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贺泉莉
一、设计思路
课堂采用“看心理视频、学心理知识、做心理活动、说心理感受”的模式,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中,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全面了解自我,实现“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和“反思体验”的融合。
第一步,通过趣味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引入本节课主题“自我意识”。讲述自我意识的含义,举例说明并讨论自我意识的三种心理成分。
第二步,通过心理活动讨论自我意识的分类和发展阶段,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均衡性、每个人都可能存在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阶段,用经典短片引导学生应学会自我接纳。
第三步,通过心理活动“Who Am I”,引发学生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普遍特点,并辅以案例和视频做简要解释,引导学生从内心发出要完善自我的呼声,为后边的教学做铺垫。
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体验,强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分类及发展过程;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
3.情感方面,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接纳自己,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教学重点
1.自我意识的分类及发展过程;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促进学生深入地进行自我反思,深层次地剖析自我,了解自我意识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心理训练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阶段(4分钟)
采用视频导入,播放趣味视频《吕秀才说死姬无命》,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引入本节课主题“自我意识”,为后边的教学做铺垫。
(二)自我意识的含义
(感知理解阶段,5分钟,此阶段采用理论讲授)
1.概念: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关系的意识。
2.成分:从心理构成和表现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含有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意向。
自我认知是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涉及“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
自我情感又称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自我意向又称自我调控,是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或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进行的自觉、有目的的调节与控制。主要涉及“我怎样控制自己”,“我如何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等问题。
举例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自我意识的分类及发展
(深化认识阶段,15分钟,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1.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在讲授过程中有所扩展,扩展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投射自我)。
心理活动:(该活动为上次课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此表格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你的“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以及“现实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不相符合的地方多么?数一数有多少条?
(2)这些不相符合的条款中,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更改的?可以改变的,你将如何改变?不可改变的,你能否真正坦然接纳?
播放视频:《没有人能像你一样,不用什么都和别人比》(20秒)
小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用因为哪一点比别人强就沾沾自喜,也不用因为哪一点比别人差而妄自菲薄。推荐李开复的书《世界因你而不同》。
2.身体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
A.身体自我:8个月左右到3岁左右,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阶段。身体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的年龄、性别、躯体、体型、容貌、健康状况等生理特征的意识,有时也可以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所有物(如穿着、打扮或重要物品等)和身体自我统称为物质自我,它可以理解为物质自我的扩展。(举例说明,点红实验)
B.社会自我:3岁到13、14岁。社会自我指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内容。(举例说明)
C.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大约10年的时间。心理自我指人对自己的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举例说明)
小结:三种自我的发展不均衡,埃里克森提出“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阶段”一般发生在12岁到18岁期间,这一阶段是三种自我相互融合的阶段,所以,如何形成统一的自我以及克服自我角色混乱是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对于成年人而言,三种自我互相联系、有机组合、完整统一。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化认识和反思体验阶段,20分钟,心理训练,理论讲授)
指导学生做心理活动:5分钟之内写出10个“我是 ”的句子。
引导学生做自我分析,请仔细分析所写的句子,依据下列提示给予分类:
A.身体状况的有: 。(例如:身高、体型、外貌等)
B.社会状况的有: 。(例如:乐于助人、爱交朋友等)
C.心理状况的有: 。(例如:情绪、性格、能力、意志力等)
D.正面评价的句子有: 。
E.消极评价的句子有: 。
F.评价过去/畅想未来/描述目前的句子有: 。
(随机抽取学生所写内容,在课堂上宣读,请同学推测此人的自我意识的特点。并由此引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分化。与中学生相比,自我认识更加系统、更加稳定,理想我与现实我明显分化。(举例说明)
2.自我评价向客观发展。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举例说明并出示视频《个性求职简历》)
3.自我体验丰富深刻,并具有波动性。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部分,大学生总体上积极健康,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原因是内在心理结构还不太稳定,易受外界的影响。
4.自我调控能力不断提高,但具有矛盾性。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积极的自我调控包括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等形式。
(五)反思体验
用20个形容词描述你自己。
可以涉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等方面。
七、小结(1分钟)
通过理论讲授、心理活动、视频欣赏和讨论,学生对自我意识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初步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再次强调两组概念,并尝试思考三个问题。
两组概念:理想自我-现实自我-镜中自我,身体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三个问题:如何更客观的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如何积极地悦纳自我,如何更有效地调控自我。下节课更详细地讨论这三个问题。
八、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参照心理健康课程课标的要求,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利用心理活动、视频欣赏等形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过程中,能用一些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自我,并发出要完善自我的呼声,较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如:在讨论到三种自我分类时,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看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以及镜中自我的差异,从而引发“怎么看待这些差异”的思考。在讨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时,运用心理活动,让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就使得这些普遍的规律更接地气,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自己和存在的不足,从内心发出要完善自我的呼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下节课做铺垫。
但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个别学生不够投入,反思不够深入,主体性发挥不足,对教学目标有一定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