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评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韩凤琴
最初的突破
韩钢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
林蕴晖
评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的“左”倾错误
王玉福
再论国民革命的起源
周建超
南京国民政府首届公务员高等考试述论
陈晋文
新生活运动“复古论”析
关志钢
国民政府台湾调查委员会述论
骆威
关于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评价的两个问题
刘一兵
抗战时期台籍人士在大陆的抗日复台活动研究述评
周大计
论联合政府运动兴起时各党派的政治洞见及其分歧实质
钱湘泓
抗日战争时期温州三次沦陷研究综述
张洁
略论武汉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
罗福惠
再回顾:中国现代史研究
陈铁健
绝不可淡忘“文革”
金春明
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无奈与抗拒:20-30年代上海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忻平
淮海战役研究十年(1988-1998)
冯治
邓小平对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田跃安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最新进展
苏智良
湖南“自治运动”中毛泽东的地方自治思想
郑永福
论周恩来对侨务工作的贡献
任贵祥
刘少奇:承前启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者
王世谊
建国初期刘少奇关于发展战略的构想
李占才
试论瞿秋白对农民问题的理论贡献
陈传利
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转变为中国民主同盟的原因
包爱芹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
马启民
中共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四次北上(撤)的历史考察
吴明刚
新时期三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比较
曲青山
大生产运动缘起申论
师连枝
试析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9年9月)的中德关系
宫炳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大转变
石国亮
注:会员可以免费阅读期刊的全部内容。非会员可免费阅读前两篇,其他篇只能查看30%的内容