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冲冲赶到索邦大学,却被拦在大门口,被告知:no visit,只好在附近的书店和唱片摊上闲逛了一会儿,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赶往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马上就要返程了,却一直没进过UNESCO,沿途发现,UNESCO建筑物的四周冷清萧索,除了零星分布的咖啡店、餐馆等,几乎看不到任何色彩明亮的点缀。街角公园里的梅花开了,淡粉红的颜色,总算给周围的凄清增添了几分暖意。
十余天中,对巴黎几乎是地毯式地探寻,如今,已经不觉得脚步紧迫了。对一个地方,到了深入不下去的阶段,就会想要离开。对于真实的城市民居生活,我们是渗透不进去的。原本想临行前去买点东西,却发现大量饰品其实都印着“Made in China”的字样,多少有些扫兴。
在教科文组织的餐厅里吃了一顿中餐,然后到他们的办公室里看了看,庭院里走了走,总算对这里的工作区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毕加索未完成的画前,我驻足片刻,依然回想着听来的故事: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请毕加索在会议厅外作画一幅,双方的名声地位相得益彰,最初画家答应无偿绘画。画着画着,毕加索突然觉得不能没有报酬,率性的他再次交涉,提出要改变初衷,双方再也没有达成一致,于是,画家掷下画笔,连名字都没有签,拍拍屁股走人。后人的诠释各式各样,较为常见的是:连名人都无法免去金钱之俗!不过,个中的感受或许不是后来的解释可以说明的,愿意咋想就咋想,这倒是一份坦荡荡的态度,至于联合国,依然保留着这幅未完成的画,其实也是对画家最大的尊重和评价,两者的分歧,以一幅未完成作品来结束,其实已然是一定程度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