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月本文作者为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专任教授。提 要: 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是研究文学的重要课题。韩国因与中国相连,自古交流频繁,因此汉籍东传韩国者为数甚夥。据调查,韩国收藏中国古籍的单位中比较重要的有:国立中央图书馆、奎章阁、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成均馆大学校东亚学术院尊经阁、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延世大学校中央图书馆、岭南大学校中央图书馆。本文就以上单位收藏汉籍中的文学文献,加以论述,并说明其在研究文学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 韩国藏书 汉籍 文献 文学文献 古典文学
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是研究文学的重要课题。中国历代的文学文献,数量相当庞大。除集部之外,经部的《诗经》、史部的《史记》、子部的《庄子》及小说等,也都富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并且在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文学文献依其创作的体裁,可分为古典诗歌文献、古典散文文献、古典小说文献、古典戏曲文献及古典文学批评文献五大类。上述文献除了存藏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外,亦有为数不少的文献流传到世界各地,并为各国图书馆所珍藏。因此,调查古典文学文献典藏的现况,确有其必要性。
韩国因与中国相连,自古交流频繁,因此汉籍东传韩国者为数甚夥。其中颇有中土早已亡佚,幸赖东传韩国而见存者。据调查,韩国收藏中国古籍的单位中比较重要的有:国立中央图书馆、奎章阁、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成均馆大学校东亚学术院尊经阁、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延世大学校中央图书馆、岭南大学校中央图书馆。本文就以上单位收藏汉籍中的文学文献,加以论述,并说明其在研究文学方面的重要性。
一 国立中央图书馆
国立中央图书馆于1945年创立。到2002年底止,该图书馆存藏古籍共有249616册:韩国本有161601册。据该馆《外国古书目录》,所藏中国本古籍有经部261种、史部769种、子部652种、集部248种。在文学文献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种版本的《删补文苑楂橘》:
《删补文苑楂橘》
《删补文苑楂橘》二卷,该馆藏两种:一为古活字本(芸阁印书体字);一为写本。此书收录历代传奇小说名篇二十种,其中有三种为明代作品,大致在朝鲜英祖年间(1725—1776)编选。其中有《韦十一娘传》,其作者为胡汝嘉,是明代文学家,字懋礼(又作茂禧),南京鹰扬卫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曾官翰林编修,因言事遭贬,出为河南布政使参议。撰有《沁南集》、《倩园集》及杂剧《红线记》等传世。这部小说为剑侠传奇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失传已久,这部小说的出现可补明代小说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王汝梅、薛洪绩:《初论在韩国新发现的剑侠小说〈韦十一娘传〉》,《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1994年3期,第49—53页。据此可见,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中国古籍的文献价值。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第七辑韩国收藏汉籍中的文学文献二 奎章阁
奎章阁原为收藏历代皇家文献之所。至今收藏颇丰,计有各种古籍图书273956册。据《奎章阁图书韩国本综合目录》和《奎章阁图书中国本综合目录》合计,中国古籍共有7530种,87963册。该馆所藏文学文献包括诗、文、小说,现举例如下:
(一) 《型世言》
《型世言》是一部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话本小说集,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奎章阁图书中国本综合目录集部小说类》著录,今存11册,无总序、目录、插图,仅存四十五回正文。此本在中国已经失传,只有经过改编托名的《幻影》、《三刻拍案惊奇》等书的残本传世。以前人们对《型世言》一无所知,导致在研究明代通俗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时,遗留下不少未能解决的问题。奎章阁却收藏一部完整的初刻本,填补了古代白话小说史上的一个空白。相关内容可参看陈庆浩:(明)陆人龙撰、覃君点校:《型世言》(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前言”部分,第1—11页;张启成:《首部〈型世言〉校注本述评》,《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4期,1999年11月,第66—70页。此本是海内外孤本。
(二) 《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
《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五册。版框高23.6厘米,宽15.4厘米。前有饶安完熙生书于万卷楼的序,纪年为丁酉,据相关研究断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比日本蓬左文库所藏万历二十二年刻本《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像百家公案全传》仅晚三年,内容基本相同,但文字则修改得较为通顺。相关内容可参看程毅中:《韩国所藏〈包公演义〉考述》,《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年第2期,第93—96页。此本是海内外孤本。
(三) 《夹注名贤十抄诗》
《夹注名贤十抄诗》,编者未详,朝鲜文宗二年(1452)密阳府使李伯常重刊本,3卷,3册。此本在韩国高丽忠肃王六年(1337)安东府曾刊行过,今无传本。奎章阁藏本,四周双栏,版框高24.5厘米,宽16.8厘米。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版心大黑口,黑鱼尾。此书是高丽时期韩国人所编的一部唐诗选集,书中收录了中晚唐30位诗人(其中包括4位新罗人)的作品,全部为七言律诗,每人10首,共300首。在300首诗中,未见于《全唐诗》的作品达183首之多。这部选集不仅收录了唐代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贾岛、张祜、张籍、罗隐、皮日休、章孝标等人的逸诗,而且还收录了《全唐诗》遗漏的作品。其收录逸诗的情况如下:刘禹锡1首、白居易4首、张籍4首、章孝标10首、杜牧1首、李远6首、雍陶7首、张祜8首、赵嘏4首、马戴10首、韦蟾10首、皮日休9首、曹唐8首、李雄10首、吴仁璧10首、韩琮9首、罗邺9首、罗隐8首、贾岛4首、李山甫10首、李群玉10首,共152首。我们通过《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仅发现众多的唐代逸诗,而且还能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唐人诗文集的流传和散逸情况以及宋朝和高丽的文化交流情况等。可参看牛林杰:《韩国文献中的〈全唐诗〉逸诗考》,《文史哲》(济南)1998年5期,第117—122页;《古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1期,第96—101页。另外,奎章阁尚有一部《十抄诗》,旧刊残本。共1册(93叶)。书前后有脱落,无法看到序或跋文。书中收录了中晚唐26位诗人与留华新罗人4人之作品,选录各诗人的代表作10首,故名《十抄诗》。
(四) 《六臣注文选》
《六臣注文选》,萧统编,甲寅字活字本。共60卷,60册(第一册为目录,卷五一、五二属同一册)。四周双边,版框高23.8厘米,宽15.6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小注双行。版心白口,上下内向三叶花纹鱼尾,版心题“文选”,下方记卷目与页数。书前有《文选序》、李善《上文选表》(显庆三年,658)、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开元六年,718)及敕言。书末载天圣四年(1026)沈严所写的《五臣本后序》、宣德三年(1428)朝鲜卞季良写的跋文。其中卷二○、卷三六、卷五一、五二以及卷五三是写本。此本中的“五臣注”或“李善注”都比中国刻本较为完整,相关内容可参看〔韩〕金学主:《朝鲜时代所印文选本》,《韩国学报》,台北:韩国研究学会,1985年第5期。而且在《文选》版本源流的探究上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解梦(Martin W.Hiesboeck),《〈昭明文选〉奎章阁本研究—〈昭明文选〉版本源流与斠读》,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年11月,第64—72页。
(五) 《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和刻袖珍本,为楔形文字形态的皮革本,重量大约5克,在印刷上颇有价值。李圣爱在《奎章阁袖珍本考》一文中,从印刷术与书志学的角度来说明在奎章阁所藏中国袖珍本中119部719册的内容、特色版本项目等,这批袖珍本的写作年代大约是清道光十七年(1837)至光绪三十年(1904)间,可供读者参考。李圣爱,《奎章阁袖珍本考》,《奎章阁》3,首尔:首尔大学校图书馆,1979年,第91—109页。
(六) 《文章一贯》
《文章一贯》,(明)高琦编,朝鲜明宗年间(1534—1567)乙亥字活字刊本。1册,共42叶。四周双边,版框高23厘米,宽17.2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版心大黑口,上下花纹鱼尾。此书上卷分为立意、气象、篇法、章法、句法、字法;下卷分为起端、叙事、详论、引用、譬喻、含蓄、形容、缴绪等,辑录在古文中以为法则者。此本对于古文的研究颇有价值,而且此本除了奎章阁藏本以外,仅有日本成篑堂文库藏本,流传非常稀少。
(七) 《北京八景图诗》
《北京八景图诗》,(明)邹缉等撰、(明)张光启编,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刊本。1册(共41叶),版框高27.3厘米,宽16.9厘米。卷首有明永乐十二年(1412)胡广所写的序文,卷末有杨荣所写的题后与宣德六年(1431)曾棨所写的跋文。此书将邹缉等人游览北京周边胜景而写的诗加以刊印,收录翰林侍讲邹缉、国子祭酒胡俨、翰林侍讲杨荣、金善、曾棨、林环、梁潜、王洪、王英、王直、王绂、许翰等十二人的112首诗。成均馆大学校“尊经阁”藏一部朝鲜世宗三十一年(1449)庆州府刊本。(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清)倪灿《明史艺文志》、(清)傅维鳞《明书经籍志》等均未著录此本。唯《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邹缉等《燕山八景图诗》一卷。”(清)乾隆间官修:《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杨家骆编:《明史艺文志广编》本,台北:世界书局,1963年,第765页。其书名有所出入,是否同一本书,有待查考。另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北京八景诗》一卷,明朱谋至成辑。”现藏南京图书馆。虽然书名几乎一致,而辑录者为另一人,因此两本书的关系,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究。
三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于1978年成立,当时称为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2005年2月改今名。藏书阁是该院的图书馆。据《藏书阁图书中国版总目录》,藏书阁共收录1200种25839册中国本古籍,主要是元明清刊本,现举三例如下:
(一) 《毛诗注疏》
《毛诗注疏》二十卷,(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明崇祯三年(1630)汲古阁刊本。左右双栏,版框高18厘米,宽11.8厘米。每半叶九行,行廿一字,小注双行。版心题“毛诗疏汲古阁”,书中有“皇明崇祯三年岁在上章敦牂(1630)□□毛氏绣镌”刊记。
(二) 《诗缉》
《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赵府味经堂刻本。四周双边,版框高18.8厘米,宽13.5厘米。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小注双行,版心有鱼尾,并题“味经堂诗缉”,书前有“淳祐戊申(1248)夏五月华谷严序”。在《诗缉》的诸多版本中,除了元刻残本藏上海图书馆之外,最主要的版本就是明赵府味经堂刻本,由此不难看出藏书阁所藏《诗缉》的文献价值。
(三) 《删补文苑楂橘》
《删补文苑楂橘》二卷,古活字本。(内容介绍详前节)
四 成均馆大学校东亚学术院尊经阁
尊经阁成立于朝鲜时代,其部分藏书于二战后归成均馆大学校中央图书馆所有。韩战以后,尊经阁全力购买古籍,如今其藏书已达到25万余册,其中古籍资料大约有7万册。尊经阁所藏不乏珍本秘籍,其中较有价值之文学文献,有下列十三种:
(一) 《五臣注文选》
朝鲜刊本《五臣注文选》,存50册,明正德四年(1509)朝鲜刊本。四周单边。版框高23.5厘米,宽16.5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小注双行,行三十四字。版心黑鱼尾。缺卷十一至十七,二十五至二十七。卷首为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和萧统《文选序》。书写格式为“文选卷第一”,空四格书“赋甲”。次行“京都上”,空一格书“班孟坚西都赋一首”。第三行齐前行“班孟坚”书“东都赋一首”。第四行同前书“张平子西京赋一首”。与李善注本及六臣注本不同,五臣注本是先录《进表》后录萧统《序》。又李善注本既以一卷分为二卷,所以每卷仅列一篇,因此没有子目,五臣注本则不同,每卷均有子目,此当为《昭明文选》旧式。书中有黄日翌的跋文,说:“我国旧无板本,学者罕得而见之,况读而熟之乎?曩在成庙朝,尝命铸本印之,而今其书存于人者亦寡矣。正德己巳春,晋川姜相公出为方伯……求得善本,分付列郡,视力之大小轻重而程其功课,力就毕而功告成矣……正德己巳十二月下澣通训大夫军资监正制教兼校书馆校理黄日翌跋。”至于文体分类,此本“移”、“难”两类目均标出,共有三十九类,与李善注本以及六臣注本的文体分类共有三十七类有所出入,而却与现藏台湾“中图”的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31)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一致。但是此本与陈八郎刻本,除了文体分类相同之外,其分歧甚多,绝非同一系统。傅刚指出:“陈八郎本成公绥《啸赋》脱‘走胡马之长嘶,回寒风乎北朔’两句,与平昌孟氏本的底本相同(这个底本应该是江琪所说的‘古本’),而朝鲜本于此却不脱。经过将几个版本校勘,我们发现,事实上朝鲜本与杭州本完全相同,这说明朝鲜本的底本即杭州本,甚或是杭州本的祖本,也即平昌孟氏刻本。”接着说:“在杭州本仅存两卷的今天,朝鲜正德四年所刻这部五臣注《文选》是完全可以作为宋本使用的。目前,此本的点校工作正在进行,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对中国的《文选》研究起到推进作用。”傅刚:《关于现存几种五臣注〈文选〉》,《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9—90页。
(二) 《六臣注文选》
《六臣注文选》,元古迂书院覆宋本。60卷36册。四周单边,版框高20.7厘米,宽13.2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廿一字,小注双行。版心黑鱼尾。书中有“茶陵东山陈氏古迂书院刊行”的刊记,又有“大德己亥(1299)冬茶陵古迂陈仁子书”的文笺。书中钤有王士祯印,可见此本曾为清初王士祯所藏。
(三)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宋)真德秀编选,(明)顾锡畴重订,朝鲜庚子字版,朝鲜世宗十一年(1429)刊本。四周双边,版框高22.8厘米,宽14.9厘米。每半叶十一行,行廿一字,小注双行。版心有小黑口。
(四) 《诗传大文》
《诗传大文》,(宋)朱熹集传,朝鲜壬乱以前刻本。2卷,1册,四周双边。版框高19.5厘米,宽11.3厘米。半叶十二行,行廿六字,小注双行。版心大黑口。
(五) 《陈思王集》
《陈思王集》,(魏)曹植撰,李廷相编次,朝鲜初铸甲寅字版(约朝鲜中宗二十五[1530]—六十二年[1567])刊本。5卷,1册。四周双边。版框高23厘米,宽16厘米。半叶九行,行十五字。版心大黑口,内向三叶花纹鱼尾。文中有识文云:“正德五年(1510)八月初五日海山居士长安田澜汝观识。”
(六) 《樊川文集》
《樊川文集》,(唐)杜牧撰,朝鲜刊本。5卷,5册。四周双边。版框高20.7厘米,宽14厘米。半叶八行,行十七字,小注双行。此本是所谓夹注本,乃现存杜牧集子的最早刻本,历来中国公私藏书志并无著录。朝鲜时期却刊印过几次,另一本藏于高丽大学中央图书馆。
(七) 《山谷外集诗注》
《山谷外集诗注》,(宋)黄庭坚撰,史容注。朝鲜甲寅字体木活字版(明宗年间)刊本。2卷,1册。四周单边。版框高25.5厘米,宽16厘米。半叶九行,行十七字,小注双行。文中有“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乙酉晋陵钱文子”序文。
(八) 《增删濂洛风雅》
《增删濂洛风雅》,(元)金履祥编。7卷,2册。四周单边。版框高18.2厘米,宽13.8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文中有“岁在戊午(1678)闰三月壬子潘阳朴世采(1631—1695)书,时崇祯纪元之后五十有一年也”。增删序文,又有“岁在丙辰开刊,田以采梓”的刊记。台湾“中图”藏清康熙间(1662—1722)朝鲜活字本。共4册。左右双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日本大正二年(1913)刊本,此本是以上述朴世采增删本为底本刊印的。据此可知,如今我们可看到的《增删濂洛风雅》,就版本源流而言,大多属于朝鲜刊本系统。
(九) 《北京八景诗集》
《北京八景诗集》,(明)邹缉等撰,朝鲜世宗三十一年(1449)庆州府刊本。不分卷,1册。四周双边。版框高18.7厘米,宽13.8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版心大黑口,下向黑鱼尾。此本为邹缉、胡俨等13人将吟咏北京八景(居庸迭翠、玉泉垂虹、琼岛春云、太液晴波、西山霁雪、蓟门烟树、芦沟晓月、金台夕照)的诗编辑而成的。(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清)倪灿《明史艺文志》、(清)傅维鳞《明书经籍志》等均未著录此本。唯《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邹缉等《燕山八景图诗》一卷”(清)乾隆间官修:《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杨家骆编:《明史艺文志广编》本,台北:世界书局,1963年,第765页。,其书名有所出入,是否同一本书,有待查考。
(十) 《正续名世文宗》
《正续名世文宗》,(明)王世贞编选,(明)陈继儒校注,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本。16卷,8册。左右双边。版框高22.1厘米,宽13.1厘米。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书中有“万历丁巳(1617)仲冬长至后二日吴郡钱允治撰陈元素书”、“丁巳(1617)孟冬望日长州陈仁锡书于问龙馆”两篇序文。台湾“中图”藏一部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刊本。
(十一)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唐)杜甫撰,(宋)徐居仁编,(宋)黄鹤补注。元刻本。6卷,3册(其中所藏卷九、十、十五、十六、十九、二十)。四周单边。版框高19.2厘米,宽12.8厘米。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
(十二) 《杜工部草堂诗笺》
《杜工部草堂诗笺》,(唐)杜甫撰,(宋)鲁訔编次,(宋)蔡梦弼会笺。朝鲜世宗年间(1419—1449)南宋本覆刻版。目录一卷、诗话二卷、年谱二卷,1册。左右双边,版框高18厘米,宽12.7厘米。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
(十三) 《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唐)杜甫撰,(宋)黄希、(宋)黄鹤同注。朝鲜前期覆刻南宋本。5卷,1册。左右双边。版框高18厘米,宽13.1厘米。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小注双行。版心有小黑口。
五 高丽大学校图书馆
至2003年3月1日止,高丽大学校图书馆所藏汉籍共有98978册,其中贵重书籍有5268册。就韩国而言,该图书馆所藏汉籍的数量与质量颇为可观,就文学文献而言,则以唐人文集著称:
(一) 《唐翰林李太白文集》
《唐翰林李太白文集》,(唐)李白撰,朝鲜世宗二十九年(1447)刊本。6卷,1册。四周双边,版框高17.5厘米,宽12.2厘米。半叶八行,行十六字。版心黑鱼尾。书中跋文说“正统丁卯(1447)五月既望前持平李继善敬跋”,又卷末题“嘉善大夫庆尚道都观察黜陟使……金铫”。
(二) 《寒山诗》
《寒山诗》,1册,(唐)寒山撰,(唐)闾丘胤汇集。覆刻元本。四周单边,版框高16.8厘米,宽12.8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六字。版心题“三隐”。册末有“元贞丙申(1296)……郭本中焚香敬书”记。书后有“杭州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纸铺印行”底本刊记。此本尚有“丰干禅师录”、“拾得录”、“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录《陆放翁与明老帖》”、“录郭本中书”等附录。案:如今传世寒山子集大部分都是明刊本,只有一本宋刊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著录:“《寒山子诗集》一卷,(唐)释寒山子撰:《丰干拾得诗》一卷,唐释丰干、拾得撰,宋刊本,一册”,“集部唐五代别集类”,第2016页。从“杭州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纸铺印行”刊记来看,高丽大学校藏本的底本是南宋杭州钱塘门车桥大街著名书坊“郭宅纸铺”所刻的。《梦粱录》卷七记载:“国子监前有纪家桥,监后曰车桥。”郭宅纸铺售纸又刊书,开店肆于国子监后,便利读书士子,是有其商业上之考量。据相关文献记载,郭宅纸铺曾刻《寒山拾得诗》一卷,如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寒山拾得诗一卷影宋抄本》说:“寒山诗后有一条云杭州钱塘门里车桥南街郭宅纸铺印行。”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书目丛编》本,台北:广文书局,1967年,卷七,第581页。
(三) 《唐柳先生集》
《唐柳先生集》,(唐)柳宗元撰,(唐)刘禹锡编次,朝鲜甲寅字覆刻本。残本1册(卷十七至二十)。四周单边,版框高24.3厘米,宽16.6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注双行。版心题“柳文”。
(四) 《樊山文集夹注》
《樊山文集夹注》,正集4卷外集1卷,(唐)杜牧撰,朝鲜旧刊本。四周双边,版框高20.2厘米,宽13.6厘米。半叶八行,行十七字,小注双行。《贵重图书目录》指出此本为朝鲜壬辰倭乱(1592)以前全南刊本。就杜牧诗集而言,此本非常重要,其价值在于:一、此本是中国国内现存杜牧集子的最早刻本。从文字来看,此本也有鲁鱼亥豕,并不是上好之本,但时代较早,必然会有长于其他诸本的地方,在校勘上有特殊的功用;二、此本虽然是现存杜牧诗集最早的注本,不过整体而言,略逊于清代冯集梧注本,但有些字句的注释,此本优于冯注;三、此本引用了许多现已失传的书,如《十道志》、《春秋后语》、《遁甲开山图》、《五经通义》、《三辅决录》、《魏略》、《晋阳秋》等。其中有些书清代虽有辑本,但已远非原书之旧。此本历来流传甚稀,清人的辑佚都没有用过,因此可为古籍辑佚提供新数据。相关内容可参看韩锡铎,《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影印说明》,《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7年,第3—7页。此本台湾地区未藏,中国大陆则仅国家图书馆藏一部“朝鲜刊本”《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说:“《樊川文集夹注》四卷外集夹注一卷,唐杜牧撰,佚名注,朝鲜刻本,四册邢捐(邢之襄捐赠)。”,辽宁省图书馆藏“正统五年六月日朝鲜全罗道锦山开刊”本。
六 延世大学校图书馆
延世大学校中央图书馆所藏汉籍达到8763种65400余册。其中不乏各种古活字本、珍本以及贵重写本。许多善本及档案等贵重数据,往往为其他重要图书馆所无。其中文学文献庋藏颇富,现举例如下:
(一) 《唐柳先生集》
《唐柳先生集》,残本,存卷之34至36,甲寅字金属活字本(1440年刊印)。四周双边,版框高27.7厘米,宽17.5厘米。半叶十行,每行十八字,小注双行,每行20字。版心白口,黑鱼尾。此书为延世大学贵重图书第337号。
(二) 《详说古文真宝大全》
《详说古文真宝大全》,安平大君庚午(1450)字金属活字本。四周单边。版框高21.9厘米,宽15.4厘米。半叶十五行,行九字,小注十八字。版心白口,黑鱼尾。
(三) 《文翰类选大成》
《文翰类选大成》,郑兰宗乙酉(1486)字本。四周双边,版框高21.9厘米,宽15厘米。半叶廿一行,行卅一字,小注廿一行,行廿六字。版心白口,黑鱼尾。
(四)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丙子(1516)字本。四周双边,版框高24.4厘米,宽17.4厘米。半叶廿一行,行十二字。版心白口,黑鱼尾。
(五) 《迭山先生批点文章轨范》
《迭山先生批点文章轨范》,(宋)谢枋得编,旧刊本。7卷,2册。四周单边,版框高20.7厘米,宽14.7厘米,小注双行。版心上下大黑口,上下黑鱼尾。
(六) 《圣元名贤播芳续集》
《圣元名贤播芳续集》,乙亥(1515)字本。1册(卷之四至六)。四周双边,版框高22厘米,宽14.3厘米。半叶九行,行十七字,小注双行。版心上下大黑口,上下花纹鱼尾。
(七) 《咏史绝句》
《咏史绝句》,(明)程敏政编,明嘉靖甲午(1543)年朝鲜黄海道刊本。43叶。四周单边,版框高19.2厘米,宽12.9厘米。半叶八行,行十八字。版心上下大黑口,上下黑鱼尾。
(八) 《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外集》
《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外集》,(唐)韩愈撰,覆刻癸未字本。残本1册(卷之一至四)。四周单边,版框高19.7厘米,宽12.6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版心上下黑鱼尾。
(九) 《文章辨体》
《文章辨体》,(明)吴讷编,甲辰字本。残本2册。四周双边,版框高24.1厘米,宽16.4厘米。半叶十三行,行廿一字。版心上下大黑口,上下黑鱼尾。
七 岭南大学校图书馆
至2003年9月1日止,岭南大学校图书馆共收藏65573卷古籍,文学类就达20559卷,其中文学文献较重要者如下:
(一) 《毛诗振雅》
(明)陆寿名撰,明天启年间刊朱墨套印本。
(二) 《楚辞》
(楚)屈原撰,朝鲜活字本(覆宋刻本),1册。
(三) 《文选》
(梁)萧统撰,元张伯颜初刊本,1册(卷五九至六十);又一部,元刊本,1册。
(四) 《杜诗》
(唐)杜甫撰,明初仿宋刊本,2册。
(五) 《杜工部草堂诗笺》
(唐)杜甫撰,高丽末朝鲜初覆元刻本,残本1册。
(六) 《柳文》
(唐)柳宗元撰,元末明初刊本,残本1册(卷四三)。
(七) 《山谷外集诗注》
(宋)黄庭坚撰,朝鲜初覆元刻刊本,残本1册。
(八)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
(宋)真德秀撰,明仿宋本,残本4册。
(九) 《象山先生文集》
(宋)陆九渊撰,明嘉靖年间刊本,残本2册。
(十) 《初潭集》
(明)李贽撰,明万历年间刊本,12册。
(十一) 《唐文粹》
(宋)姚铉撰,明刊本,2册。
(十二) 《瀛奎律髓》
(元)方回撰,朝鲜初期活字本(覆元刻本),1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