現一枚編號爲“懸泉VI92DXT1222②:19”的木牘,該牘書寫了三十二時稱,它們從平旦起按時間順序排列如下:郝樹聲、張德芳著:《懸泉漢簡研究》,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9,71頁(圖版),69頁(釋文)。

〓〓

1平旦、2日出、3二干、4蚤食、5食時、6食坐、7日未中、8日中、9日失、10蚤餔、11餔時、12餔坐、13下餔、14夕時、15日未入、16日入、17昏時、18定昏、19夜食、20人定、21幾少半、22夜少半、23夜過少半、24夜幾半、25夜半、26過半、27夜大半、28大晨、29雞前鳴、30中鳴、31後鳴、32幾旦。

放馬灘簡中有15個時稱與以上兩批材料一致,可以按順序排列如下:

〓〓

平旦、日出、蚤(早)食、食時、安(晏)食、日中、日失、夕時、日入、昏時、人奠(定)、夜半、大辰(晨)、前鳴、中鳴、後鳴。

餘下的時稱我們逐一討論。

“東中”、“西中”兩時稱頻見於西北地區所出簡牘,如居延簡、肩水金關簡等,又作“日東中”、“日西中”。這兩個時稱意思比較明顯,分别表示太陽在日中略偏東和日中略偏西的時候,應該排在日中前後。

“莫食”在放馬灘簡中有兩種含義,它們所配之數也不相同。一種是與“朝食”相對的“莫(暮)食”,指吃晚飯。這種“暮食”亦見於傳世文獻,如《説苑·尊賢》:

〓〓

趙簡子曰:“吾門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謂不好士乎?”向宗魯著:《説苑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7,189頁。

周家臺秦簡式圖中有“夕食”,懸泉木牘上有“夜食”,與放馬灘簡中這種意義的“莫(暮)食”可以對應。

另一種“莫食”則是排在日中前面的時稱,例如睡虎地秦簡乙種《日書》簡156:

〓〓

【雞鳴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時辰,莫食巳,日中午,〈日失〉未,下市申,舂日酉,牛羊入戌,黄昏亥,人定【子】。校讀據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365頁。

據上引睡虎地秦簡中“莫食”的位置,可知“莫食”在食時之後、日中之前。這種“莫食”又見於馬王堆帛書《出行占》(寫作“食”)以及放馬灘簡乙種《日書》簡142等處。睡虎地秦簡原整理者讀爲“暮食”,學者多從其説。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244頁。劉樂賢先生認爲“莫(暮)食”與“晏食”皆指食時之後的時段。劉樂賢著:《睡虎地秦簡〈日書〉釋讀札記》,《華學》第6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114—121頁,收入所著《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97頁。程少軒、蔣文《放馬灘簡〈式圖〉初探(稿)》一文認爲日中之前不應有“暮食”,而周家臺秦簡式圖中早食與日中之間的時稱有“廷食”,據此疑“莫食”恐是“廷食”或是與“廷食”相當的其他時稱的誤抄。程少軒、蔣文著:《放馬灘簡〈式圖〉初探(稿)》,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1月6日。按,《放馬灘簡〈式圖〉初探(稿)》關於“莫食”爲“廷食”之誤抄的論斷殊誤,因爲放馬灘簡原文該處之“莫食”,已見於前引睡虎地簡材料,的確在“日中”之前。不過該文認爲“莫食”與“廷食”相當則不是没有可能——蘇建洲先生據此認爲上引這些排在“日中”前的“莫食”應理解爲“不食”,同時將周家臺秦簡式圖的“廷食”讀爲“停食”,并認爲這兩種時稱與懸泉遺址出土的載有三十二個時稱的木牘中的“食坐”類似,是指早飯過後到日中之前一段不吃飯的時間。蘇建洲著:《試論〈放馬灘秦簡〉的“莫食”時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0年5月11日,收入《中國文字》新36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27—32頁。此亦可備一説。

文獻中有“夕市”,指傍晚或晚間的集市。《周禮·地官·司市》:

〓〓

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周禮》,《十三經注疏》上册,北京:中華書局,1982,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影印,734頁。

文獻中也有“暮市”,與“朝市”相對,指晚上的集市。《太平御覽》卷七八七:

〓〓

康泰《扶南土俗》曰:扶南之西南有林陽國,去扶南七千里。土地奉佛,有數千沙門,持戒六齊,曰魚肉不得入國。一日再市,朝市諸雜米、甘果、石密,暮市但貨香花。[宋]李昉等編纂:《太平御覽》,卷七八七,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上海書店,1985,4頁。

“昏市”不見於先秦秦漢文獻,不過據其名可知應和黄昏時的集市有關,當與文獻所見“夕市”、“暮市”等類似。

我們可以根據相關材料,推定“夕市”、“暮市”、“昏市”、“市日”等時稱的順序。

睡虎地秦簡甲種《日書》“禹須臾”篇:

〓〓

辛亥、辛巳、甲子、乙丑、乙未、壬申、壬寅、癸卯、庚戌、庚辰、莫(暮)市以行有九喜。97背1

癸亥、癸巳、丙子、丙午、丁丑、丁未、乙酉、乙卯、甲寅、甲申、壬戌、壬辰,日中以行有五喜。98背1

己亥、己巳、癸丑、癸未、庚申、庚寅、辛酉、辛卯、戊戌、戊辰、壬午,市日以行有七喜。99背1

丙寅、丙申、丁酉、丁卯、甲戌、甲辰、乙亥、乙巳、戊午、己丑、己未,莫(暮)食以行有三喜。100背1

戊申、戊寅、己酉、己卯、丙戌、丙辰、丁亥、丁巳、庚子、庚午、辛丑、辛未,旦以行有二喜。101背1劉樂賢著:《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162—163頁。同樣屬於“禹須臾”篇的還有簡135正、簡134正2,文字較此五支簡稍簡略。

馬王堆帛書《出行占》:

〓〓

·戊寅申、己卯酉、丙辰戌、丁巳亥、庚子午、辛丑未,宫也,平旦行,【二】喜。28上

·己巳亥、庚寅申、辛卯酉、戊辰戌、壬子午、癸丑未,角也,食時行,七喜。29上

·丙寅申、丁卯酉、甲辰戌、乙巳亥、戊子午、己丑未,徵也,晏食行,三喜。30上

·癸巳亥、丙子午、丁丑未、乙酉卯、甲寅申、壬辰戌,羽也,日中行,五喜。31上

·辛巳亥、壬寅申、甲子午、乙丑未、癸卯酉、庚辰戌,商也,(暮)市行,九喜。32上陳松長著:《馬王堆帛書藝術》,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130—137頁。《出行占》原被歸入《隸書陰陽五行》,後被整理者分出。

馬王堆帛書《出行占》還有如下一段文字:

〓〓

·甲乙,平旦、日出自如,食時、食大吉,東【中、西中大凶,日(昳)、下(昳)】有獄,舂日=(日、日)入有得。33上

·丙丁,食時、食自如,東中、西中大吉,日失(昳)、下失(昳)大凶,舂日=(日、日)入有獄,平旦、日出有得。33下

·戊己,東中、西中自如,日失(昳)、下失(昳)大吉,【舂日=(日、日)入大凶,平旦、日出有】獄,食時、食【有得】。34上

·庚辛,日【失(昳)、下失(昳)自如,舂日=(日、日)入大吉】,平旦、日出大凶,食時、食有獄,東中、西中有得。34下

·壬癸,舂日=(日、日)入自如,平旦、日出大吉,【食時、食大凶,東中、西中】有獄,日失(昳)、下【失(昳)有得】。35上陳松長著:《馬王堆帛書藝術》,130—137頁。

類似的材料還有馬王堆帛書《日月風雨雲氣占》《日月風雨雲氣占》又稱《星占書》(载帛書圖版載傅舉有、陳松長編《馬王堆漢墓文物》,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140—141頁,帛書76—77行),該篇文字抄於馬王堆帛書《刑德》甲乙兩本。所引釋文據劉樂賢《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181頁)。、睡虎地秦簡甲種《日書》簡157正—166正劉樂賢著:《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199—200頁。、放馬灘簡甲種《日書》簡54—65、乙種《日書》簡78—82、周家臺秦簡《日書》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118頁。等。劉樂賢先生指出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將一天分成五個時段進行占測。劉樂賢著:《睡虎地秦簡〈日書〉釋讀札記》,《華學》第6輯,114—121頁,收入所著《戰國秦漢簡帛叢考》,95—99頁。其中馬王堆帛書《出行占》33—35行這段文字略不同,其每一時段有兩個時間十分相近的時稱。

我們選擇其中幾種文獻列表如下:

出土文獻五時段時稱對照表

馬王堆《出行占》A馬王堆《出行占》B馬王堆《日月風雨雲氣占》睡虎地《日書》A睡虎地《日書》B放馬灘甲種《日書》周家臺《日書》

平旦平旦日出朝日平旦朝旦朝

晏食食時食食時莫食晏安(晏)食莫食

日中東中西中行中日中晝日中日中

食時日失下失日兒(晲)市日日虒(暆)日失(昳)日失(昳)

(暮)市舂日日入夕莫市夕夕日日夕時〓〓

據表可知,“莫(暮)市”大致相當於“夕時”、“日入”這個時段,因此可知“夕市”和“昏市”應該也在“夕時”、“日入”等時稱附近。比較周家臺秦簡和懸泉木牘,夕時、日入之間,尚有“日未入”、“日毚【入】”。頗疑“夕市”與此二時稱類似,當排在“夕時”、“日入”之間。又參考周家臺秦簡、懸泉木牘中“夕時”與“昏時”的位置關係,我們暫將“昏市”排在“昏時”之後——這樣在《時稱表》中,“夕市”緊接“夕時”,而“昏市”緊接“昏時”,“夕時”和“昏時”的位置的排列完全參照周家臺秦簡和懸泉木牘,是一套較爲合理的方案。

在上表睡虎地《日書》A中,還出現了“市日”。“市日”大致相當於“日失(昳)”。劉樂賢先生據此推斷“市日”可能是從“日昃而市”爲“大市”而得名。而表中與“市日”相應的食時,劉樂賢先生則懷疑是“餔時”的訛寫。劉樂賢著:《睡虎地秦簡〈日書〉釋讀札記》,《華學》第6輯,114—121頁,收入所著《戰國秦漢簡帛叢考》,98頁。這些説法當可信從。如此,則《時稱表》中的“市日”也當排在日失附近。周家臺秦簡中,“日失”、“餔食”先後爲序;懸泉漢簡中時稱排列則作“日失”、“蚤(早)餔”、“餔食”。據此可推斷,《時稱表》中當以“日失”、“市日”、“夕時”爲序。

我們認爲“過中”作爲時稱有兩種意思,一指“日過中”,一指“夜過中”,在《時稱表》中指“夜過中”。“夜過中”見於《漢書·五行志》:

〓〓

成帝永始二年二月癸未,夜過中,星隕如雨,長一二丈,繹繹未至地滅,至雞鳴止。《漢書》卷二七,1510頁。

放馬灘簡甲乙種《日書》均有“生男生女”篇,“日過中”、“夜過中”同出。以甲種《日書》爲例:

〓〓

平旦生女,日出生男;夙食女,莫食男;日中女,日過中男;16b旦〈日〉則(昃)女,日下則(昃)男;日未入女,日入男;昏女,夜莫男;夜17b未中女,夜中男;夜過中女,雞鳴男。19b

上引周家臺秦簡中有“夜過半”,懸泉木牘中有“過半”,“夜”字可省去。因此,“夜過中”的“夜”無疑也可以省去,徑作“過中”。《時稱表》中已經有了與“日過中”表同一時間的“西中”,因此文中的“過中”係指“夜過中”無疑,當排在“夜半”之後。

綜上,《時稱表》中已知時稱排列順序如下:

〓〓

平旦、日出、蚤(早)食、食時、安(晏)食、莫食、東中、日中、西中、日失(昳)、市日、夕時、夕市、日入、昏時、昏市、莫(暮)食、莫(暮)市、人奠(定)、夜半、過中、大辰(晨)、前鳴、中鳴、後鳴。

以上共計25個時稱。由於有兩支簡的圖版看不清楚,加上原文抄寫存在錯訛,這段文字所含的時稱應該略多於25之數。

各種文獻中所見計時法差異頗大,有十二時、十六時、二十八時、三十二時等多種類型。十六時、三十二時和十二時是秦漢時期民間實際應用的時稱系統,學者論之甚詳,本文不再贅述。可參看于豪亮《秦簡〈日書〉記時記月諸問題》(收入所著《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157—162頁),李解民《秦漢時期的一日十六時制》(《簡帛研究》第2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80—88頁),郝樹聲、張德芳《懸泉漢簡研究》(68—105頁)等。二十八時見於周家臺秦簡式圖,是爲了與二十八宿相配而凑成二十八數的特殊情况,僅見於占卜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107—119頁。。在前引《放馬灘簡〈式圖〉初探(稿)》一文中,我們曾認爲《時稱表》體現的是一個二十四時稱的系統。然而,在已知秦漢文獻中從未出現過“二十四時”。况且經過重新校讀簡文,目前已經有了25個時稱,實際的時稱數還要更多一些。因此我們原來的方案肯定是不妥當的。

裘錫圭先生審閲過我們“二十四時”的舊方案後提示説,不能排除放馬灘簡的這組時稱是個多於二十四之數的系統的可能性,例如也可能存在二十八個時稱。我們重新考慮後認爲,裘先生的看法是正確的。從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二十八時”的確是最優方案。

經研究,我們發現放馬灘簡乙種《日書》中存在一部自成系統的、可獨立存在的式占文獻。這部式占古佚書全篇可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圍繞式圖的一系列表單和説明;第二部分是各種卦辭和占辭;第三部分是對占卜方法的説明。程少軒著:《放馬灘簡所見式占古佚書的初步研究》,《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83本第2分。《時稱表》正是屬於第一部分的一份表單。而在該古佚書的第三部分,可以看到很多占卜是依據“日”(天干)、“辰”(地支)、“時”(時稱)所對應的數字來貞測吉凶的,例如:

〓〓

入舞投黄鐘,投日、投辰、投時而三并之。241

【投】日,上,父殹。投辰,下,母殹。投時,其中,子殹。243

凡卜來問病者,以來時投日辰時數并之。345

占疾,投其病日辰時。338

占病者,以其來視事直(值)日辰時。355

在相關簡文中,除了使用“日”、“辰”、“時”外,還出現了用“日”、“辰”、“星”的例子:

〓〓

凡日者天殹,辰者地殹,星者斿(游)變殹。志6

殳(投)者(諸)參合日辰星321

日爲夫,晨(辰)爲妻,星爲子。344

婦有壬(妊)者而欲智(知)其男女,投日、辰、星而參(三)合之。293

占亡道,以亡而求問之【時】,并日辰時婁(數)。90

從簡文内容看,很難説占“日辰時”者與占“日辰星”者有本質區别。换言之,“時”(時稱)和“星”(星宿)在占卜中的地位很可能是相近甚至是一致的。在各種占卜中,但凡地位相近或者一致的元素,往往存在嚴格的對應關係。例如,後世的六壬式占中,十二神將有時會用十二地支來代替,這是因爲神將與地支嚴格對應;又如,季節有時用顏色或者天干來表示,這是因爲季節與顏色、天干也有嚴格的對應關係。通過簡文我們已經知道,時稱對應的數字最小是五,最大是九。而簡321云:

〓〓

殳(投)者(諸)參(三)合日辰星,從〈近〉期三而一,中期如參(三)合之數,遠數有(又)參(三)之,即以鐘音之數矣。321

這段簡文是説,將占卜所據日(天干)、辰(地支)、星(星宿)三者對應的數字相加,直接得到的數對應的是“中期”;除以三得到的數對應“近期”;乘以三得到的數對應“遠數”。而這個“遠數”,即是鐘律對應的數。在放馬灘簡中,天干、地支、鐘律所配之數與其他文獻是一樣的,如下三表所示:

天干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9876598765

地支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87654987654

鐘律表

黄鐘大吕大簇夾鐘姑洗中吕蕤賓林鐘夷則南吕無射應鐘

817672686460575451484542〓〓

天干是5—9,地支是4—9。天干、地支、星宿三者相加,乘以三,所得數在42—81之間。據此,可推算出占卜時所用星宿的數字是5—9,這和時稱是完全一致的。既然時稱和星宿在占卜時關係密切、地位相近,所配數字也一致,可以推測《時稱表》中時稱的數目應該與二十八宿一致,也是二十八個。前引周家臺秦簡《二十八宿占》正是一個以二十八宿與二十八時相配的系統,且恰好用於以式盤操作的占卜。與之時代相距不遠的放馬灘簡中存在類似的系統,完全是合理的推測。詳參程少軒《放馬灘簡所見式占古佚書的初步研究》,《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83本第2分。

頗疑在簡180e和簡187e殘缺的文字中,有三個已知簡文中未見的時稱。結合前引周家臺秦簡和懸泉木牘的時稱名來看,如果要補三個時稱,最佳的選擇是“餔食”、“夜未中”和“毚旦”。也可以是與它們意義相同的時稱,如“夜未中”可以换成“夜幾半”、“未中”、“夜未半”等,“毚旦”可以换成“幾旦”等。之所以考慮補這三個時稱,主要考慮到這些時稱在式圖中的排布。

在我們整理出的式占古佚書中,有一段闡述式占所用各種要素在式圖中排布及其意義的文字:

〓〓

日分甲以到戊;己以到癸。辰分子以到巳;午以到亥。167b時分旦以到東中;西中以到日入;174b168b缺投日辰時數,并而三之以爲母。173b下八而生者,三而爲二。上六而生者,三而爲四。169b

文中“時分旦以到東中;西中以到日入”是説,“平旦”和“日入”應對應正東和正西兩個方向。另外,結合周家臺秦簡《二十八宿占》式圖來看,“日中”和“夜半”顯然應該對應正南與正北。如此,則在四個正方向對應的時稱之間,應該都平均分布着六個時稱。“平旦”和“日中”之間已經有了六個時稱,“日中”至“日入”、“日入”至“夜半”、“夜半”至“平旦”則各缺一個時稱。

在“日中”至“日入”之間衆多屬於下午的時稱之中,“餔食”無疑是戰國秦漢出土文獻中最爲常見的時稱之一,周家臺秦簡式圖中便有“餔食”,懸泉木牘中也有與之類似的“餔時”。簡180e殘缺的簡文中有“□食”,不能排除就是“餔食”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優先選擇該時稱補在這一時段。

在“日入”至“夜半”之間,我們選擇了“夜未中”。一則是因爲,參考周家臺秦簡和懸泉木牘,它們在“人定”和“夜半”之間,均有數個時稱,而《時稱表》中暫未見到“人奠(定)”和“夜半”之間的時稱。二則是因爲,“日中”前後分别有“東中”和“西中”,“夜半”後面有了“過中”,前面應有一個相應的時稱。結合這兩點,“夜未中”這類時稱是最合適的。之所以選擇“夜未中”,主要考慮到放馬灘簡甲乙種《日書》中有這個詞(見前引“生男生女”篇)。當然,如果考慮到“過中”省略了“夜”字,且《時稱表》的已知時稱均爲兩字的情况,這裏的“夜未中”也完全可能省作“未中”。

在“夜半”至“平旦”之間,我們選擇了“毚旦”,主要是考慮到在周家臺秦簡和懸泉木牘中,“後鳴”與“平旦”之間,均夾有一時稱。需要承認,我們選擇周家臺秦簡“平旦”之前的“毚旦”,理由并没有前面補“餔食”和“夜未中”那麽充分。這裏完全可以補“夜大半”或别的相關時稱。

簡187e殘去的竹簡,很可能就寫着“日入”至“夜半”之間和“夜半”至“平旦”之間缺少的兩個時稱。

我們按照上述整理方案,將二十八時稱相關信息列表如下:

二十八時稱信息表

方向時稱數字五音五行備注

正東平旦9徵木

日出8

蚤(早)食7羽火

食時7

安(晏)食8

莫食6角火

東中5土

正南日中5宫土

西中9徵土

日失(昳)8

【餔食】擬補

市日7

夕時6

夕市6角水

正西日入5

昏時9徵

昏市8商金

莫(暮)食7

暮市7羽金

人奠(定)6

【夜未中】擬補

正北夜半5

過中6

大辰(晨)8

前鳴7原簡“前”字不清

中鳴6

後鳴5

【毚旦】擬補〓〓

需要强調的是,上表衹是我們以二十八時稱系統爲基礎所作的推測,目的是粗略復原出這套時稱系統的總體形態,并不是説原簡信息一定如上表所示。我們擬補的時稱未必合乎事實。

據上表,時稱對應的數字,很可能存在9—5依次循環排列的規律。從簡文抄寫存在漏字、串行等情况來看,簡文的抄寫可能有錯誤,加之相關簡文殘損、模糊,我們一時無法徹底恢復時稱系統的原貌,也暫時找不到這段文字中五行與五音等要素相配的規律。

或許這套時稱系統本來就不是盡善盡美的。該系統中出現了不少時間非常接近、在其他一些文獻中區别不大、甚至没有區别的時稱,例如“安(晏)食”和“莫食”、“日失(昳)”和“市日”、“夕時”和“昏時”、“夕市”和“昏市”等。有些時稱很可能是爲了凑數而在原本已經很完善的十二時或十六時之類的時稱系統之上强行添加的,所以有的時稱安排才會顯得不太合理。

嶽麓書院藏秦簡校讀二則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