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谶纬的形成、内容和影响,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有些具体环节和深层问题还可进一步阐发,如谶纬形成的具体过程,谶纬的篇目结构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谶纬的主体思想和政治主张,谶纬在西汉末年大量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东汉王朝的意义等。这些问题相互关联,构成两汉之际政治文化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而谶纬与《公羊》学的关系又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
清人徐养原说:“图谶乃术士之言,与经义初不相涉。至后人造作纬书,则因图谶而牵合于经义。其于经义,皆西京博士家言,为今文之学者也。”徐养原:《纬候不起于哀平辨》,《清经解》,凤凰出版社影印本,2005年,第10834页。日本学者安居香山进一步指出:“《易纬》等书可以认定是京房后学所作,《春秋纬》等书可以设想是公羊学派的后学所作。”安居香山:《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田人隆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页。钟肇鹏仔细考察了谶纬同今文经学的关系,认为“《易》纬为孟京《易》学一派”,“《诗》纬为《齐诗》说”,各种纬书“用今文《尚书》说”的例子也很多,而“在今文经学中,又以《公羊春秋》对谶纬的影响最大”,谶纬每每袭取董仲舒的著作,是对“董仲舒思想论著的继承和发展”见钟肇鹏:《谶纬论略》第五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他们大致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谶纬内容虽十分庞杂,但主体思想属于西汉今文经学,尤其是《春秋》公羊学。
笔者在前人基础上又对谶纬与《公羊》学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尝试着从张衡的“禁绝图谶”疏入手,对谶纬的篇目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和意义、谶纬中的“赤帝九世”说和“五德终始”说等进行了考证和分析,从而对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发现谶纬同《公羊》学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前者的内容受到后者的影响,还表现为前者以神学方式对后者的一些基本理论和主张做了进一步论证和发挥。现详述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