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论及戏曲目录者,如姚名达、来新夏等目录学家,皆将其归在目录学下进行考察,言下之意只重其目录学的一般性质,但甚少言及其特殊性。其实,戏曲目录自产生,发展到逐步完善,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鉴于与他种目录的不同,戏曲目录如何编纂,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因此,无论形式或内容都显得参差不齐,很难说每一种戏曲目录都能如余嘉锡、来新夏等归纳的那样,目录的各项要素完全具备,甚至有些只能算戏曲目录的雏形。但正是这些形式参差不齐的戏曲目录的雏形,对推动戏曲目录的发展和完善,或在方法上,或在内容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最基本处着眼,凡著录一定量的戏曲作品,有一定的检索价值,我们都把它作为戏曲目录存在的一种形式,予以或多或少的考察。为了研究的方便,也为了认识的方便,我们对戏曲目录存在的形式作一个区别,可包括以下四类:
1.基本形式的戏曲目录
此种形式的目录,专录或者主要著录戏曲作品。一般而言,著录的戏曲作品较丰富,内容较全面,常包括戏曲作品名、作品内容、作者姓名字号等项。且对著录作品有一定的分类,甚至包括作品内容考释,作者小传等。这些目录凡有名可考的,基本出自于戏曲作家或戏曲研究者之手,今见有六十种左右,是戏曲目录发展的主流,决定着戏曲目录发展的方向。著名者有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明代吕天成的《曲品》、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清代无名氏的《乐府考略》、《传奇汇考》、姚燮的《今乐考证》、王国维的《曲录》、傅惜华的《元代杂剧全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李修生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郭英德的《明清传奇综录》等。
2.综合性目录中的戏曲目录类
此种目录属综合性目录中的一个部类,编著者多为目录学家。所录内容常不及基本形式的戏曲类目录全面、深入,著录义项比较简单,多数仅录一戏曲名目,甚至著录作者也付之阙如,更不涉及戏曲作品的内容。若从治曲的角度讲,其价值明显不及基本形式的戏曲目录。但有时它著录的戏曲作品也可补基本形式的戏曲目录之不足。这种形式的目录仅有极少数几种,如明代永乐年间姚广孝编辑的《永乐大典目录》,其中载有元明杂剧和宋元戏文。其后,又有晁瑮的《宝文堂书目?乐府类》、徐《红雨楼书目?传奇类》、高儒《百川书志?外史、小史》,清初祁理孙的《奕庆藏书楼书目?传奇》,(另有清李瑞年《海澄楼书目》,《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补多从其中摘引戏曲条目,因未见,不知其形式如何,想其中或设戏曲专类)较好的是钱曾《也是园书目》中的《古今杂剧》。
3.曲谱前的入谱戏曲目录
明清时,不少戏曲家为了规范戏曲用韵,指导人们创作戏曲时正确使用宫商,将前人或时人戏曲中一些规范的戏曲唱段辑出,按宫调编为曲谱。曲谱前,人们往往将词曲所自的原戏曲作品编一戏曲目录。如沈璟编著,其侄儿沈自晋重订的《南词新谱》,即前附《古代入谱词曲传奇总目》,载传奇名目多达171种。剧本名下,著录作者姓氏、室名别号、籍贯等,特别是有一些剧目下还著录了版本,如《串珠记》著录“词隐先生未刊稿”等。这在戏曲目录中是有一定新意的,是一种十足的戏曲目录。据笔者所知,类似的目录还有张大复的《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卷首附录《谱选古今传奇散曲总目》,叶堂《纳书楹曲谱》每卷首也附有目录。
这种戏曲目录初看似为一书之篇目,很少为戏曲目录研究者关注到,其实不然。因为曲谱本身多按宫调排列,采自不同戏曲作品的曲子常是排列在同一宫调之下,而同一戏曲作品的不同宫调的曲子自然要依谱分开排列。况且使用曲谱的人多按宫调检索,所关注的是宫调韵式的用法,而不是采自的戏曲作品。所以,曲谱前的入谱词曲目录,对于曲谱本身,已经是另一作品。
4.戏曲目录的变例
所谓变例,即是说它不同于一般的戏曲目录,在形式上甚至不能称为戏曲目录。从形式上看,它多为曲子或诗词,在曲子或诗词中按声韵,镶嵌一系列戏曲作品名称,内容上有目录之用。
以文代目这种形式在明清时很是流行,叶德辉《郋园读书志》跋《百宋一廛赋注》说:“明丰坊为华夏作《真赏斋赋》,叙录所藏书画书籍、金玉古玩之属,此本前人《大招》、《七发》之意,而实亦文赋中之变体也。乾嘉时吴门黄荛圃主事丕烈喜藏宋本书,因榜其居曰‘百宋一廛’,而属顾涧萍茂才广圻为之赋。盖又本《真赏斋赋》,略变其例,而专载宋本书为事者也。”先生严佐之批评《百宋一廛》少书目著录价值,说:“《百宋一廛》以赋体叙录百宋一廛所藏宋本,固然能视为文赋之变体,叙录之变例。但赋录图书受文字局限,多文学欣赏价值,而少书目著录价值……而有了黄丕烈注,情况就大不同了。”即是说,有了黄注《百宋一廛》也就有了“目录的功用”。即此引申,这些记录有大量戏曲名称的曲子或可称戏曲目录的变例。这些变例戏曲目录略同《百宋一廛》,其中多借曲的形式保存戏曲名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基本形式的戏曲目录的不足。如《宦门子弟错立身》叙录的二十九种南戏作品,就有十五种未见它处著录。当然这种形式确实有它的缺陷,主要是有些限于曲韵和句子的长短,常常削足适履,对剧名加以改造,或减字、拆字、增字,将剧名改得面目全非,若欲读懂,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戏曲史知识,或者是对这些曲子加以注解而后可。但有的却非常明白易知,如朱有燉的《香囊怨》曲中所记杂剧名:
(旦)【油葫芦】你教我做一段清新甚传奇?我数与伊。我待要做一个诸葛亮挂印气张飞。(末)这杂剧忒莽撞。(旦唱)我做个王鼎臣风雪渔樵记。(末)这杂剧忒孤寒。(旦)我做个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末)这杂剧也不甚雄壮。(旦唱)做一个包待制双勘钉。(末)这杂剧有冤屈。(旦)做一个黄鲁直打到底。(末)这个杂剧不清秀。(旦唱)做一个还乡衣锦薛仁贵。(末)这杂剧有些蠢野。(旦)哦,我做一个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末云)这杂剧伤着俺子弟每。(旦)【天下乐】做一个半夜雷轰荐福碑。(末)这杂剧说着俺秀才每命不成,也不要。拣小生不曾见的新杂剧做一个。(旦唱)你教我做一个新的,有一个双斗医。(末)这杂剧说着个病人,有些不利市。(旦)做一个旦本进西施的越范蠡。(末)说着那勾践无道,也不要。(旦)做一个李太白贬夜郎,做一个泣树的田真是软末泥。(末)这杂剧也冷淡。(正净)大姐怎生记得偌多杂剧?(贴净)大姐记的还有哩。(旦)我解说着数与你,随你要看那一个杂剧。【哪吒令】你待看劝朋友的传奇,做一个管宁割席。你待看存阴骘的传奇,做一个刘弘嫁婢。你待看贞烈妇的传奇,做一个秋胡戏妻。(末)这三个杂剧都文饰,也不要。(旦)做一个狂妇呵有煮海生。做一个怨女呵有临江驿。(末)这两个杂剧是秀才每不仁不义,也不好。(旦云)哦,有一个风月传奇。(旦唱)做一个赏黄花浪子回回。(末)大姐,别有甚传奇?再数几个小生听。(旦)【鹊踏枝】做一个别虞姬;做一个杜鹃啼;做一个凿壁偷光,举案齐眉;做一个黑旋风山儿李逵;做一个贤达传孟母三移。(末)都不要,只索大姐做个花旦杂剧。(旦)【寄生草】有一个寄恨向银铮怨;有一个志赏在金线池;有一个崔莺莺待月西厢;有一个董秀英花月东墙记;有一个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有一个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有一个吕云英风月玉盒记。
这短短一段唱词叙述曲目非常明白,我们至少可以从中析出杂剧名31种,如《诸葛亮挂印气张飞》、《王鼎臣风雪渔樵记》、《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包待制双勘钉》、《黄鲁直打到底》、《薛仁贵》、《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荐福碑》、《双斗医》、《范蠡进西施》、《贬夜郎》、《田真泣树》、《管宁割席》、《刘弘嫁婢》、《秋胡戏妻》、《张生煮海》、《临江驿》、《浪子回回赏黄花》、《别虞姬》、《杜鹃啼》、《凿壁偷光》、《举案齐眉》、《黑旋风山儿李逵》、《孟母三移》、《银铮怨》、《金线池》、《西厢记》、《东墙记》、《留鞋记》、《贩茶船》、《玉盒记》。
此等形式曲目有很长的发展史,又有一定的量。据统计,宋元时已经有《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五段【仙吕?南排歌】,孙季昌的散曲【正宫?端正好】《集杂剧名咏情》。明代有沈璟撰的传奇《凿井》(吕天成《曲品》说《凿井》:“通本曲腔名,俱用古戏名串合者,此先生逞技处。”),编著的《南九宫谱》卷四【正宫】存【刷子序】二支,注云“集古传奇名”,【黄钟赚】二支,注云“集六十二家戏文名”,《雍熙乐府》卷二收【正宫?端正好】一套,题《集杂剧名》五十余种等。这是明白告诉人们本曲的特点及用途。又有《太霞新奏》卷一录沈璟【八声甘州】,集七十八种杂剧名,曲后特附杂剧全名,其意更为明显。到了清人褚人获,就直接称此类作品为目录,如其作《坚瓠集》丁集卷二有《戏目诗》:“解人颐。有集戏目七言律诗四首云:瑞玉籹成翡翠钿,画中人去奈何天。焚香喜拜鸳鸯冢,投笔愁看燕子笺。一种情深万事足,二奇缘浅想当然。白罗衫染双红泪,水浒桃花笑独眠。【一】红梨花发绾春园,拜月陈情只自言。喜庆有余惟异梦,怀香不断忆还魂。玉簪妆盒晨开匣,金锁幽闺晚闭门。弹罢琵琶检书读,翠屏山外四声猿。【二】百花亭上占花魁,女状元推女秀才。疗妬羹休烹白兔,岁寒松已映红梅。懒收钗钏金钿盒,闲解连环玉镜台。四节何时开口笑,绣儒还带泪痕裁。【三】检点南楼百宝箱,双珠犹在旧罗囊。君提宝剑清风寨,妾守荆钗洒雪堂。岭外惊鸿蕉帕系,池边跃鲤锦笺藏。西游塞上马陵道,东郭邯郸是故乡。【四】辛未夏日观女优演杂剧亦集成四律云:软蓝桥畔钓鱼船,贳酒旗亭小洞天。河上盟言题扇赠,眉山秀句彩毫传。龙膏能续情灯影,狮吼无惊画舫缘。开放春桃遍地锦,渔家乐事永团圆。玉殿缘成天马媒,人中龙虎夺秋魁。珍珠衫映明珠树,碧玉串联双玉杯。宝鼎香浓纽拂舞,银瓶酒满紫箫颓。风流院主风流配,罗帕题红莫浪猜。金雀酬恩义侠奇,登科双捷报亲知。全家庆赐珊瑚玦,双合欢弹琥珀匙。折桂欣逢三桂候,衔环喜值玉环期。锦衣归第满床笏,吉庆图中五福滋。金印双鱼腰下黄(宋人有“腰下甚时黄”及“腰黄何日重”之句),女开科第状元香。三星照户祥麟现,四喜临门鸣凤翔。题塔才名驰七国,埋轮功绩振三纲。儿孙福禄文章用,五代荣华百岁坊。”赵景深注意到清人褚人获《坚瓠集》卷四《解人颐》集戏目七言律诗四首,说:“每句藏有目两种,一首律诗含戏目十六种,那末,十二首律诗就是一百九十二种戏目了。”其中赵景深总结出稀见戏目23种”。可见这些曲子诗歌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具备了目录之实,实为戏曲目录研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