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第五章 “大学生的适应与心理健康”教案

教案4

<<上一页

大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刘善景

一、设计思路

课程中精心布置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环境,设计与环境变化相关的区域活动。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与环境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学习。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师生共同寻找面对环境的变化,能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学会调整自我身心状态,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发展自我。

二、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及互动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适应与发展的内涵、适应与发展的人生意义;了解适应与发展中常见的适应问题,掌握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适应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教学重点

掌握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分析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发展,再适应,再发展,促进自己的心理不断成熟,从而驾驭新的环境。

五、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课程中,对适应与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讲授,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不仅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

(二)互动教学法

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涉及互动教学的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探索性,课堂气氛宽松、活跃、民主,师生双方在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达到一个新的认识平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

(三)体验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不断地改变环境和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四)讨论法

课程中分别对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及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两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争取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探索和巩固知识,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由于我校是医学类院校,各专业的课程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因此本次课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没有把大学生的适应与发展的主要理论、标准、特点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放在课堂中讲授,仅仅作为知识的延伸,留给学生课后自学。本节课详细讲述了三部分主要内容: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内涵、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是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又能把学到的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到未来医学的特殊职业环境中。

本次课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知,自我探索。与历次课程不同,本节课设计了若干个变化的情境,变化的课堂环境、有趣的热身游戏、激烈的课堂讨论、欢乐的课堂比赛,学生均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并在课程中积极发挥主动性。课程基本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八、教学反思

近些年来,新生的适应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高校以新生适应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新生入学关键时刻,给学生上一堂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课程,就像一场及时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适应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学生适应的时间,还能让学生将学到的方法延伸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适应变化,获得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这类知识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努力创设一个有准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如让学生围成圆圈坐、按口令指示变换步伐、分小组开展活动等。运用自我体验、小组讨论,让学生想说、会说、敢说,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验、见解等。学生之间分享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成功例子,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们能尽快掌握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中欠缺的是学生单独思考的机会较少,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可以把大学生的适应问题设计为问答式,通过不同学生的体验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中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在公开的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是一种适应。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