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导 论

一 被冷落的《红岩》和《红岩》研究
二〓李杨的“再解读”
三〓朴贞姬的“生产方式”研究
四〓作为概念的“当代文学生产”
五〓《红岩》生产过程中的“断裂”和“接合”

第一章〓对重庆大屠杀的最初书写

一〓对重庆大屠杀的个人记忆和“私人写作”
二〓组织机构对大屠杀的两种表述
三〓“编写”:对大屠杀叙述的规范化
四〓《圣洁的血花》:对集中营生活进行“斗争化”叙事的开始
五〓谁有资格代表历史发言?

第二章〓口头讲述和长篇写作

一〓讲述大屠杀
二〓长篇写作的开始和写作方式的独特性
三〓报告文学抑或小说?
四〓“一堆材料!”

第三章〓中青社的约稿和“回忆录”的出版

一〓流行出版物《红旗飘飘》“瞄向”罗广斌
二〓群众的反响和中青社的组稿
三〓怎么讲述历史?

第四章〓从“回忆录”到长篇小说

一〓“大跃进”带来的机遇

二〓党组织对小说写作的介入

三〓再一次“试写”的失败

四〓“满纸血腥”与“低沉压抑”

五〓马识途在讨论会上的发言

六〓沙汀的“慧眼”和贡献

七〓“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小说的“翻身”

第五章〓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岩》的生产

一〓出版社约稿的重要性

二〓中青社的“重点稿”和“大盘菜”

三〓作为“重点书”出版的《红岩》

四〓责任编辑对《红岩》的修改和加工

五〓中青社和当代文学的“当代化”

第六章〓《红岩》的阅读和评论

一〓评论家的作用和“《红岩》热”的生成

二〓《红岩》的阅读方式

三〓生产者们关于生产过程的措辞

第七章〓作为政治罪证的文学写作

一〓“文革”的开始和对文学作品的索隐式解读

二〓“革命”和“不许革命”

三〓“红”与“黑”的辩证法:革命文学的内在矛盾和自我颠覆

四〓为《红岩》“翻案”和“翻案”活动的无效

附录一〓《红岩》出版大事记

附录二〓《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部分)

附录三〓大树不是从腰部往上长的 ——《红岩》著作权争执之我见(未发表稿件,有删节)

附录四〓还历史真面目(未发表稿,有删节)

附录五〓谈谈《红岩》(谈话记录)

附录六〓我担任《红岩》责任编辑时特定的背景

附录七〓胡元访谈录

附录八〓杨世元访谈录

附录九〓林彦访谈录

附录十〓江晓天访谈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