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澳洲记游

漫步布里斯班

<<上一页

澳大利亚和北京仅有两个小时的时差,电脑上显示的是18:57,而在布里斯班,此时已经20:57了。这是最随意自由的一天,清晨醒来后,慵懒地喝了咖啡,吃了早饭,出门直奔植物园,因为昆士兰科技大学就坐落在植物园内。走在上午的阳光中,我的相机镜头不断记录着那里千姿百态的大树,一边比较着科技大学与杭州的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两所大学都在城市的植物园内,前者更是和自然消散了界限,虽然规模不大,却处处有可以让学生沉思、遐想的草坪、小道、躺椅和露天咖啡座。不过,布里斯班的城市植物园几乎没有任何造园艺术,和杭州植物园相比,就显得精巧不足了。好在,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让这里的大树都呈现出独特的姿态,郁郁葱葱的,让行走其间的人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

城市文明的风向标就是各种博物馆和艺术展,最令人激动的是,这里所有的展览都是免费的。一个上午下来,我们参观了科技大学的艺术馆藏、布里斯班表演艺术中心、科学博物馆、艺术馆等各处,欣赏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尤其看到了大量孩子们徜徉在博物馆中如饥似渴的神情。相比之下,我太少带儿子去博物馆和艺术馆了,这倒是暑假里必须要补上的项目。走在阳光和清风中,我的肺部几个月来第一次能够彻底地吐纳空气,路旁不断有跑步和骑自行车的锻炼者,甚至还有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晨跑,健康的氛围让人欢欣开朗。

午饭过后,我们继续探索之旅,一路步行走到中国城。途中,拍摄了好几张教堂的照片,还包括中央火车站等建筑。其间,我几天来还是第一次看到了街头的流浪汉,看到他们躺在长椅上,懒洋洋地晒着午后的太阳;而在附近,就是布里斯班的苏格兰后裔所立的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铜像。中国和澳大利亚分隔在地球的两半和东西方两种文化里,这使我看到的一切都带上了新鲜好奇的味道,举起相机的速度也都很快,频率也很高。诚如所言,中国城通常在国外代表着便宜和中低档生活水准。临近中国城的街区时,周围的建筑、环境,甚至行人都有了某种微妙的变化,更暗淡、肮脏和邋遢,除了旧金山的唐人街,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唐人街都是灰色地带,甚至是红灯区。听到旅居英国的学者L大谈莎士比亚对中国的影响,发现中国城依然在西方代表着落后、迷信、便宜的文化,嗟叹不已。

返回途中,另一收获是我们又去了Woolworth超市(一家美国的跨国连锁超市,据D说最早的创始人是从羊毛发家开始商品批发和零售的),在那里,我们物超所值地买了好几种咖啡粉和茶叶,一算价格,比国内便宜了一半。购物就像是一场具有加速度的跑步,越买越起劲的结果是,我们晚餐时品尝了当地生产的一种啤酒(两瓶5澳元),号称品质上佳,不过确实名不虚传,几口之后,我就脸红心跳了。

没有导游和旅程的散漫的一天,收获却很丰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