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凡
延伸阅读:
该小说在新时期公开发表之前,已经在青年人中作为“手抄本”广泛流传。小说以“通信体”写成,实际记录的是一代人的思想史。作者刘青峰(靳凡)回忆:“这篇小说写于1972年,我与观涛结婚不到半年。当时观涛在杭州塑料厂当工人,每天三班倒,我则在贵州清镇中学教书。年轻人的共同点是爱好文学,我们也不例外。在文革年代,具有独立思想的文学创作不被官方意识形态允许,只能是地下的。正是这类作品记录了青年一代的新追求。除了《公开的情书》这个中篇以外,我们还创作了几个短篇和一些短诗。”参见刘青峰、黄平:《〈公开的情书〉与70年代》,《上海文化》2009年第3期。
波动(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