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形式的融化
刘潼福
论哲学研究的现实感
江丹林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走向与社会发展
江河
待建的哲学坐标
蔡英田
关于“在综合中发展”方法论原则的几个问题
陈祖华
青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转变
张一兵
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的理论思考
丛大川
告别费尔巴哈:从“异化劳动”到“物质生产”
侯衍社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的革命变革
陈家长
试论毛泽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的贡献与失误
杨清涛
理论的生命力来自继承和创新
陈中立
系统辩证论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乌杰
妥协:矛盾解决的一种基本方式
张理海
论理性是观念活动与行为活动的统一
韩震
“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及其特点
赵文峰
主体认知结构对反映的影响和制约
傅祥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
论实践的自我认识功能
吴炳海
矛盾普遍性概念应当重新界定
赖换初
绝对真理:一个应当摒弃的概念*
谢维营
论价值原理及其意义
孙伟平
分配公平观的历史演变及其矛盾
张正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初探
龚群
学风与价值观
胡扬
关于价值观的学术争鸣
马俊峰
哲学界对“客观真理”的认识综述
蒋庆春
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再认识
吴承越
生产方式运行的另一个向度
杨桂森
论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新特点
陶济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
武晟
试论交往的历史形式、特性和社会功能
荆忠
旨在提高人之精神境界
杨寿堪
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
郭国勋
人文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主题
熊在高
关于“哲学终结”之后的人文精神
魏敦友
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罗文东
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发展
韩燕
注:会员可以免费阅读期刊的全部内容。非会员可免费阅读前两篇,其他篇只能查看30%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