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部”考
刘晓军
从《关雎》看儒家传诗的发展
于淑娟
《毛诗》派兴起原因之探讨
刘毓庆
《左传》的叙事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再认识
方铭
彭咸“水游”与屈原的“沉渊”
姚小鸥
战国南楚散文赋的形成年代、来源及其主旨
陈桐生
百年宋玉研究综论
金荣权
汉武帝的诗歌观念与西汉诗歌的演进
龙文玲
论《文选》《咏怀》十七首注与阮诗解释的历史演变
钱志熙
历史追忆与现世沉迷:唐诗中的金陵与广陵
葛永海
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
朴三洙
从《白氏文集》看13世纪中朝日三地文化交流
静永健
宋代士人教师身份与意识的凸显与诗歌理论的转型
王德明
“苏李之争”:词功能嬗变的迷局与词学家的困惑
朱惠国
“隋唐燕乐”的不同系统与词的起源
成松柳
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辨析
王毅
《水浒传》的“夜化”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意蕴
李桂奎
新发现的《西游记》资料及其解读
曹炳建
清代吴地“九老会”文学活动探论
罗时进
东亚汉文小说的衍变及本土特色
严明
从上海洋场竹枝词看晚清民初知识分子启蒙观的演进
程洁
清末民初小说话中的几个理论热点
黄霖
近代白话文创作的困境及其自我否定情结
汪龙麟
被冷落的经典
彭玉平
萨都剌丝绸之路相关题材诗歌创作引论
宋晓云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文字校勘误漏举正
曾明
注:会员可以免费阅读期刊的全部内容。非会员可免费阅读前两篇,其他篇只能查看30%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